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8936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4:20
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汽车驾驶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主转向盘、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小齿轮、第一角位移传感器、减速机构、主转向柱、转向器、转向轮、蓄电池、副转向柱等;其特征在于:在学员正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学过程中教练车由主转向盘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致危险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动副转向盘,当副转向柱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副转向盘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属于汽车驾驶控制
,包括主转向盘、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小齿轮、第一角位移传感器、减速机构、主转向柱、转向器、转向轮、蓄电池、副转向柱等;其特征在于:在学员正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学过程中教练车由主转向盘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致危险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动副转向盘,当副转向柱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副转向盘控制。【专利说明】
在此处键入
描述段落。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汽车驾驶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普及,现在学车人数也逐年增加,学员学习驾驶过程中由于驾驶操作还不熟练,加上紧张情绪,难免出现错误操作,这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危及车辆甚至人身安全。目前国内教练车主要配备副制动器,基本上都没有配置副转向装置。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教练员只能采取紧急制动,但是却很难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从而难以有效的避免由学员的错误操作所引发的事故。在国外虽然出现过装备副转向系统的教练车,但是主、副转向盘一般通过纯机械式连接,当学员驾驶车辆出现错误操作即将发生危险时,教练员想要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必须先拨动拨叉,然后才能控制方向盘转弯,操纵很不方便,难以及时的实现对车辆的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及时识别教练员通过副转向系统施加在车辆的操作意图,及时断开主转向系统对教练车的控制,改由副转向系统控制教练车,并保证控制过程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涉及的装置包括:主转向盘(I)、第一电磁离合器(2)、第一小齿轮(3)、 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轮(8)、蓄电池(9)、副转向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副转向盘(14)、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18)、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第二机体(21)、电子控制单元(22);在学员正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学过程中教练车由所述主转向盘(I)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致危险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动所述副转向盘(14),当所述副转向柱(10)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所述副转向盘(14)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第二角位移传感器信号(12),然后进行步骤2。步骤2、判断副转向柱(10)转过角度的大小是否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若测得角度大小超过预设角度值,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介入,控制转向,然后进行步骤3、步骤4 ;否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不介入,然后进行步骤6。步骤3、电子控制单元(22)将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代替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信号,电子控制单元(22)继续接收并处理负载传感器(15)信号、车速传感器(16)信号、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 )信号和助力电机(20 )反馈电流信号,然后进行步骤4。步骤4、电子控制单元(22 )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2 )断开,使主转向盘(I)对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没有角度输入,然后进行步骤5。步骤5、车辆转向完全由副转向盘(14)控制,然后回到步骤I。步骤6、第一电磁离合器(2)持续闭合,然后进行步骤7。步骤7、车辆转向继续由主转向盘(I)控制,然后回到步骤I。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 1、教练员每完成一次教学不需要下车和学员互换位置继续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2、教练员可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对学员的驾驶操作进行监督指导:当学员操作错误将要发生危险时,教练员可以通过副转向盘(14)及时调整车辆行驶方向,避免危险发生。3、电子控制单元(22)通过对比接收到的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和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的大小,判断副转向系统是否控制转向,使得控制更加准确,灵敏度更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教练车副转向控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1、主转向盘;2、第一电磁离合器;3、第一小齿轮;4、第一角位移传感器;5、减速机构;6、主转向柱;7、转向器;8、转向轮;9、蓄电池;10、副转向柱;11、轴承;12、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3、第二小齿轮;14、副转向盘;15、负载传感器;16、车速传感器;17、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第一机体;19、第二电磁离合器;20、助力电机;21、第二机体;22、电子控制单元。下面结合实施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教练车副转向控制装置包括:主转向盘1、第一电磁离合器2、第一小齿轮3、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轮8、蓄电池9、副转向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副转向盘14、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18、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第二机体21、电子控制单元22。主转向系统连接方式为:主转向盘I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2与主转向柱6连接,主转向柱6通过一对啮合的第一小齿轮3连接到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其中第一小齿轮3的主动齿轮套装在主转向柱6上并固定,随主转向柱6 —起转动,第一小齿轮3的从动齿轮套装在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上,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安装在驾驶室内的第一机体18上,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的输出端接电子控制单元22,电子控制单元22的输入端还分别接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电子控制单元22的输出端接助力电机20和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和第二电磁离合器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蓄电池9为汽车蓄电池。副转向系统的连接方式为:副转向盘14与副转向柱10固定连接,套装在副转向柱10上的轴承11固定在第二机体21上,副转向柱10通过一对第二小齿轮13与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连接,第二小齿轮13的主动齿轮套装在主转向柱10上并固定,第二小齿轮13的从动齿轮套装并固定在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上,第二角位传感器12固定在驾驶室内的第二机体21上,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的输出端接电子控制单元22。主副转向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2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流程为: 接通点火开关后,电子控制单元22上电开始,电子控制单元22完成上电开始后,整个控制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首先进行步骤SlO。在步骤SlO中,电子控制单元22接收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然后进行步骤Sn。在步骤Sll中,电子控制单元22根据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判断副转向柱10转过的角度是否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若测得角度值大小超过预设角度值,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介入,控制转向,然后进行步骤S12、S13 ; 在步骤S12中,电子控制单元22将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的信号代替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22继续接收并处理负载传感器15的信号、车速传感器16的信号、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的信号和助力电机20的反馈电流信号,然后进行步骤S14。在步骤S13中,电子控制单元22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2断开,使主转向盘I对主转向柱6没有力矩输入,然后进行步骤S14。在步骤S14中,车辆转向完全由副转向盘14控制。在步骤Sll中,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练车转向系统,包括主转向盘(1)、第一电磁离合器(2)、第一小齿轮(3)、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轮(8)、蓄电池(9)、副转向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副转向盘(14)、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18)、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第二机体(21)、电子控制单元(22),上述部件协同工作,形成主转向系统和副转向系统,实现学员和教练均能够对教练车进行转向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