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包括顶盖、罐体;所述顶盖与罐体间为可拆卸式密封连接;罐体上部为组培区,组培区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放置组织培养物的百叶窗式筛板,罐体下部为储液池,所述的组培区与储液池用带孔的斗形隔板隔开,孔下方有一根导管将组培区与储液池连通。该组织高效培养反应器,可通过雾化营养液培养组织,也可通过间歇式浸没组织器官进行培养,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能耗低,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培养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反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组织培养不仅仅是生物学研究和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用于工业培养植物组织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物。目前,在生物学研究和育种中的培养方式是以琼脂为支撑物的固体或半固体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琼脂,难以清洗,且耗时费力。液体培养方式虽容易过滤灭菌、清洗方便等优点,但容易造成缺氧,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组织器官易玻璃化,且需要复杂的设备。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供氧能力强、混合能力好,但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剪切力较大。对培养的植物组织容易造成损害,且耗能大;层向流反应器虽然解决了组织玻璃化,但单层培养,且培养效果不理想;雾化组织培养反应器有相关专利申请,如专利号96204509.8的“多层转动筛板式雾状流植物组织培养反应器”,此种反应器,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但每层间距很大,占地体积大,培养组织量少,且培养液很难分布均匀。间歇浸没反应器解决了容易缺氧,组织玻璃化化,营养液分布不均等问题,现有申请的专利中如专利号201020288879.1的“间歇浸没的开合式植物生物反应器”,不能调节组培需要的一些必要因素如PH值、温度、光照强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包括顶盖、罐体;所述顶盖与罐体间为可拆卸式密封连接;罐体上部为组培区,组培区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放置组织培养物的百叶窗式筛板,罐体下部为储液池,所述的组培区与储液池用带孔的斗形隔板隔开,孔下方有一根导管将组培区与储液池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顶盖上设有通气口I、喷雾头接口、温度探针I和压力探针;顶盖内设有有利于营养雾液扩散的球面导风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顶盖上的通气口I与压力开关紧密相连,压力开关与电加热器相连,电加热器再与空气除菌器紧密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罐体下壁设有取料口,斗形隔板下端与取料口罐体内壁侧紧密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储液池部分的罐壁上设有通气口II、酸碱液进口、pH探针、温度电极、排液取样口和出液口;储液池底部设有电热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储液池的通气口II与空气压缩设备和空气抽气设备间管道连接,在连接的管道上还设有空气除菌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储液池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顶盖上的喷雾头接口相连,管道上还设有液压泵I和接种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整个罐体设有保温隔热层;罐体设有可视窗和若干个可调节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百叶窗式筛板通过支架开拆卸式固定于罐体内,百叶窗式筛板边缘与罐体间隔1~3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百叶窗式筛板通过倒T支架搭接固定于罐体内的组培区。组培区可设置至少1层百叶窗式筛板,通常为1~5层;每层相隔5—10cm;每层百叶窗式筛板的数量为4~8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顶盖与罐体间设有密封圈,顶盖与罐体间为法兰连接;罐体设有保温隔热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本反应器中的各种探针、阀门、可调节灯、空气压缩机、抽气泵、空气除菌器等设备均可通过微电脑控制。微电脑设备、控制的电路、相关软件均为现有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组织高效培养反应器,利用微电脑来控制所有操作,在屏幕上可以显示温度、气压、pH值及各个部分的工作状态并及时进行自动调整。