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6511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属于土木工程领域。该加载装置由底部支座、中间部支架以及顶部方钢管环形槽道组成,所述底部支座固定框架结构模型底盘,通过调整中间部支架支撑的位于顶部方钢管环形槽道上的滑轮支座的不同位置,实现任意径向水平力加载方式。本新型解决了框架结构模型仅定向水平加载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加载准确、传力可靠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尤其是能实现结构模型承受水平受拉加载试验。
技术介绍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框架结构模型需进行承载力实验,通过施加竖向力和水平力来模拟实际结构的受力性能,通常实验装置能易于实现竖向力和固定方向单一水平力的加载,但对于在同一水平面内,施加任意方向的单向或多向水平力试验存在困难,难于实现水平面上任意各个方向的加载实验。固定方向单一水平力加载会使试验数据误差较大,很难准确地测出空间模型在水平方向的承载力,使对比不同框架结构模型的受力性能的差异变得困难。另外,为便于实验加载,通常规定连于框架结构模型的底板尺寸要规格一致,因此,统一的底板尺寸限制了创作框架结构模型的灵活性。同时,试验装置比较繁琐,安装拆卸不方便,也降低了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实验加载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包括底部支座、中间部支架以及顶部槽道;所述底部支座包括槽钢A( I)、槽钢B(2)、槽钢C(3)、槽钢D (4)、槽钢E(5)以及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6),所述底部支座中的槽钢D(4)、槽钢E(5)起到夹持固定结构模型底座的作用,通过调节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的螺帽,改变槽钢D(4)、槽钢E(5)的间距,以适应框架结构模型的底座尺寸大小;所述中间部支架包括槽钢柱A(7)、槽钢柱B(S)、槽钢柱C(9)以及空间角钢支撑A(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14);所述顶部槽道(10)为环形,由两个半圆弧方钢管利用钢铰链(18)连接而成,通过改变滑轮支座(11)在钢槽道上不同位置实现任意径向水平力加载;所述顶部槽道(10)—侧能打开,方便将框架结构模型放入加载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槽钢B(2)、槽钢C(3)、槽钢D(4)分别在背部焊接带螺栓孔洞的耳板B(16)、耳板C(17)、耳板A(15),以方便空间角钢支撑A(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14)连接中部的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与底部支座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加载准确、传力可靠的特点;2、本技术可实现同一水平面内任意径向加载,从而精确完成模型加载试验,对框架结构模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的底部支座俯视图。图2为本新型的正视图。图3为本新型的左视图。图4为本新型的右视图。图5为本新型的槽钢B正视图。图6为本新型的槽钢C右视图。图7为本新型的槽钢D左视图。图8为本新型的槽钢E左视图。图9为本新型的槽道俯视图。图10为本新型的槽道1-1剖面图。图11为本新型的槽道2-2剖面图。图12为本新型的支座滑轮主视图。图13为本新型的支座滑轮左视图。图中标号:1、槽钢A;2、槽钢B; 3、槽钢C; 4、槽钢D; 5、槽钢E; 6、实心钢杆;7、槽钢柱A;8、槽钢柱B;9、槽钢柱C; 10、顶部槽道;11、滑轮支座;12、空间角钢支撑A; 13、空间角钢支撑B; 14、空间角钢支撑C; 15、耳板A; 16、耳板B; 17、耳板C; 18、钢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新型结构的底部支座由5根槽钢即:槽钢A(I)、槽钢B(2)、槽钢C(3)、槽钢D(4)、槽钢E(5)和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6)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如图5、图6、图7所示,槽钢B(2)、槽钢C(3)、槽钢D(4)分别在背部焊接带螺栓孔洞的耳板B(16)、耳板C(17)、耳板A(15),方便图2、图3、图4中的空间角钢支撑A(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14)连接中部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与底部支座可靠固定。