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和试剂盒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5260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菊科植物病毒病的筛查和诊断的抗体芯片、试剂盒及其方法。一种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基膜和在基膜上分别点制的危害菊科植物的7种病毒的特异性捕获抗体(一抗),所述的7种病毒的捕获抗体(一抗):抗-菜豆黄花叶病毒、抗-南芥菜花叶病毒、抗-菜豆萎蔫病毒、抗-黄瓜花叶病毒、抗-烟草脆裂病毒、抗-烟草环斑病毒、抗-番茄斑萎病毒;在基膜上还封装有3个阳性质控点P,点制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IgG和封装有3个阴性质控点N,点制为pH 9.2-9.8的碳酸盐缓冲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成功构建了检测菊科植物多种病毒的抗体芯片,可以高通量地对多个病原进行综合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菊科植物病毒病的筛查和诊断的抗体芯片、试剂盒及其方法。一种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基膜和在基膜上分别点制的危害菊科植物的7种病毒的特异性捕获抗体(一抗),所述的7种病毒的捕获抗体(一抗):抗-菜豆黄花叶病毒、抗-南芥菜花叶病毒、抗-菜豆萎蔫病毒、抗-黄瓜花叶病毒、抗-烟草脆裂病毒、抗-烟草环斑病毒、抗-番茄斑萎病毒;在基膜上还封装有3个阳性质控点P,点制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IgG和封装有3个阴性质控点N,点制为pH?9.2-9.8的碳酸盐缓冲液。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成功构建了检测菊科植物多种病毒的抗体芯片,可以高通量地对多个病原进行综合性检测。【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植物病毒病的筛查和诊断的抗体芯片和试剂盒及其方法, 主要针对菊科植物的菜豆黄花叶病毒、南芥菜花叶病毒、菜豆萎蔫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 草脆裂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斑萎病毒7种病毒,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菊科植物中有大量药用、观赏和经济植物,病毒病是菊科植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 素之一,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菜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烟草环斑病 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和番爺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 均可侵染菊科植物。BYMV侵染菊科、藜科、览科、番杏科等多种植物;该病毒传播媒介主要 是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也可机械接种传播。ArMV是我国进境植物的检疫性有害生 物,可危害约174属200多种植物,包括菊科蔬菜、花卉等,引起花叶、黄化褪绿、矮化、皱缩、 坏死等症状;该病毒通过线虫和种子等途径传播。BBWV寄主范围广,可侵染44个科186个 属中的328种植物,包括多种菊科植物;引起花叶、矮化、萎蔫和植株枯死等症状;自然界中 由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易经机械接种传播。CMV为世界性分布病毒,能侵染1000 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是寄主植物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CMV 主要依赖多种蚜虫为传毒媒介,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易通过机械接种传播,菟丝子也可传 毒。TRV寄主范围广,可侵染50科400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自然条件下能侵染向日葵、 莴苣等蔬菜和花卉;自然界中主要通过拟毛刺线虫和毛刺线虫传播,植物汁液、种子或菟丝 子也能传毒。TRSV是可随植物种子、苗木传播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为害54科300多种植 物,自然侵染寄主包括多种菊科蔬菜、花卉等;受TRSV侵染的植株症状因寄主而异,通常叶 片出现环状或线状纹、褪绿斑、坏死斑等;该病毒通过线虫、机械接种和种子等途径传播,种 传寄主多,种子传播是TRSV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TSWV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 物,寄主范围广泛,至少侵染900种植物,其中多种菊科植物易感染TSWV ;该病毒主要靠汁 液传毒,种子可传毒,易通过蓟马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嫁接也可传毒。 