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宗桂兰专利>正文

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848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包括车把和头管组件,所述头管组件包括前分支和后分支,分支向前连接安装有前轮的前叉组件,后分支向后连接车架组件,所述头管组件的上端通过一座椅固定件连接所述的车把,且座椅为可翻转结构,头管组件的后分支通过一对连接片连接后部的车架组件,且头管组件的后分支通过固定轴铰接在连接片上,且头管组件的后分支上设有锁定机构使其相对连接片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滑板车可以进行折叠,使得车架和车把靠拢基本平行,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且收放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包括车把和头管组件,所述头管组件包括前分支和后分支,分支向前连接安装有前轮的前叉组件,后分支向后连接车架组件,所述头管组件的上端通过一座椅固定件连接所述的车把,且座椅为可翻转结构,头管组件的后分支通过一对连接片连接后部的车架组件,且头管组件的后分支通过固定轴铰接在连接片上,且头管组件的后分支上设有锁定机构使其相对连接片定位。本技术的可折叠滑板车可以进行折叠,使得车架和车把靠拢基本平行,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且收放方便。【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骑行、 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 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是儿童、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由于滑板车的车体较长,占用较大 的存放空间。特别是在出行时,希望滑板车能够操作方便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折叠缩小以 便于携带。 先有的折叠滑板车一般仅能滑行,还没有折叠式的可以骑行、滑行的二合一滑板 车。且现有的折叠滑板车折叠机构复杂,折叠时不便,在定位时,则容易会有松动的情形,影 响使用时操作方便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的适于低龄儿童的骑行、 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 叠滑板车,包括座椅组件,包括一端连接车头架的夹头管的固定杆和固定在固定杆上可翻 转的座椅, 头管组件,包括连接部和叉形套管,连接部连接固定杆,叉形套管连接滑板车后部 的踏板组件, 其中,所述叉形套管通过一对结合于踏板组件的踏板端部的连接片枢接于所述踏 板,使头管组件及其连接的座椅组件和车头架可相对踏板组件旋转折叠, 其中,所述叉形套管下端通过固定轴枢接到一对平行连接片的中间,且叉形套管 上设有可相对于固定轴滑动和定位的机构; 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设有前卡槽,另一端设有后卡槽。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叉形套管内设有弹性件,该叉形套管管壁上 开有导槽,所述弹性件下端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弹性件上端连接一快拆螺杆,所述快拆螺 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叉形套管两侧的导槽,且通过快拆螺杆将一折叠拉手固定在叉形套管管 壁外侧。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座椅通过第一轴旋转连接到固定杆上,并通 过设在第一轴上的托座和座椅底部的卡座配合对座椅定位。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一支撑架枢接设在固定杆下方的第二轴支撑所述 座椅,所述支撑架包括与第二轴枢接连接的纵向撑杆和支撑座椅底部的横撑杆。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支撑座椅底部设有配合所述横撑杆滑行的滑行 轨道,所述滑行轨道为一短滑行轨道和一长滑行轨道锐角相交的Z形。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片和所述踏板组件为一体式。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座椅和座椅固定件为可翻折结构,儿童可以进行骑行滑 动,如果不想坐,可以将座椅向上收起,则滑板车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儿童进行快速滑行。 