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抗坏血酸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4545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坏血酸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属于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领域。将卡利比克毕赤酵母(Pichiacaribbica)活化,接种到NYDB培养基中培养24h,离心得到菌体,将菌体用两倍终浓度抗坏血酸(VC)稀释卡利比克毕赤酵母成1×108cells/mL的菌悬液(抗坏血酸的终浓度为150μg/mL-350μg/mL之间);将菌悬液均匀喷洒于水果上,自然风干;放在塑料筐中,用保鲜膜密封后,放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抗坏血酸(VC)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结合使用提高其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效力,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好,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坏血酸(VC)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7ZcAia cariMica)使用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属于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水果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根据一般保守的估计,我国水果采后损失为20% -25%左右。导致水果采后损失的因素很多,由于病原菌侵染造成的腐烂是造成水果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其中霉菌是水果采后主要病原菌。引起水果贮藏期间腐烂的霉菌种类很多,但每种水果占优势的致病菌一般有2-3种。病原真菌对采后水果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导致水果在数量上的严重损失,而且许多病原真菌能分泌产生许多次生代谢产物会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曲霉菌(Aspergillus fI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扩展青霉iPeniciIIium expansum)产生的棒曲霉素(patulin)等。长期以来,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杀菌剂。根据一项最新的统计,杀菌剂在农业作物保护总市场占有23.8%的份额,金额达73亿美元。大部分的杀菌剂被用在水果和蔬菜上,并且果农大多在采前和采后都使用化学杀菌剂以防止水果采后病害的发生,因此比起其它的农药来说人类更易直接接触杀菌剂。杀菌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严重污染环境,有损于人类健康。过去十多年,公众和科学界对于食品和环境中农药(尤其杀菌齐U)残毒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报道(1987)指出,杀菌剂的应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全美9种致瘤化合物的销售量中,杀菌剂占90%左右,在用于食物的全部农药中,杀菌剂构成60%的致瘤危险。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我国食品中的农药(包括化学杀菌剂)残留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并开发替代化学杀菌剂的安全、无毒、高效的新型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用有益微生物进行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并认为这是最有希望取代化学杀菌剂的方向之一。自从以色列学者Guter首次报道枯草芽孢杆菌Qkicillus subtil is)对水果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以来,利用拮抗菌进行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例如在美国,自197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使用首个生物防治微生物作为生防菌以来,截止到2004年已有26个微生物(14种细菌和12种真菌)被该机构认可并注册。随着酵母分类、生态、生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进展,人们对农产品加工贮藏中利用酵母的兴趣日益提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许多酵母菌应用于水果表面,可以防治水果由致病霉菌引起的病害,这些酵母被称为拮抗酵母。酵母菌遗传稳定,抑菌谱广、效价高,一般不产生对人和寄主植物有害的代谢产物,安全性高,且对营养要求低,生长快,并对多种胁迫、逆境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对大多数杀菌剂不敏感,对其它化学和物理处理能够相容,因此近年来拮抗酵母作为水果采后病害生防菌,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毕赤酵母OcYcAia guiIliermondii)是国际上最早被报道能抑制果实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酵母,而Candida oleophilia isolate 1-182已经在1995年作为生物杀菌剂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登记,并已经由美国Ecogen公司商业化。此外,在南非一株采后拮抗酵母白隐球磨 母iCryptococcus albidus')也已经商业化,商品名为Yield Plus。从国内外文献中可知,以有效微生物取代化学杀菌剂用于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到目前为止,已实际应用于生产的拮抗菌种类不多,只有Biosave和Aspire等少数几种产品上市,而我国目前尚没有拮抗菌应用于实际生产。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生产条件下,由于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微生物防治的效果往往不如化学杀菌剂的效果,从而达不到保鲜要求。这些因素影响了拮抗菌作为果蔬保鲜剂在生产中的使用。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利用其能在果实受伤处或表面快速生长,从而与病原菌开展营养和空间上的竞争,以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目的。目前即使是已经商业化生产的Candida oleophila (商品名为ASPIRE)也只有在与低剂量杀菌剂同时使用时才能达到足够有效的防护作用,而且它们一般都不能有效地控制处于潜伏状态的病原菌,即仅具有保护效果而缺乏治疗能力,并且对病原菌拮抗的稳定性和广谱性上与化学杀菌剂相比也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拮抗酵母需要较高浓度下才能有效作用的特点也将产生很大的经济成本压力。这些因素都对其商业化造成了诸多限制。因此拮抗酵母生物防治的效力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闻和改进。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抗氧化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形成轻度酸性的溶液。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一种形式(类维生素)。抗坏血酸衍生于葡萄糖,是人类必须的营养素之一,也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因此可作为诱导拮抗剂的激发子。另外,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和拮抗酵母结合使用,可以提高拮抗酵母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从而提高其对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效力。本专利技术利用抗坏血酸(VC)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结合使用提高其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效力,从而降低水果的腐烂率,进而达到水果贮藏保鲜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抗坏血酸(VC)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结合使用提高其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效力,经抗坏血酸(VC)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结合使用,可以明显地抑制苹果青霉病,桃果根霉病,防治其采后腐烂。本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高效,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减少水果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抗坏血酸(VC)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使用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卡利比克毕赤酵母活化,用NYDB培养基培养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离心得到菌体,配制含抗坏血酸(VC)的酵母浓度为I X IO8个/mL菌悬液;将菌悬液均匀喷洒在水果上,自然风干;放在塑料筐中,用保鲜膜密封后,放在室温条件下存放。其中所述的NYDB培养基为:酵母膏5 g,牛肉浸膏8 g,葡萄糖10 g,纯化水1000ml, pH自然。其中所述的卡利比克毕赤酵母(/7ZcAia Caribbioa^0其中所述的配制含抗坏血酸(VC)的酵母浓度为I X IO8个/mL菌悬液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菌体用无菌水稀释制备成2 X IO8个/mL菌悬液,与浓度为两倍终浓度的抗坏血酸(VC)按体积比1:1混合,而抗坏血酸(VC)的最终浓度为150 μ g/mL-350 μ g/mL。其中所述的水果为苹果,桃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I)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卡利比克毕赤酵母OcYcAia cari bbi ca)为本实验室筛选,其拮抗效力强,对人体无害。(2)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抗坏血酸(VC)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无害。(3)本专利技术使用抗坏血酸(VC)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结合使用,与单独使用抗坏血酸(VC)处 理或卡利比克毕赤酵母处理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卡利比克毕赤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抗坏血酸(VC)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卡利比克毕赤酵母活化,用NYDB培养基培养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离心得到菌体,配制含抗坏血酸(VC)的酵母浓度为1×108个/mL菌悬液;将菌悬液均匀喷洒在水果上,自然风干;放在塑料筐中,用保鲜膜密封后,放在室温条件下存放。

【技术特征摘要】
1.抗坏血酸(VC)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将卡利比克毕赤酵母活化,用NYDB培养基培养卡利比克毕赤酵母,离心得到菌体,配制含抗坏血酸(VC)的酵母浓度为I X IO8个/mL菌悬液;将菌悬液均匀喷洒在水果上,自然风干;放在塑料筐中,用保鲜膜密封后,放在室温条件下存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坏血酸(VC)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使用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NYDB培养基为:酵母膏5 g,牛肉浸膏8 g,葡萄糖10 g,纯化水1000 ml,pH自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坏血酸(VC)结合卡利比克毕赤酵母使用防治水果采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印李超兰张晓云杨其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