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7112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豆类原料与水溶液按照1∶5~1∶10的料液比在室温下混合浸泡15~30min,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混合物在处理压力200~600MPa,处理温度25~60℃下,高静压处理15~30min;将处理后样品进行热风或者冷冻干燥,制成系列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高静压技术应用于豆类处理,不仅有效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利用率,且对豆类营养物质破坏较小,有利于提高豆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豆类产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食用豆类是人类三大食用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接近于动物性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蛋白。此外,豆类富含钙、磷、铁、钾、镁等无机盐,是膳食中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我国食用豆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于全国各地,共有11个属17个种,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豆类生产大国,主要有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等十几种。然而食用豆类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抗维生素因子、脲酶、抗原蛋白、单宁、皂苷、植酸和生物碱等。这些抗营养因子能够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并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能使小肠中胰蛋白酶失活,导致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并引起外源性氮的损失;单宁能降低酶活性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与利用;皂苷不仅能够抑制酶的活性,并且会使红细胞破裂,还具有致甲状腺肿作用;植酸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难溶复合物,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率及其功能特性,同时还能与钙、镁、锌等矿物元素形成络合物,影响人体消化吸收。可以说,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豆类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利用普通蒸煮、高压蒸煮、微波烹饪等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豆类原料的水溶液预处理后,真空包装;B、将步骤A中真空包装混合物在处理压力200~600MPa,处理温度25~60℃下,高静压处理15~30min;C、将处理后样品进行热风或者冷冻干燥,得到最终豆类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豆类原料的水溶液预处理后,真空包装; B、将步骤A中真空包装混合物在处理压力200?600MPa,处理温度25?60°C下,高静压处理15?30min ; C、将处理后样品进行热风或者冷冻干燥,得到最终豆类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类原料包括大豆、豌豆、蚕豆、赤豆、绿豆、豇豆和扁豆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具体为:将所述豆类原料与水溶液按照1: 5?1: 10的料液比在室温下混合浸泡15?3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静压技术去除豆类抗营养因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宇赵艳云邓云钱炳俊岳进焦顺山王丹凤连紫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