如果需要进行搬运滑板车,则可以先将座椅向上拔起,然后松开快拆螺杆,拉动折叠拉手使 头管组件连带座椅及车把等通过固定轴能够进行旋转折叠,当旋转到后卡槽时,在用快拆 螺杆和后卡槽进行定位,此时,车架和车把靠拢基本平行,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且收放方 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滑板车处于助载骑行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滑板车的折叠座椅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滑板车的头管组件和连接片的透视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滑板车的滑行状态示意图, 图5a为本技术滑板车折叠步骤一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滑板车折叠步 骤二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滑板车折叠步骤三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车头架,11为车把,12为把立管,13为调节按钮,14为夹头管; 2为座椅组件,21为固定杆,22为座椅,23为第一轴,24第二轴,25为支撑架,251 纵向撑杆,252为横撑杆;26为滑行轨道;261为短滑行轨道,262为长滑行轨道; 3为头管组件,31为连接部,32为叉形套管,322为弹性件,323为导槽,324为快拆 螺杆,33为固定轴,34为折叠拉手; 4为踏板组件,41为踏板,42为刹车板,43为后轮; 5为连接片,51为前卡槽,52为后卡槽, 6为前泥板,7为前叉,8为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 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 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所示的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一实施例,座椅组件2包括一端连 接车头架1的夹头管14的固定杆21和固定在固定杆上可翻转的座椅22,头管组件3包括 连接部31和叉形套管32,连接部31连接固定杆21,叉形套管32连接滑板车后部的踏板组 件4,所述叉形套管32通过一对结合于踏板组件4的踏板41端部的连接片5枢接于所述踏 板41,使头管组件3及其连接的座椅组件2和车头架1可相对踏板组件4旋转折叠,其中, 叉形套管32下端通过固定轴33枢接到一对平行连接片5的中间,且叉形套管32上设有可 相对于固定轴33滑动和定位的机构,所述连接片5的一端设有前卡槽51,另一端设有后卡 槽52。 如图3所述叉形套管32上设的相对于固定轴33滑动和定位的机构,叉形套管32 内设有弹性件322,该叉形套管32管壁上开有导槽323,所述弹性件322下端固定在所述固 定轴33上,弹性件322上端连接一快拆螺杆324,所述快拆螺杆324的两端分别穿过叉形 套管32两侧的导槽323,且通过快拆螺杆324将一折叠拉手34固定在叉形套管32管壁外 侧。 如图2所述本技术的座椅折叠机构的一实施例,座椅22通过第一轴23旋转 连接到固定杆21上,并通过设在第一轴23上的托座和座椅22底部的卡座配合对座椅22 定位,一支撑架25枢接设在固定杆21下方的第二轴24支撑所述座椅22,支撑架25包括 与第二轴24枢接连接的纵向撑杆251和支撑座椅22底部的横撑杆252。且在支撑座椅22 底部设有配合横撑杆252滑行的滑行轨道26,所述滑行轨道26包括一短滑行轨道261和一 长滑行轨道262锐角相交的Z形。 座椅22底部安装的横撑杆252在底部上的滑行轨道26上滑动,以便于座椅进行 折叠的需要的状态。当滑板车处于可以骑行的状态时,即座椅处于和踏板41平行的状态 时,横撑杆252位于短滑行轨道261端点的b点;如果需要将滑板车进行折叠时,可调节座 椅22的支撑架25,使横撑杆252在滑行轨道26中从b点滑行到短滑行轨道261和一长滑 行轨道262锐角相交Z形的a交点;如果需要将座椅放下进行滑行,则调节座椅的支撑架 25,使横撑杆252在滑行轨道26中从a点滑行到长滑行轨道262的端点c点,则座椅22被 放置到最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骑行、滑行二合一的可折叠滑板车,包括座椅组件(2),包括一端连接车头架(1)的夹头管(14)的固定杆(21)和固定在固定杆上可翻转的座椅(22),头管组件(3),包括连接部(31)和叉形套管(32),连接部(31)连接固定杆(21),叉形套管(32)连接滑板车后部的踏板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套管(32)通过一对结合于踏板组件(4)的踏板(41)端部的连接片(5)枢接于所述踏板(41),使头管组件(3)及其连接的座椅组件(2)和车头架(1)可相对踏板组件(4)旋转折叠,其中,所述叉形套管(32)下端通过固定轴(33)枢接到一对平行连接片(5)的中间,且叉形套管(32)上设有可相对于固定轴(33)滑动和定位的机构;所述连接片(5)的一端设有前卡槽(51),另一端设有后卡槽(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宗桂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