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跃武专利>正文

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532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陶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及制造工艺。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包括紫砂土、红土、普通陶土、麦饭石粉、铁矿石;釉料配方如下:长石、石英、玻璃质、矽酸锆、滑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出的陶器透气性高达85%、硬度高于普通紫砂器,且能析出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优化水质的作用,经标准测试,经该陶器盛水20秒左右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呈7.6-8.0之间的弱碱性,口感滑顺甜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陶器制造工艺确定了最适合生产该种陶器的工艺流程,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一次烧成,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烧成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破碎后丢弃于自然界中可自然风化降解,非常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陶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及制造工艺。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包括紫砂土、红土、普通陶土、麦饭石粉、铁矿石;釉料配方如下:长石、石英、玻璃质、矽酸锆、滑石。本专利技术所制出的陶器透气性高达85%、硬度高于普通紫砂器,且能析出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优化水质的作用,经标准测试,经该陶器盛水20秒左右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呈7.6-8.0之间的弱碱性,口感滑顺甜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陶器制造工艺确定了最适合生产该种陶器的工艺流程,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一次烧成,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烧成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破碎后丢弃于自然界中可自然风化降解,非常环保。【专利说明】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及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而在现在一般只作为工艺品收藏。 陶器中享有海内外名声的是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茶具只能采用宜兴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保持茶香清醇,不易变质发馊等良好性能。 但随着资源的日渐匮乏和违法开采、过度开采,导致很多紫砂矿矿井都已基本报废,市场上真品泥料稀少,价格高昂,因此如果能借鉴紫砂透气性好、强度高的性能,并提供一种可改变水质的陶器,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专利技术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改变水质的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及其制造工艺。 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其特征在于,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 25-35、红土 55-65、普通陶土5-15、麦饭石粉5-10、铁矿石1-5 ;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0-80、石英5-15、玻璃质10_20、矽酸锆5-10、滑石1-5。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 30、红土 55、普通陶土7、麦饭石粉5、铁矿石3。 进一步的,按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2、石英8、玻璃质12、矽酸锆6、滑石2。 进一步的,釉料仅设于陶器内壁上。 进一步的,陶器制成茶具。 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的制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制泥,按照坯料配方对原料配比称重,并将原料经破碎、混合成浆、过滤、真空炼泥后制得坯体泥料; 步骤2,制釉 ,按照釉料配方制得釉料; 步骤3,制坯,将步骤I制得的泥料制成可盛水的陶器坯体、并抛光、上釉; 步骤4,窑烧,待上釉后的陶器还体干燥后入窑烧制,烧成温度为1160_1180°C ; 步骤5,冷却,待烧制成型的陶器自然冷却后得到陶器。 优化的,步骤3中只对陶器坯体的内壁上釉。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优化水质的陶器采用科学的配方精选陶土和釉料的原料,所制出的陶器透气性高达85%、硬度高于普通紫砂器,且能析出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优化水质的作用,经标准测试,经该陶器盛水20秒左右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呈7.6-8.0之间的弱碱性,口感滑顺甜软;此外,紫红色的陶土与雪白的釉色相搭配具有独特的美感。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陶器制造工艺,在传统的陶瓷生产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经过反复试验、计算和调整,充分把握了泥性、水分和温度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最适合生产该种陶器的工艺流程,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一次烧成,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烧成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破碎后丢弃于自然界中可自然风化降解,非常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 25-35、红土 55-65、普通陶土 5-15、麦饭石粉5-10、铁矿石1-5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0-80、石英5-15、玻璃质10-20、矽酸锆5-10、滑石1-5。 具体实施例一: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 30、红土 55、普通陶土 7、麦饭石粉5、铁矿石3。 具体实施例二 :按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2、石英8、玻璃质12、石夕酸错6、滑石2。 根据上述可优化水质的陶器的制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的制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制泥,按照坯料配方对原料配比称重,并将原料经破碎、混合成浆、过滤、真空炼泥后制得坯体泥料; 步骤2,制釉,按照釉料配方制得釉料; 步骤3,制坯,将步骤I制得的泥料制成可盛水的陶器坯体、并抛光、上釉; 步骤4,窑烧,待上釉后的陶器还体干燥后入窑烧制,烧成温度为1160_1180°C ; 步骤5,冷却,待烧制成型的陶器自然冷却后得到陶器。 优化的,步骤3中只对陶器坯体的内壁上釉。 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茶杯,并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将水放入茶杯中并静置20秒,取3低试剂滴于50ml水中摇匀,根据被检测溶液的颜色变化; 结论:对照色别表,读得被检测溶液的PH值为7.6-8.0之间,呈弱碱性。 根据上述监测、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可优化水质的陶器的瓷料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科学配方,精选特种稀土矿物质高分子纳米材料,可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确保各类物质不会失效,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经检测,本专利技术提供可优化水质的陶器采用科学的配方精选陶土和釉料的原料,所制出的陶器透气性高达85%、硬度高于普通紫砂器,且能析出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优化水质的作用,经标准测试,经该陶器盛水20秒左右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呈 7.6-8.0之间的弱碱性,口感滑顺甜软;此外,紫红色的陶土与雪白的釉色相搭配具有独特的美感。 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陶器制造工艺,在传统的陶瓷生产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经过反复试验、计算和调整,充分把握了泥性、水分和温度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最适合生产该种陶器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烧成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其特征在于,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 25-35、红土 55-65、普通陶土 5_15、麦饭石粉5-10、铁矿石1-5 ;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0-80、石英5-15、玻璃质10-20、矽酸锆5-10、滑石 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 30、红土 55、普通陶土 7、麦饭石粉5、铁矿石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其特征在于,按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2、石英8、玻璃质12、矽酸锆6、滑石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优化水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优化水质的陶器,其特征在于,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坯料配方如下:紫砂土25‑35、红土55‑65、普通陶土5‑15、麦饭石粉5‑10、铁矿石1‑5; 按照重量份计,该陶器的釉料配方如下:长石70‑80、石英5‑15、玻璃质10‑20、矽酸锆5‑10、滑石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跃武
申请(专利权)人:董跃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