槽钢C(3)、槽钢D(4)、槽钢E(5)两端分别焊接等宽度但方向不同的小段槽钢,焊接完成后,其中槽钢C(3)、槽钢D(4)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槽钢A(l)、槽钢B(2)上,槽钢E(5)两端分别搭于槽钢A(I)、槽钢B(2)上,构造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两根螺纹实心钢杆6的螺帽,以改变槽钢D(4)、槽钢E(5)之间距离,可实现对结构模型不同尺寸底座进行夹持固定。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新型结构的中间支架部分包括3根槽钢柱即: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以及3根空间角钢支撑即:空间角钢支撑A( 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14),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下端分别用螺栓连接在底部支座槽钢D(4)、槽钢C(3)、槽钢B(2)上。空间角钢支撑A(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 14)的连接情况如下:如图2所示,空间角钢支撑B( 13)两端分别用螺栓连接在槽钢柱C(9)的中部和槽钢B(2)的耳板B(16)上;如图3所示,空间角钢支撑A(12)的两端分别用螺栓连接在槽钢柱A(7)的中部和槽钢D(4)的耳板A(15)上;如图4所示,空间角钢支撑C(14)的两端分别用螺栓连接在槽钢柱B(8)的中部和槽钢C(3)的耳板C(17)上。如图2、图3、图4、图9所示,顶部槽道(10)是由两个半圆弧方钢管利用钢角链(18)连接而成,将其中一侧半圆弧方钢管分别用螺栓固定于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上,另一侧圆弧方钢管可以自由打开。如图9、图10所示,顶部方钢管槽道(10)断面开合处,分别焊接带圆孔洞的两片钢板,通过插销固定两侧钢板完成方钢管槽道的闭合。如图11所示,滑轮支座(11)由上部的滑轮与下部的槽钢焊接而成。试验时,打开顶部方钢管槽道(10),把框架结构模型放入底部支座槽钢D(4)、槽钢E(5)之间,通过螺杆(6)调节槽钢D(4)、槽钢E(5)间距并夹持住固定住模型底板,闭合轨道,随后将将滑轮支座(11)卡于槽道(10)上。把通过滑轮(11)的线绳一端固定在模型上,另一端用吊钩加载配重,实现水平力加载。通过调整滑轮支座(11)在圆形槽道(10)上的不同位置,从而对框架结构模型实现任意径向水平力加载实验。【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载装置包括底部支座、中间部支架以及顶部槽道; 所述底部支座包括槽钢A( I)、槽钢B (2)、槽钢C(3)、槽钢D (4)、槽钢E (5)以及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6),所述底部支座中的槽钢D (4)、槽钢E (5)起到夹持固定结构模型底座的作用,通过调节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6)的螺帽,改变槽钢D(4)、槽钢E(5)的间距,以适应框架结构模型的底座尺寸大小; 所述中间部支架包括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以及空间角钢支撑A(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14); 所述顶部槽道(10)为环形,由两个半圆弧方钢管利用钢铰链(18)连接而成,通过改变滑轮支座(11)在钢槽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模型承受径向水平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载装置包括底部支座、中间部支架以及顶部槽道;所述底部支座包括槽钢A(1)、槽钢B(2)、槽钢C(3)、槽钢D(4)、槽钢E(5)以及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6),所述底部支座中的槽钢D(4)、槽钢E(5)起到夹持固定结构模型底座的作用,通过调节2根具有螺纹的实心钢杆(6)的螺帽,改变槽钢D(4)、槽钢E(5)的间距,以适应框架结构模型的底座尺寸大小;所述中间部支架包括槽钢柱A(7)、槽钢柱B(8)、槽钢柱C(9)以及空间角钢支撑A(12)、空间角钢支撑B(13)、空间角钢支撑C(14);所述顶部槽道(10)为环形,由两个半圆弧方钢管利用钢铰链(18)连接而成,通过改变滑轮支座(11)在钢槽道上不同位置实现任意径向水平力加载;所述顶部槽道(10)一侧能打开,方便将框架结构模型放入加载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现雷钟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