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保太专利>正文

双离合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479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离合差速器,其被动套的内腔为圆筒状,主动套装于其中;主动套的内孔中置有驱动块,主动轴用花键插入在驱动块中;在被动套的内腔上设有轴向的动力孔,主动套上设有径向的贯通腔,每一贯通腔内设有一传动杆,所述的动力孔与传动杆对应;在主动套内端和传动杆之间装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传动杆抵紧在驱动块上,使贯道腔内的传动杆低于主动套的外平面,以使主动套和被动套呈分离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自动调整左右车轮的差速配合,能够根据动力输出情况自动离合,且能提高车辆惯性、减少传动磨损,适合在各种车辆上使用,特别适合在电动车上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双离合差速器,其被动套的内腔为圆筒状,主动套装于其中;主动套的内孔中置有驱动块,主动轴用花键插入在驱动块中;在被动套的内腔上设有轴向的动力孔,主动套上设有径向的贯通腔,每一贯通腔内设有一传动杆,所述的动力孔与传动杆对应;在主动套内端和传动杆之间装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传动杆抵紧在驱动块上,使贯道腔内的传动杆低于主动套的外平面,以使主动套和被动套呈分离状态。本技术结构合理,能够自动调整左右车轮的差速配合,能够根据动力输出情况自动离合,且能提高车辆惯性、减少传动磨损,适合在各种车辆上使用,特别适合在电动车上使用。本技术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专利说明】双离合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上的双离合差速器。
技术介绍
几乎所有的机动车辆都使用星形差速器来解决车辆转弯时两侧车轮的不同转速问题。传统星形差速器虽然科学地解决了两侧车轮转弯时的差速问题,但由于传统的差速器完全由齿轮传递动力,差速器两端的动力处于持续传递状态,在下坡或依靠惯性滑行时,差速器反而成了消耗势能和惯性的主要消耗部件,不但不利于节能,而且增大了差速器及其相关传动部件的磨损。对于电动汽车,这种缺陷更加明显,因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较短,决定了车辆惯性的重要性。本 申请人:原有专利201320508538.4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还存在发动机制动和电动机发电回收方面不完善的问题,有待设计一种新的双离合差速器,使其功能更加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双离合差速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工作更为可靠的双离合差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双离合差速器,被动套的内腔为圆筒状,主动套装于其中;主动套的内孔中置有驱动块,王动轴用花键插入在驱动块中;在被动套的内腔上设有一圈相互分隔开的轴向的动力孔;主动套上设有径向的贯通腔,每一贯通腔内设有一传动杆,传动杆在工作状态时与某一动力孔结合;在主动套内端和传动杆之间装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传动杆抵紧在驱动块上,使贯道腔内的传动杆低于主动套的外平面,主动套和被动套呈分离状态。 在与主动套相对的被动套的背面设有与被动套一体的小径,小径的内孔孔径与被动套中心的内孔孔径相同,并设有一体式的内键。 小径上滑装有锁合装置,在锁合装置与主动套和被动套相对的一面设有锁合柱,插入在主动套和被动套上对应设置的通孔中。 锁合装置的背面设有拨叉槽。 主动套上设有轴对称的两个或四个径向的贯通腔。 本技术的特点在于,结构合理,能够自动调整左右车轮的差速配合,能够根据动力输出情况自动离合,且能提高车辆惯性、避免传动磨损,适合在各种车辆上使用,特别适合在电动车上使用。本技术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分解侧视示意图。 图中:1为主动轴,2为花键,3为驱动块,4为主动套,5为内孔,6为通孔,7为贯通腔,8为内腔,9为内键,10为小径,11为拨叉槽,12为锁合装置,13为被动套,14为动力孔,15为复位弹簧,16为锁合柱,17为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双离合差速器的被动套13的内腔8为圆筒状,主动套4装于其中。主动套4的内孔5中置有驱动块3,主动轴I用花键2插入在驱动块3中。