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合页片孔径的成形方法,该方法为在传统合页片连接孔成型工艺方法上增加增加一道U形弯曲工序,以实现该合页片连接孔快速、精确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合用于长径比L/d≥30的合页片零件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件定位可靠、取件方便,避免了卷圆成形时由于材料薄,长度较长而产生的弯曲失稳。同时也避免了其他机械损伤,而且该结构通用性好,只要所需合页片孔直径一致,各种规格(长度)都可以用一副模具完成,大大减少了模具的数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成型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成型工装,属于机械零件制作
。
技术介绍
如附图4所示合页片(HB2-20-2002),属于铰链类零件,适用于口盖和板活动连接用的非承力合页,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轮船领域,由于用于口盖和板活动连接,因此,对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要求严格,材料采用2A12-0(LY12-M)、30CrMnSiA,厚度有0.5、0.8、1.0、1.2、1.5几种,规格较多,零件表面不应有凹陷、划伤,毛刺和其他机械损伤,对于合页片(铰链件)零件,目前有关资料介绍,通常是将毛坯头部预弯然后才能卷圆,现有卷圆模两种结构作用原理都是采用推圆方法,一种结构较简单,制造模具容易,但此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长径比L/d ^ 30的零件,成形时由于材料较薄、零件弯曲卷圆时容易失稳、弯曲件质量较差,孔的尺寸及圆度也不易控制,废品率高,甚至弯卷圆曲失败,生产困难,无法成形,不能满足和适应产品质量和批产要求,另一种是利用斜楔对凹模作用在水平方向进行卷圆,有压料装置,弯曲件质量较好,但模具结构较复杂,对于合页片规格多,所需模具多,模具制造成本大,周期长,调试较难,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和批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成型工装,该方法为在传统合页片连接孔成型工艺方法上增加增加一道U形弯曲工序,以实现该合页片连接孔快速、精确成型,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该方法为在传统合页片连接孔成型工艺方法上增加增加一道U形弯曲工序,以实现该合页片连接孔快速、精确成型。前述的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中,按照现有技术和工装将合页片连接孔毛坯头部预弯,预弯弧度大小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的1/4~1/6,用合页片U形弯曲工装下压合页片连接孔毛坯,下压位置距合页片连接孔毛坯端头的长度为整个合页片连接孔毛坯长度的3/4,使得该合页片毛坯为U形结构,最后通过芯棒放入U形结构内并通过合页片卷圆成形工装将合页片毛坯头部卷圆成形。前述的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中,其U形结构底部为一半圆弧,且半径大小与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尺寸一致。前述的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中,所述芯棒半径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的1/60 ~1/120。一种合页片U形弯曲工装,包括下模座,在中部设有U形卡槽的下模放置在下模座上,定位板固定在下模上并置于卡槽一侧,在卡槽正上方设有上模,模柄连接上模。一种合页片卷圆成形工装,包括上模一,上模一放置在下模一的凹槽内并配合,在下模一右下角设有圆弧一,与圆弧一对应位置的上模一处设有圆弧二,芯棒放置在圆弧一和圆弧二内,设有模柄一的压块设置在凹槽正上方。前述的合页片卷圆成形工装中,所述芯棒半径、圆弧一半径及圆弧二半径一致并均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的1/60~1/12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尤其适合用于长径比L/d≥30的合页片零件加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件定位可靠、取件方便,避免了卷圆成形时由于材料薄,长度较长而产生的弯曲失稳。同时也避免了其他机械损伤,而且该结构通用性好,只要所需合页片孔直径一致,各种规格(长度)都可以用一副模具完成,大大减少了模具的数量,节省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卷圆成形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U形弯曲工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合页片预弯工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合页片(HB2-20-2002)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1中上模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1中下模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合页片在预弯阶段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合页片在U形折弯阶段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合页片在卷圆阶段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下模座、2-下模、3-卡槽、4-上模一、5-模柄、6_上模、7_下模一、8_凹槽、9-圆弧一、10-圆弧二、11-芯棒、12-压块、13-模柄一、14-下模板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该方法为在传统合页片连接孔成型工艺方法上增加增加一道U形弯曲工序,以实现该合页片连接孔快速、精确成型。具体方法为按照现有技术和工装将合页片连接孔毛坯头部预弯,预弯弧度大小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的1/4~1/6,用合页片U形弯曲工装下压合页片连接孔毛坯,下压位置距合页片连接孔毛坯端头的长度为整个合页片连接孔毛坯长度的3/4,使得该合页片毛坯为U形结构,最后通过芯棒放入U形结构内并通过合页片卷圆成形工装将合页片毛坯头部卷圆成形,其U形结构底部为一半圆弧,且半径大小与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尺寸一致,并该芯棒半径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的1/60~1/120。根据上述方法构建了两种工装,如附图2所示,一种合页片U形弯曲工装,包括下模座I,在中部设有U形卡槽3的下模2放置在下模座I上,定位板7固定在下模2上并置于卡槽3 —侧,在卡槽3正上方设有上模6,模柄5连接上模6 ; 如附图1所示,一种合页片卷圆成形工装,包括上模一 4,其特征在于:上模一 4放置在下模一 14的凹槽8内并配合,在下模一 14右下角设有圆弧一 9,与圆弧一 9对应位置的上模一 4处设有圆弧二 10,芯棒11放置在圆弧一 9和圆弧二 10内,设有模柄一 13的压块12设置在凹槽8正上方,并芯棒11半径、圆弧一 9半径及圆弧二 10半径一致并均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的1/60?1/120。具体制作过程: 步骤一,预弯阶段,如附图3和7所示,采用预压弯曲工装将荷叶片孔毛坯折弯,其预弯弧度大小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的1/4?1/6 (本实施例预弯弧度大小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的 1/4)。步骤二、U形折弯阶段,如附图2和8所示,将已预弯的合页片放置在下模2上,并使得预弯圆弧面的顶端顶住定位板7,此定位板7右端面距离U形卡槽轴线距离为合页片孔周长的一半(此时在预弯弧度大小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的1/4情况下),保证上模的下压位置距合页片连接孔毛坯端头的长度为整个合页片连接孔毛坯长度的3/4。步骤三、卷圆成型阶段,如附图1和9所示,将芯棒11放置在合页片U形结构内,并将合页片孔毛坯放入下模一 14的圆弧一 4内,上模一 4放入凹槽8,最后通过压块一 12下压完成卷圆,在此结构中芯棒11半径、圆弧一 9半径及圆弧二 10半径一致并均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的1/60?1/120,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卷圆后合页片孔有回弹情况,为了保证精度而使得芯棒小于合页片孔的实际尺寸,而且也利用了合页片孔的回弹,使得芯棒的抽取非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传统合页片连接孔成型工艺方法上增加增加一道U形弯曲工序,以实现该合页片连接孔快速、精确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传统合页片连接孔成型工艺方法上增加增加一道U形弯曲工序,以实现该合页片连接孔快速、精确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现有技术和工装将合页片连接孔毛坯头部预弯,预弯弧度大小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的1/4?1/6,用合页片U形弯曲工装下压合页片连接孔毛坯,下压位置距合页片连接孔毛坯端头的长度为整个合页片连接孔毛坯长度的3/4,使得该合页片毛坯为U形结构,最后通过芯棒放入U形结构内并通过合页片卷圆成形工装将合页片毛坯头部卷圆成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U形结构底部为一半圆弧,且半径大小与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尺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页片零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半径为实际合页片连接孔半径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南宁,郑兴红,雷世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