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422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17
液压控制装置(1)具有:通过马达(32)的驱动,经由液压路径(36)向动力传递装置(5)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1)供给油的电动泵(33);以及利用由电动泵(33)供给的油,在内部储存油,并经由液压路径(36)排出被储存的油并供给到C1控制系统(18)的储压器(44)。根据该结构,可以抑制在执行怠速停止功能时液压控制所使用的电动泵(33)和储压器(44)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如下结构是已知的:通过将利用发动机动力进行工作的机械式的机械泵作为供给源的液压,来控制用于从车辆的动力源(发动机)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各构成构件。另一方面,近年来,出于降低燃料消耗量等目的,采用在车辆运转中使发动机停止的技术、即具有所谓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正在增加。在如上所述的车辆中,在执行怠速停止功能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泵也伴随着发动机停止而停止,因此,需要用于控制动力传递装置的区别于机械泵的另外的液压供给源。因此,以往,在具有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中,提出有如下结构:作为发动机停止时的液压供给源而具有基于马达驱动的电动泵、在正常行驶时储存液压的储压器。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从车辆停止中的怠速停止状态进行发动机再起动时,将储存在储压器中的工作油供给到前进用离合器。另外,在专利文献2、3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发动机再起动时,通过将储存在储压器中的油排出而将液压供给到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并且,使电动泵工作来向动力传递装置供给液压。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12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1575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304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I?3等中记载的以往的液压控制装置主要以在车辆停止时执行怠速停止功能这种情况为对象。在此,如下状况被考虑,即若想要在车辆的减速行驶时执行上述怠速停止功能,则与在车辆停止时执行的情况相比,为了控制动力传递装置而需要更大的液压。具体来说,例如在作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个构件而包括带式无级变速机构这种结构的车辆中,列举如下状况:在车辆惯性行驶时执行怠速停止功能的过程中,紧急制动、在不良路况下行驶、路面变化等干扰从驱动轮侧被输入到动力传递装置。在如上所述的状况下,因来自驱动轮侧的干扰输入而产生转矩变动,恐怕会导致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带产生打滑。为了能够防止产生上述那样的带打滑而增大所要求的带夹持压力,因此,控制该带夹持压力的液压也需要处于高水平。为了应对上述那样的大的带夹持压力的要求,需要使电动泵、储压器大型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可以抑制在执行怠速停止功能时液压控制所使用的电动泵和储压器的大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装置对为了使包括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及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装置工作而被供给的油的液压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泵,所述电动泵通过马达驱动而经由液压路径向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供给油;以及储压器,所述储压器利用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在内部储存油,并经由所述液压路径将被储存的所述油排出并供给到所述离合器。另外,在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储压器通过将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用作工作压力来进行油的储存及排出。另外,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优选为,具有:油路,所述油路能够将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导入背压室地与该背压室连通,所述背压室对所述储压器的背压进行调节;以及储压控制阀,所述储压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油路上,对向所述背压室的油的导入或从所述背压室的油的排出进行控制,在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借助所述储压控制阀从所述油路向所述背压室导入的状态下,所述储压器在内部储存油,而且,在油借助所述储压控制阀从所述背压室向所述油路排出的状态下,所述储压器将被储存在内部的油排出到所述液压路径并供给到所述离合器。另外,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优选为,具有设置在所述储压器和所述液压路径之间的储压用单向阀,该储压用单向阀防止油从所述液压路径侧向所述储压器流动。另外,在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储压器储存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另外,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优选为,具有:储压用油路,所述储压用油路能够将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导入所述储压器地与该储压器连通;排出用油路,所述排出用油路将所述储压器和所述液压路径连接;以及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设置在所述排出用油路上,对所述储压器和所述液压路径的连通及切断进行切换,在所述电动泵被驱动且所述储压器借助所述切换阀从所述液压路径被切断的情况下,所述储压器在内部储存从所述储压用油路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在所述储压器借助所述切换阀与所述液压路径连通的情况下,所述储压器将被储存在内部的油经由所述排出用油路排出到所述液压路径并供给到所述离合器。同样地,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及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对为了使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工作而被供给的油的液压进行控制的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中,由于电动泵向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直接供给油,因此可以使从电动泵起直至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为止的泄漏流量降低,并可以实现电动泵的小型化。另外,由于能够将从储压器供给油的时期限定在直至从怠速停止功能恢复并再起动发动机为止的短时间,因此,可以实现储压器的小型化。这样,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可以抑制在执行怠速停止功能时液压控制所使用的电动泵和储压器的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的车辆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液压控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与车速相应的所需带夹持压力(辅助压力)Pd的一例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储压器的储压构造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说明储压器的排出构造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实施的储压器的储压处理及排出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重复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不搭载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I的车辆2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液压控制装置I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与车速相应的所需带夹持压力(辅助压力)Pd的一例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储压器的储压构造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说明储压器的排出构造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I实施的储压器44的储压处理及排出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参照图1对搭载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I的车辆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车辆2具有:作为行驶时的动力源的发动机3、驱动轮4、动力传递装置5、液压控制装置1、以及EQJ(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7。发动机3是使车辆2行驶的行驶用驱动源(动力机),消耗燃料并产生作用于车辆2的驱动轮4的动力。发动机3伴随着燃料的燃烧使作为发动机输出轴的曲轴8产生机械动力(发动机转矩),并能够将该机械动力从曲轴8朝向驱动轮4输出。动力传递装置5用于从发动机3向驱动轮4传递动力。动力传递装置5设置在从发动机3向驱动轮4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利用作为液状介质的油的压力(液压)进行工作。更详细地说,动力传递装置5包括:变矩器9、前进后退切换机构10、无级变速机构11、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对为了使包括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及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装置工作而被供给的油的液压进行控制,所述液压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泵,所述电动泵通过马达驱动而经由液压路径向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供给油;以及储压器,所述储压器利用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在内部储存油,并经由所述液压路径将被储存的所述油排出并供给到所述离合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对为了使包括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及离合器的动力传递装置工作而被供给的油的液压进行控制,所述液压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电动泵,所述电动泵通过马达驱动而经由液压路径向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供给油;以及 储压器,所述储压器利用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在内部储存油,并经由所述液压路径将被储存的所述油排出并供给到所述离合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压器通过将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用作工作压力来进行油的储存及排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具有: 油路,所述油路能够将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导入背压室地与该背压室连通,所述背压室对所述储压器的背压进行调节;以及 储压控制阀,所述储压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油路上,对向所述背压室的油的导入或从所述背压室的油的排出进行控制, 在由所述电动泵供给的油借助所述储压控制阀从所述油路向所述背压室导入的状态下,所述储压器在内部储存油,而且,在油借助所述储压控制阀从所述背压室向所述油路排出的状态下,所述储压器将被储存在内部的油排出到所述液压路径并供给到所述离合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修司森野拓郎伊藤良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