在被动套13的内腔8上设有一圈相互分隔开的轴向的动力孔14,主动套4上设有轴对称的两个或四个径向的贯通腔7(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贯通腔7为两个)。每一贯通腔7内设有一传动杆17,在工作状态时,每一传动杆17均结合被动套13上设置的某一动力孔14。在主动套4内端和传动杆17之间装有复位弹簧15,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传动杆17抵紧在驱动块3上,使贯道腔7内的传动杆17低于主动套4的外平面,主动套4和被动套13呈分离状态。在与主动套4相对的被动套13的背面设有与被动套13 —体的小径10,小径10的内孔孔径与被动套13中心的内孔孔径相同,并设有一体式的内键9,该内键插装半轴。小径10上滑装有锁合装置12,在锁合装置12与主动套4和被动套13相对的一面设有锁合柱16,插入在主动套4和被动套13上对应设置的通孔6中。锁合装置12的背面设有拨叉槽11。 从图中可看出,被动套13的内腔8上设置动力孔14与传动杆17对应,故在发动机输出动力或发动机转速高于被动套13时,动力经主动轴I及主动轴键2驱动块3给传动杆17以驱动力,压缩复位弹簧15将传动杆17顶入动力孔14,带动被动套13完成动力输送。 当车辆惯性滑行时,车辆失去高动力,此时主动轴I至主动套4和传动杆17的动力输送部件均以极低的转速转动或不动,传动杆17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使传动杆17无法高于主动套4平面,而再不能顶住动力孔14,使主动套4和被动套13动力分开。而只有被动套13在车辆惯力及势能下高速运转,整个传动系统的脱离,达到了机件减磨降噪的目的。 在倒车时,相关部件转动方向相反,但主动套4和被动套13的联动过程类同。 综上所述,本双离合差速器的结合动作是在主动轴I转速高于被动套13转速时,本离合差速器处于传动状态:在被动套13转速高于主动套4转速时,本双离合差速器主动套4及主动件处于自由状态或停止状态。 当转弯时,由于车的一侧车轮转速需要高于另一侧,所以,此时的内侧车轮处于被驱动状态,而外侧车轮则处在自由状态。也就是说,内侧的车轮较低的转速是机动提供的,而外侧的车轮的动力是靠惯力和带动力提供的,从而实现自动差速功能。 本双离合差速器灵活自动的差速方式,使车辆通过提高惯力而得到节能,减低了磨损而降低了噪音。但车辆在下长陡坡需要发动机制动时,需要有一个差速器分离状态下的锁合装置12。该装置的实施措施是:锁合装置12的拨叉槽11上的拨叉拨动锁合装置12及其上的锁合柱16,该柱插入在被动套与主动套通孔6中,使两套插合为一体起到锁合的作用。此时,尽管车辆处在惯性状态下,整个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同样锁为一体,使发动机起到制动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双离合差速器,被动套(13)的内腔(8)为圆筒状,主动套(4)装于其中;其特征在于:主动套(4)的内孔(5)中置有驱动块(3),主动轴(I)用花键(2)插入在驱动块(3)中;在被动套(13)的内腔(8)上设有一圈相互分隔开的轴向的动力孔(14);主动套(4)上设有径向的贯通腔(7),每一贯通腔(7)内设有一传动杆(17),传动杆(17)在工作状态时与某一动力孔(14)结合;在主动套(4)内端和传动杆(17)之间装有复位弹簧(15),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传动杆(17)抵紧在驱动块(3)上,使贯道腔(7)内的传动杆(17)低于主动套(4)的外平面,主动套(4)和被动套(13)呈分离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在与主动套(4)相对的被动套(13)的背面设有与被动套(13) —体的小径(10),小径(10)的内孔孔径与被动套(13)中心的内孔孔径相同,并设有一体式的内键(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小径(10)上滑装有锁合装置(12),在锁合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差速器,被动套(13)的内腔(8)为圆筒状,主动套(4)装于其中;其特征在于:主动套(4)的内孔(5)中置有驱动块(3),主动轴(1)用花键(2)插入在驱动块(3)中;在被动套(13)的内腔(8)上设有一圈相互分隔开的轴向的动力孔(14);主动套(4)上设有径向的贯通腔(7),每一贯通腔(7)内设有一传动杆(17),传动杆(17)在工作状态时与某一动力孔(14)结合;在主动套(4)内端和传动杆(17)之间装有复位弹簧(15),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传动杆(17)抵紧在驱动块(3)上,使贯道腔(7)内的传动杆(17)低于主动套(4)的外平面,主动套(4)和被动套(13)呈分离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保太王舒然
申请(专利权)人:蒋保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