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254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现场对金属连续铸造坯料进行后处理或后加工的附属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械夹紧装置(3)、润滑装置(4)、喷嘴(5)和水冷装置(6),机械夹紧装置(3)包括导向装置(31)、中间轴(32)、联轴器(33)和轴接手(34),润滑装置(4)设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喷嘴(5)设于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刚性好,辊缝控制精度高,系统维护方便,铸坯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
本技术涉及用于在现场对金属连续铸造坯料进行后处理或后加工的附属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连铸市场上应用于板坯连铸机的扇形段,大部分都是应用液压缸进行辊缝控制。根据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扇形段在铸坯鼓肚力作用下,辊缝处在不稳定的工作状态,这对采用收缩辊缝进行浇铸的板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少许连铸机采用框架式机械夹紧扇形段,虽然辊缝稳定,但扇形段本身积水、积渣严重,严重影响扇形段的使用寿命。在连铸市场现有的扇形段,润滑系统和二冷水喷淋系统的智能性存在不足,严重影响铸坯质量和扇形段的一次在线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浇铸质量高、使用寿命长、智能化程度高的连铸辅助设备,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内弧框架包括内弧左支座、内弧右支座和内弧棚板,内弧左支座的内端和内弧右支座的内端通过至少六块平行设置的内弧栅板连接,内弧栅板上设有导向装置底座,内弧左支座和内弧右支座上各开两个内弧导柱孔,外弧框架包括外弧左支座、外弧右支座和外弧栅板,外弧左支座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的外端通过至少七块平行设置的外弧栅板连接,外弧左支座和外弧右支座下都设有配水盘,外弧左支座和外弧右支座上各开两个外弧导柱孔,内弧框架设于外弧框架的正上方,内弧框架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夹坯辊,外弧框架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夹坯辊,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械夹紧装置、润滑装置、喷嘴和水冷装置,机械夹紧装置包括导向装置、中间轴、联轴器和轴接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碟簧组、导套、球面调整装置、C值调整装置、锁紧螺母和涡轮减速机,导柱共有四根,其中两根导柱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内弧左支座的内弧导柱孔内和外弧框架外弧左支座的外弧导柱孔内,另两根导柱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内弧右支座的内弧导柱孔内和外弧框架外弧右支座的外弧导柱孔内,四根导柱互相平行设置,导柱和内弧导柱孔之间衬有碟簧组,导套套在导柱的外侧面上,导套的底端固定在外弧框架的上表面上,每根导柱上各套两个球面调整装置,两个球面调整装置分别位于内弧框架上表面的上方和内弧框架下表面的下方,位于内弧框架下表面下方的球面调整装置上还设有C值调整装置,锁紧螺母旋在导柱的顶端,涡轮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导柱的底端,中间轴共有两根,中间轴的两端各固定一个联轴器,联轴器的另一端和轴接手均固定在涡轮减速机的输入轴上,润滑装置设于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内,润滑装置包括补脂润滑泵、电动润滑泵、过滤器、主油管路和电磁给油器,补脂润滑泵的出油口通过润滑管连接电动润滑泵的进油口,电动润滑泵的出油口通过串联有过滤器主油管路连接电磁给油器的进油口,电磁给油器的出油口设于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内,[0021 ] 喷嘴设于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之间,相邻的上夹坯辊之间和相邻的下夹坯辊之间都设有至少三个喷嘴,喷嘴的进水口和水冷装置的输水口连接。所述的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其特征是:润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总线,控制器通过控制总线分别连接补脂润滑泵、电动润滑泵和电磁给油器。所述的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其特征是:喷嘴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呈同一列互相对齐而相邻列交错的设置,位于最外侧的喷嘴的喷水角度为70°,位于内侧的喷嘴的喷水角度为100°。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采用立板焊接而成的格栅构造型式,扇形段不积水、不积渣、整体刚性好,抗变形能力强;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上都设有水冷系统,设备本身和铸坯的冷却水在线自动接通;内弧框架上安装有导向装置,用于扇形段上夹坯辊的升降导向,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上都设有加工基准面,其中侧面的加工基准面同时作为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的安装调整的基准;扇形段采用机械夹紧装置来实现辊缝调节,扇形段的辊缝调节是通过外部驱动装置和轴接手相联,带动涡轮减速机旋转,涡轮减速机驱动导柱升降,实现辊缝调节;通过中间轴和联轴器等传动件使安装在扇形段四角的导向装置同步动作;两套球面调整装置消除各连接面加工误差造成的影响;导套不仅为导柱升降提供导向作用,而且消除水平力对涡轮减速机的作用;本技术采用的辊缝控制形式完全消除了钢水静压力对辊缝控制的影响,能使浇钢状态下的辊缝精度达到0.1mm,完全满足生产高质量铸坯辊缝精度要求,达到高品质的质量要求;扇形段的润滑采用智能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如下:控制器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行,启动电动润滑泵,并控制电磁给油器的启闭以及相应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检测元件,实时检测每点是否供油;检测系统远程显示该点的润滑状态,如有故障及时报警并显示故障点;本技术采用的润滑方式为集中控制、按需给油,各润滑点相互独立,控制器能准确判断润滑故障点,润滑维护方便,为扇形段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喷嘴喷淋出冷却水保证铸坯冷却均匀,在生产窄板坯或需要提高边部矫直温度时可以关闭边部喷嘴。扇形段设有辐切装置,可以避免铸坯角部过冷,减少角裂现象发生,为生广闻品质铸还提供保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刚性好,辊缝控制精度高,系统维护方便,铸坯质量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内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外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前后排喷嘴布置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喷嘴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带有控制器和控制总线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1、外弧框架2、机械夹紧装置3、润滑装置4、喷嘴5和水冷装置6,如图1?