间歇式浸没组织培养时,当空气压缩设备工作时,在气压的作用下,储液池里的营养液进入罐体组培区,浸润在百叶窗式筛板上的植物组织,罐体中的气体从灌顶的通气口I排出。当空气压缩设备停止工作时,罐体里的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储液池。当雾化培养时,液压泵I工作,把储液池中的营养液抽到喷雾头进行雾化进入罐体内,同时空气抽气泵工作,利用气体的流动将营养液在发酵罐内分布均匀,多余的雾化营养液由导管进入储液池,经营养液由雾状转化为液状,融入原营养液中,气体由通气口Ⅱ排出。组织高效培养反应器的设计能为组织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考虑面比较俱全,制作成本低,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反应器主体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生物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图2中所示出各个电路部分及各探针与微电脑相连,由微电脑控制。图3是百叶窗式筛板示意图;图中:1为通气口Ⅰ、2为喷雾头接口、3为顶盖、4为球面导风板、5为温度探针Ⅰ、6为螺栓、7为法兰、8为灯罩支撑架、9为灯罩、10为可调节灯、11为可视窗、12为百叶窗式筛板、13为倒T支撑架、14为罐体、15为斗形隔板、16为取料口、17为过滤塞、18为导管、19为出液口、20为电热丝、21为压力探针、22为密封圈、23为旋转钮、24为通气口Ⅱ、25为酸碱液进口、26为pH探针、27为温度探针Ⅱ、28为排液阀、29为排液取样口、30为支撑柱、31为接种口、32为液压泵Ⅰ、33为空气除菌器Ⅰ、34为空气加热器、35为压力阀、36为空气除菌器Ⅱ、37为抽气泵、38为空气压缩机、39为液压泵Ⅱ、40为酸储液池、41为液压泵Ⅲ、42为碱储液池、43为固定环、44为筛网板、45为转动轴、46为传动轴、47为旋转钮连杆、48为储液池。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包括顶盖3、罐体14;所述顶盖3与罐体14间设有密封圈22,通过法兰7和螺栓6实现可拆卸式密封连接。罐体14设有保温隔热层。顶盖3上设有通气口I1、喷雾头接口2、温度探针I5和压力探针21;顶盖3上的通气口I(1)与压力开关紧密相连,压力开关与电加热器相连,电加热器再与空气除菌器紧密相连。盖3内还设有有利于营养雾液扩散的球面导风板4。1、罐体14上部为组培区,组培区设有放置1层组织培养物的百叶窗式筛板12,百叶窗式筛板12通过支架13开拆卸式固定于罐体14内,百叶窗式筛板12边缘与罐体14间隔2cm左右。每层百叶窗式筛板的数量为6个,筛板宽8cm,筛板密度10目,每块筛板中间由转动轴连接在固定环上(能自由旋转),中间筛板转动轴较长,穿过罐体与旋转钮23相连,以便控制。在每块筛板中间有传动轴46相连,罐体14组培区还设有可视窗11和若干个有利于组织器官培养的可调节灯10。罐体14下部为储液池48,所述的组培区与储液池48用带孔的斗形隔板15隔开,孔下方有一根导管将组培区与储液池48连通;导管靠斗形隔板端内径较大,且内径较大端内有过滤网17,防止组培区中的组织进入储液池48中。罐体14下壁设有取料口16,斗形隔板15下端与取料口16罐体14内壁侧紧密接触。储液池48部分的罐壁上还设有通气口II24、酸碱液进口25、pH探针26、温度探针II27、排液取样口29和出液口19;储液池底部设有电热丝20。储液池48的出液口19通过管道与顶盖3上的喷雾头接口2相连,管道上还设有液压泵I32和接种口31。储液池48的通气口II24与空气压缩设备和空气抽气设备间管道连接,在连接的管道上还设有空气除菌器。本专利技术的组织高效培养反应器,操作过程如下:塞好所有的螺口(所有的连接口都为螺口),打开顶盖3,在罐体内放入适量的营养液,液体会随导管18进入储液池48,封闭顶盖3,打开电热丝20,使整个反应器在121℃条件下灭菌30min。在无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3)、罐体(14);所述顶盖(3)与罐体(14)间为可拆卸式密封连接;罐体(14)上部为组培区,组培区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放置组织培养物的百叶窗式筛板(12),罐体(14)下部为储液池(48),所述的组培区与储液池(48)用带孔的斗形隔板(15)隔开,孔下方有一根导管将组培区与储液池(4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3)、罐体(14);所述顶盖(3)与罐体(14)间为可拆卸式密封连接;顶盖(3)上设有通气口I(1)、喷雾头接口(2)、温度探针I(5)和压力探针(21);顶盖(3)内设有有利于营养雾液扩散的球面导风板(4);罐体(14)上部为组培区,组培区设有至少一层用于放置组织培养物的百叶窗式筛板(12),罐体(14)下部为储液池(48),所述的组培区与储液池(48)用带孔的斗形隔板(15)隔开,孔下方有一根导管将组培区与储液池(48)连通;罐体(14)下壁设有取料口(16),斗形隔板(15)下端与取料口(16)罐体(14)内壁侧紧密接触;顶盖(3)上的通气口I(1)与压力开关紧密相连,压力开关与电加热器相连,电加热器再与空气除菌器紧密相连;储液池(48)部分的罐壁上设有通气口II(24)、酸碱液进口(25)、pH探针(26)、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佐东,李常健,罗小芳,刘建,夏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