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512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采用周向阻尼通道和径向阻尼通道结合的模式,在有限的结构尺寸内增加阻尼通道的长度,阻尼通道越长,输出的阻尼力就越大,由于发动机振幅较小,增加阻尼通道的长度可以增加最大阻尼力,增加阻尼力的可调范围;径向阻尼通道的宽度由插针的尺寸决定,可通过改变插针的大小改变径向阻尼通道的宽度;加强块中间开有注液孔和排气孔,使得注液时排气更加顺畅,注液更加方便;壳体采用隔磁铝合金材料,使其工作时磁路漏磁减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
技术介绍
磁流变液的粘度以及屈服应力可以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快速、可逆及可控的特点。磁流变液压悬置就是利用磁流变液的这种特性,通过控制励磁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磁场强度来改变磁流变液压悬置的输出阻尼力,从而使发的动机的振动衰减,此过程响应迅速、过程连续、可逆。 现有的用于汽车发动机隔振的基于流动模式的磁流变液压悬置,存在以下如下不足:1)传统的基于流动模式的磁流变液压悬置往往只有周向阻尼通道,由于发动机振动幅值相对较小,悬置的阻尼力可调性范围比较差,不能在低频提供较大的阻尼力,限制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2)传统悬置在壳体中部设置注液孔,使其容易漏液;3)传统悬置通常只设置有一个注液孔使注液困难,注液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设置周向阻尼通道和径向阻尼通道,达到增加悬置的阻尼力可调范围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包括顶端开口的壳体、设置并封堵于壳体顶端开口处的橡胶主簧(2)、贯穿橡胶主簧的连接杆(3)和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的橡胶底膜(4),所述壳体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所述橡胶主簧和橡胶底膜之间形成密闭且充满磁流变液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中设置有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磁芯(5)、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的流动线圈座(6)和下磁芯(7),所述上磁芯和下磁芯内部设置有周向阻尼通道(8),所述上磁芯和流动线圈座之间形成与上磁芯内部周向阻尼通道连通的第一径向阻尼通道(9),所述下磁芯与流动线圈座之间形成与下磁芯内部周向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包括顶端开口的壳体、设置并封堵于壳体顶端开口处的橡胶主簧(2)、贯穿橡胶主簧的连接杆(3)和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的橡胶底膜(4),所述壳体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上壳体(Ia)和下壳体(Ib),所述橡胶主簧和橡胶底膜之间形成密闭且充满磁流变液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中设置有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磁芯(5)、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的流动线圈座(6)和下磁芯(7),所述上磁芯和下磁芯内部设置有周向阻尼通道(8),所述上磁芯和流动线圈座之间形成与上磁芯内部周向阻尼通道连通的第一径向阻尼通道(9),所述下磁芯与流动线圈座之间形成与下磁芯内部周向阻尼通道连通的第二径向阻尼通道(10),所述流动线圈座中部设置有连通第一径向阻尼通道和第二径向阻尼通道的惯性通道(11),所述上磁芯和下磁芯通过贯穿惯性通道(12)的连接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芯(5)包括外上磁芯(5a)和内上磁芯(5b),所述外上磁芯和内上磁芯之间形成周向阻尼通道(8),所述内上磁芯和流动线圈座之间形成第一径向阻尼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阻尼通道内均布有多个用于调节第一径向阻尼通道宽度的插针(13),所述内上磁芯通过连接螺栓与下磁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周径向流动模式的发动机磁流变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芯(7)包括外下磁芯(7a)和内下磁芯(7b),所述外下磁芯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玲张自伟邓召学郭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