图9所示,具体结构是:内弧框架I包括内弧左支座11、内弧右支座12和内弧栅板13,内弧左支座11的内端和内弧右支座12的内端通过至少六块平行设置的内弧栅板13连接,内弧栅板13上设有导向装置底座14,内弧左支座11和内弧右支座12上各开两个内弧导柱孔15,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栅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过至少七块平行设置的外弧栅板23连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设有配水盘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开两个外弧导柱孔25,内弧框架I设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内弧框架I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夹还棍16,夕卜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夹坯辊26,机械夹紧装置3包括导向装置31、中间轴32、联轴器33和轴接手34,导向装置31包括导柱311、碟簧组312、导套313、球面调整装置314、C值调整装置315、锁紧螺母316和涡轮减速机317,导柱311共有四根,其中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I内弧左支座11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导柱孔25内,另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I内弧右支座12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1)包括内弧左支座(11)、内弧右支座(12)和内弧栅板(13),内弧左支座(11)的内端和内弧右支座(12)的内端通过至少六块平行设置的内弧栅板(13)连接,内弧栅板(13)上设有导向装置底座(14),内弧左支座(11)和内弧右支座(12)上各开两个内弧导柱孔(15),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栅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过至少七块平行设置的外弧栅板(23)连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设有配水盘(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开两个外弧导柱孔(25),内弧框架(1)设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内弧框架(1)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夹坯辊(16),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夹坯辊(26),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械夹紧装置(3)、润滑装置(4)、喷嘴(5)和水冷装置(6),机械夹紧装置(3)包括导向装置(31)、中间轴(32)、联轴器(33)和轴接手(34),导向装置(31)包括导柱(311)、碟簧组(312)、导套(313)、球面调整装置(314)、C值调整装置(315)、锁紧螺母(316)和涡轮减速机(317),导柱(311)共有四根,其中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1)内弧左支座(11)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导柱孔(25)内,另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1)内弧右支座(12)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导柱孔(25)内,四根导柱(311)互相平行设置,导柱(311)和内弧导柱孔(15)之间衬有碟簧组(312),导套(313)套在导柱(311)的外侧面上,导套(313)的底端固定在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每根导柱(311)上各套两个球面调整装置(314),两个球面调整装置(314)分别位于内弧框架(1)上表面的上方和内弧框架(1)下表面的下方,位于内弧框架(1)下表面下方的球面调整装置(314)上还设有C值调整装置(315),锁紧螺母(316)旋在导柱(311)的顶端,涡轮减速机(317)的输出轴连接导柱(311)的底端,中间轴(32)共有两根,中间轴(32)的两端各固定一个联轴器(33),联轴器(33)的另一端和轴接手均固定在涡轮减速机(317)的输入轴上,润滑装置(4)设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润滑装置(4)包括补脂润滑泵(41)、电动润滑泵(42)、过滤器(43)、主油管路(44)和电磁给油器(45),补脂润滑泵(41)的出油口通过润滑管连接电动润滑泵(42)的进油口,电动润滑泵(42)的出油口通过串联有过滤器(43)主油管路(44)连接电磁给油器(45)的进油口,电磁给油器(45)的出油口设于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喷嘴(5)设于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之间,相邻的上夹坯辊(16)之间和相邻的下夹坯辊(26)之间都设有至少三个喷嘴(5),喷嘴(5)的进水口和水冷装置(6)的出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 内弧框架(1)包括内弧左支座(11)、内弧右支座(12)和内弧栅板(13),内弧左支座(11)的内端和内弧右支座(12)的内端通过至少六块平行设置的内弧栅板(13)连接,内弧栅板(13)上设有导向装置底座(14),内弧左支座(11)和内弧右支座(12)上各开两个内弧导柱孔(15), 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栅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过至少七块平行设置的外弧栅板(23)连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设有配水盘(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开两个外弧导柱孔(25), 内弧框架(1)设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内弧框架(1)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夹坯辊(16),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夹还棍(26), 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械夹紧装置(3)、润滑装置(4)、喷嘴(5)和水冷装置(6), 机械夹紧装置(3)包括导向装置(31)、中间轴(32)、联轴器(33)和轴接手(34), 导向装置(31)包括导柱(311)、碟簧组(312)、导套(313)、球面调整装置(314)、C值调整装置(315)、锁紧螺母(316)和涡轮减速机(317), 导柱(311)共有四根,其中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1)内弧左支座(11)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导柱孔(25)内,另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1)内弧右支座(12)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导柱孔(25)内,四根导柱(311)互相平行设置, 导柱(311)和内弧导柱孔(15)之间衬有碟簧组(312), 导套(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江刘春武靳瑞祥陆小武刘俊日沈轶奇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