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由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地变速并从输出部件输出的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能够使用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变速用的第二和第三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六个连结机构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所谓的双小齿轮式来构成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利用拉威挪(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变速用的第二和第三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而且,六个连结机构由四个湿式多板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构成。参考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2所记载的详细附图,该自动变速器在输入轴的轴线上构成八个列。具体来说,从变矩器侧起依次为:第一列是第四湿式多板离合器、第二列是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列是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第四列是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在骨架图上看起来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同列,但实际上在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与输出齿轮之间构成有第三离合器用的活塞和油路。);第五列是输出齿轮;第六列是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七列是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八列是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内并利用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输入轴,将该输入轴的旋转进行多档位变速并从输出部件输出,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依次配置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和第四行星齿轮机构,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四行星齿轮机构各自具备由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构成的三个要素,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个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将所述要素彼此接合松脱自如地连结或者将所述要素接合松脱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配置有所述输出部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或第三行星齿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31 JP 2013-0167351.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内并利用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输入轴,将该输入轴的旋转进行多档位变速并从输出部件输出,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依次配置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和第四行星齿轮机构,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四行星齿轮机构各自具备由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构成的三个要素,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个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将所述要素彼此接合松脱自如地连结或者将所述要素接合松脱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配置有所述输出部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或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与所述输出部件固定,通过所述连结机构的接合松脱状态的组合来建立多个变速档,按照能够用直线表示相对旋转速度比的共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一方起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要素分别设为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第三要素,按照共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一方起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要素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和第六要素,按照共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一方起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要素分别设为第七要素、第八要素和第九要素,按照共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下的排列顺序,从一方起将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要素分别设为第十要素、第十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村真璃子,杉野聪一,饭塚晃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