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枸杞属短柄枸杞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4848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茄科枸杞属短柄枸杞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以解决引进枸杞的繁殖问题。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殖体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以及移栽,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A、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茄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brevipes)进行继代培养时,仅使用了6-苄氨基腺嘌呤与吲哚-3-乙酸配比,极大地降低了激素积累对多次继代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成本。B、本发明专利技术以1:1的泥炭与蛭石作为炼苗移栽基质,配比简单,基质质量轻,在移栽试验中表现良好,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C、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后期对本土枸杞的改良以及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解决引进枸杞的繁殖问题。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殖体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以及移栽,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A、本专利技术中对茄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brevipes)进行继代培养时,仅使用了6-苄氨基腺嘌呤与吲哚-3-乙酸配比,极大地降低了激素积累对多次继代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成本。B、本专利技术以1:1的泥炭与蛭石作为炼苗移栽基质,配比简单,基质质量轻,在移栽试验中表现良好,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C、本专利技术为后期对本土枸杞的改良以及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是从美国引进的爺科枸杞属植物,主要 分布在墨西哥西部和加利福利亚的索诺兰沙漠等地区,它主要产在沙漠和海岸地带,在美 国西北部也用作绿化;其进化程度高于我国的枸杞,在生殖进化上,已经由雌雄同体和自交 不亲和的二倍体进化到自交亲和的多倍体阶段,而我国仍处在自交不亲和的二倍体进化阶 段。该种枸杞的引进对于我国枸杞的种质资源的改良有很大的意义。该种枸杞引进后面临 的首要问题是进行扩大繁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解决 引进枸杞的繁殖问题。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种子为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购 于美国的 S&S SEEDS,INC.联系方式为 Ρ·0· BOX 1275 CARPINTERIA AVE CARPINTERIA,CA 93013,USA。 -种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 外殖体处理采用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幼嫩莖段作为外殖体,剪 去叶片,留少量叶柄,每2-3个芽剪成一段,将茎段洗去污渍,后用水冲洗干净,冲洗时间为 5-10min,然后将其放入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剪去茎段两端,放于培养皿中备 用; 优选的,消毒的最佳方案如下:先用75%酒精振荡消毒5s,再用0. 1 %升汞溶液消毒6 分钟一6分10秒,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 B、 初代培养 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类型的激素及数量进行初代培养。通过初代培养 可以获得所繁育物种的无菌材料。这一阶段的培养效果依植物种类及培养基成分而异,可 能形成一个芽或多个芽。 优选的,添加0. 05mg/L的萘乙酸(NAA)、3%蔗糖和4g琼脂,使用NaOH或HC1将培 养基pH值调至5. 8。培养条件为光强为30001x全光照24h,温度为:22°C,湿度为70%RH。 C、继代培养 在初代培养的基础上获得的芽苗数量不多,还需进一步扩大繁殖,才能发挥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的优势。 通过对L. brevipes的最佳培养基的筛选,培养材料为初代培养获得的单苗或丛 芽,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与吲哚-3-乙酸。 优选的,继代培养基主要成分以及培养条件如下: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 加0· 05 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 05 mg/L的吲哚-3-乙酸、1. 5%蔗糖和4g琼脂,使用 NaOH或HC1将培养基pH值调至5. 8。培养条件为光强为30001x全光照24h,温度为22°C, 湿度为70%RH。增殖系数最高,生长最旺盛。 D、生根培养 继代培养扩大繁殖后进行生根诱导获得完整再生的植株。 生根培养以1/2的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IAA。 优选的,生根培养基主要成分以及培养条件:以1/2的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 加0· 05 mg/L的IAA、L 5%蔗糖和4g琼脂,使用NaOH或HC1将培养基pH值调至5. 8。培养 条件为光强为30001x下12h光暗交替,温度为22°C,湿度为70%RH。 E、炼苗以及移栽 炼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中取出,到与移栽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闭瓶炼苗5-7天, 移栽:在移栽前对基质进行高温灭菌。移栽时将炼好苗的植株完整的取出,放入水中洗 净根上的培养基,将苗子移栽到装有基质的花盆中,浇透水后,覆膜。 优选的,最适宜的炼苗移栽基质以1:1的泥炭与輕石的混合物,移栽如对基质用 0. 1%多菌灵浇透,移栽时将炼好苗的植株的根部浸入0. 1%多菌灵和0. 1 g/LNAA的混合溶 液中浸泡l〇min。 优选的,枸杞组培苗移栽初期,由于苗木幼嫩,必须设置遮阳网,光强度为全光照 时的30%。前两日遮光密封保湿培养。第三日开始每日通风,通风时间逐日加长,同时逐渐 增加光强,直到全天开放。适时浇水,隔日喷少量〇. 1%多菌灵溶液,7天后喷1/4MS营养液。 待幼苗成活后逐渐全光照。 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 A、本专利技术中对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进行继代培养时,仅使用了 6_苄氨基腺嘌呤(6-BA)与吲哚-3-乙酸(IAA)配比,极大地降低了激素积累对多次继代的 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B、本专利技术以1:1的泥炭与蛭石作为炼苗移栽基质,配比简单,基质质量轻,在移栽 试验中表现良好,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 C、本专利技术为后期对本土枸杞的改良以及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A、外殖体处理 采集爺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幼嫩莖段作为外殖体,剪去叶片,留少量 叶柄,每2-3个芽剪成一段,将茎段用洗衣粉水洗去污渍,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冲洗时间 为5-10min。然后将其放入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剪去茎段两端,放于培养皿中 备用。 B、初代培养 每次处理接种30瓶,外殖体接种后每隔7天记录一次生长状况。 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 05mg/L的NAA、3%蔗糖和4g琼脂,使用NaOH 或HC1将培养基pH值调至5. 8。培养条件为光强为30001x全光照 24h,温度为22°C,湿 度为70%RH。不定芽生长的比例达到86. 7%。 C、继代培养 培养材料为初代培养获得的单苗或丛芽,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 05mg/L的 6-BA、0. 05mg/L的吲哚-3-乙酸(IAA)、1. 5%蔗糖和4g琼脂,使用NaOH或HC1将培养基pH 值调至5. 8。培养条件为光强为30001x,24h全光照,温度为22°C,湿度为70%RH。此条件增 殖系数最高,生长最旺盛。每次处理接种30瓶,每7天观察并记录幼苗的增殖效果。 D、生根培养 生根培养基主要成分以及培养条件: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 05 mg/L的 IAA、1. 5%蔗糖和4g琼脂,使用NaOH或HC1将培养基pH值调至5. 8。培养条件为光强为 30001x下12h光暗交替,温度为22°C,湿度为70%RH。 E、炼苗以及移栽 炼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中取出,到与移栽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闭瓶炼苗5-7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茄科枸杞属短柄枸杞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外殖体处理采用茄科枸杞属短柄枸杞(Lycium brevipes)幼嫩茎段作为外殖体,剪去叶片,留少量叶柄,每2‑3个芽剪成一段,将茎段洗去污渍,后用水冲洗干净,冲洗时间为5‑10min,然后将其放入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剪去茎段两端,放于培养皿中备用;B、初代培养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进行初代培养;C、继代培养培养材料为初代培养获得的单苗或丛芽,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与吲哚‑3‑乙酸;D、生根培养生根培养以1/2的MS为基本培养基;E、炼苗以及移栽炼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中取出,到与移栽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闭瓶炼苗5‑7天; 移栽:移栽时将炼好苗的植株完整的取出,放入水中洗净根上的培养基,将苗子移栽到装有基质的花盆中,浇透水后,覆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捷冯丽丹王有科张宝琳张广忠蔡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