菊科植物受病毒病侵染后表现多种症状,如花叶、畸形、黄化、矮缩、坏死等,病株 发育不良,导致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在田间,菊科植物感染病毒病后,其症状受品种、植株 生育阶段、环境条件和病毒株系影响很大,故很难从症状表现上判断病毒病究竟是由哪一 种或哪几种病毒造成的,因此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多种菊科植物病毒的同步检测方法,对于 及时查明病原、消灭初侵染源、防止病毒病的传播蔓延至关重要。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植物病 毒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及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但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 中的多个病原,过程漫长,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抗体芯片是利用抗原与抗体分子间可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捕获抗体以阵列模式 点样排布,与被分析样品反应后,获取杂交信号,最终确定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分布及含量信 息。抗体芯片具有可进行高通量平行分析、节省试剂与材料、样品处理过程简单的特点,已 经应用于蛋白质功能研究、医疗诊断等多个生命科学领域。采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菊科植 物病毒病,一次实验可同时检测多种病毒,能够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降低检测成 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 的抗体芯片,所述的这种用于联合诊断7种菊科植物病毒的抗体芯片具有简便、快速、灵 敏、特异性好、通量化的特点。 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一种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 抗体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膜和在基膜上分别点制的危害菊科植物的7种病毒的特 异性捕获抗体(一抗),所述的7种病毒的捕获抗体(一抗):抗-菜豆黄花叶病毒、抗-南 芥菜花叶病毒、抗-菜豆萎蔫病毒、抗-黄瓜花叶病毒、抗-烟草脆裂病毒、抗-烟草环斑病 毒、抗-番茄斑萎病毒;在基膜上还封装有3个阳性质控点P,点制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IgG 和封装有3个阴性质控点N,点制为pH9. 2-9. 8的碳酸盐缓冲液。所述的应用于检测菊科植 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抗体稀释:以捕获抗体(一抗)稀释缓冲液稀释7种多克隆捕获抗体(一 抗),稀释后的捕获抗体(一抗)浓度为抗体原液的1/18-1/3倍,即BYMV、ArMV、BBWV、CMV、 TRV、TRSV和TSWV用于点样的抗体浓度依次为抗体原液的1:17、1:14、1:17、1:14、1:15、 1:3和1:15倍,同时芯片上加1:10稀释的碱性磷酸酶标记驴抗山羊IgG原液作为芯片的 阳性质控点,芯片点样液作为阴性质控点;点样缓冲液为:碳酸钠 Na2C03l. 59g,碳酸氢钠 NaHC032. 93g,叠氮化钠 NaN30. 2g,双蒸水 ddH20 1000mL,pH 9. 6 ; (2)点样:将硝酸纤维素膜片印迹后,去离子水浸泡20min,37°C恒温箱中干燥 20min。按芯片点阵,每种多克隆捕获抗体(一抗)重复点制2个点;分别针对7种病毒的 捕获抗体(一抗):抗-菜豆黄花叶病毒、抗-南芥菜花叶病毒、抗-菜豆萎蔫病毒、抗-黄 瓜花叶病毒、抗-烟草脆裂病毒、抗-烟草环斑病毒、抗-番茄斑萎病毒依次点在编号1-7 的位置;在P和N的位置分别点阳性质控、阴性质控; (3)将上述试剂按阵列排布点样于基膜表面,每点0. 3uL,点间距0. 2cm。点样完毕 后,将抗体心片直于湿盒中,湿度为45*%,37 C固定30min ; (4)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检测菊科植物病毒病的抗体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膜和在基膜上分别点制的危害菊科植物的7种病毒的特异性捕获抗体,所述的7种病毒的捕获抗体:抗‑菜豆黄花叶病毒、抗‑南芥菜花叶病毒、抗‑菜豆萎蔫病毒、抗‑黄瓜花叶病毒、抗‑烟草脆裂病毒、抗‑烟草环斑病毒、抗‑番茄斑萎病毒;在基膜上还封装有3个阳性质控点P,点制为碱性磷酸酶标记的IgG和封装有3个阴性质控点N,点制为pH9.2‑9.8的碳酸盐缓冲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朝慧王军平周小平李儒赵政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