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9909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属于非公路自卸车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平衡悬挂支架通过牵引架、后悬挂缸、横向拉杆与车架连接,保证平衡悬挂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并且将平衡悬挂支架受到的力传到车架;中桥、后桥通过前纵向拉杆、后纵向拉杆、平衡梁、前横向拉杆、后横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保证中后桥受到的力能传到平衡悬挂支架,并且能保证中后桥受力相等;后悬挂缸通过锁紧螺母的压紧力固定,而非靠过盈配合,便于安装;此结构与钢板弹簧结构比较,其优点在于悬挂缸的承载能力大于钢板弹簧,而且整个系统中不存在摩擦副,因此它可以解决目前宽体自卸车后悬挂故障率高,难以往大吨位发展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属于非公路自卸车
;其特点是:平衡悬挂支架通过牵引架、后悬挂缸、横向拉杆与车架连接,保证平衡悬挂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并且将平衡悬挂支架受到的力传到车架;中桥、后桥通过前纵向拉杆、后纵向拉杆、平衡梁、前横向拉杆、后横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保证中后桥受到的力能传到平衡悬挂支架,并且能保证中后桥受力相等;后悬挂缸通过锁紧螺母的压紧力固定,而非靠过盈配合,便于安装;此结构与钢板弹簧结构比较,其优点在于悬挂缸的承载能力大于钢板弹簧,而且整个系统中不存在摩擦副,因此它可以解决目前宽体自卸车后悬挂故障率高,难以往大吨位发展的难题。【专利说明】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
:本技术涉及非公路自卸车
,具体地讲是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技术背景:目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普遍采用钢板弹簧结构,受其结构的限制,其最大总质量一般控制在60吨左右,难以往大吨位发展,而且钢板弹簧的故障率较高,影响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宽体自卸车后悬挂系统,以便降低后悬挂的故障率,同时为宽体自卸车往大吨位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车架、中桥、平衡梁、前横向拉杆、牵引架、前纵向拉杆、平衡轴、后悬挂缸、平衡悬挂支架、悬挂缸上销轴、后横向拉杆、后桥、后纵向拉杆、横向拉杆、内油封座圈、内油封、内轴承内圈、内轴承外圈、外轴承外圈、外轴承内圈、夕卜油封、夕卜油封座圈、座圈、销、锁紧螺母、轴承外圈、挡圈、轴承内圈、外锁紧螺母、锁片、压环、内锁紧螺母组成;所述的车架与牵引架连接,牵引架与平衡悬挂支架固定连接,平衡悬挂支架与平衡轴固定连接;车架与悬挂缸上销轴固定连接;后悬挂缸上下两端分别与悬挂缸上销轴和平衡轴连接;横向拉杆两端分别于悬挂缸上销轴和平衡悬挂支架连接;所述的平衡轴上设内油封座圈和内轴承内圈,二者与平衡轴过盈配合,内轴承内圈一个端面压在内油封座圈上;外油封座圈和外轴承内圈与平衡轴过盈配合,外轴承内圈一个端面压在内油封座圈上;在平衡轴上设平衡梁,平衡梁绕平衡轴转动;内轴承外圈和外轴承外圈与平衡梁过盈配合;在内油封座圈与平衡梁之间设内油封,在外油封座圈与平衡梁之间设外油封,座圈一端面压在外油封座圈上,并通过销与平衡轴连接,锁紧螺母与平衡轴连接,并与座圈固定连接;所述的中桥左右两侧安装方式对称,其下端与平衡梁连接,上端通过前纵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并通过前横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所述的后桥左右两侧安装方式对称,其下端与平衡梁连接,上端通过后纵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并通过后横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所述的轴承外圈与后悬挂缸下端过盈配合,并通过挡圈固定;所述的轴承内圈与平衡轴间隙配合,压环一端面与轴承内圈接触;内锁紧螺母与平衡轴连接,锁片内圈的突起卡在平衡轴的键槽内,外圈的锁片嵌在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的缺口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采用平衡悬挂支架通过牵引架、后悬挂缸、横向拉杆与车架连接,保证平衡悬挂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并且将平衡悬挂支架受到的力传到车架;2、采用中桥、后桥通过前纵向拉杆、后纵向拉杆、平衡梁、前横向拉杆、后横向拉杆与平衡悬挂支架连接,保证中后桥受到的力能传到平衡悬挂支架,并且能保证中后桥受力相等;3、后悬挂缸通过锁紧螺母的压紧力固定,而非靠过盈配合,便于安装;4、悬挂缸的承载能力大,而且整个系统中不存在摩擦副,可以有效的降低后悬挂的故障率,同时为发展大吨位宽体自卸车提供了新的平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中I部分的放大图。I车架2销轴3中桥4前销轴5平衡梁6前横向拉杆 7牵引架8前纵向拉杆9平衡轴10后悬挂缸11平衡悬挂支架12悬挂缸上销轴13后横向拉杆14后销轴15后桥16后纵向拉杆 17横向拉杆18内油封座圈19内油封20内轴承内圈21内轴承外圈22外轴承外圈23外轴承内圈24外油封25外油封座圈26座圈27销28锁紧螺母29轴承外圈30挡圈31轴承内圈32外锁紧螺母33锁片34压环35内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3,按设计要求将牵引架7与车架I通过销轴2及球铰连接,牵引架7与平衡悬挂支架11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平衡轴9与平衡悬挂支架11焊接在一起;悬挂缸上销轴12与车架I焊接在一起;后悬挂缸10上下两端通过球铰分别与悬挂缸上销轴12和平衡轴9连接,横向拉杆17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于悬挂缸上销轴12和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限制平衡悬挂支架11的左右运动,能保证在重力的作用下,平衡悬挂支架11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并通过后悬挂缸10缓冲振动;参见图4,将内油封座圈18与平衡轴9过盈配合,内轴承内圈20与平衡轴9过盈配合,内轴承内圈20 —个端面压在内油封座圈18上;在平衡轴9上安装平衡梁5,平衡梁5绕平衡轴9转动;将内轴承外圈21与平衡梁5过盈配合,外油封座圈25与平衡轴9过盈配合,外轴承内圈23与平衡轴9过盈配合,外轴承内圈23 —个端面压在内油封座圈18上;将外轴承外圈22与平衡梁5过盈配合,可以允许平衡梁5绕平衡轴9转动;内油封19装在内油封座圈18与平衡梁5之间,外油封24装在外油封座圈25与平衡梁5之间,从而使内油封座圈18、外油封座圈25、平衡轴9和平衡梁5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为轴承提供润滑油而避免润滑油泄露;座圈26 —端面压在外油封座圈25上,并通过销27与平衡轴9连接;锁紧螺母28与平衡轴9间用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栓与座圈26固定,保证上述零部件在轴向上紧密接触,并可以防止松动;参见图1、2,中桥3左右两侧安装方式对称,以左侧为例,下端通过前销轴4及球铰与平衡梁5连接,上端通过前纵向拉杆8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中桥3通过前横向拉杆6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同样,后桥15左右两侧安装方式对称,以左侧为例,下端通过后销轴14及球铰与平衡梁5连接,上端通过后纵向拉杆16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后桥15通过后横向拉杆13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此结构允许中后桥可以绕平衡轴9小角度转动,能够平衡中后桥的载荷,保证中后桥的载荷相同;参见图4,将轴承外圈29与后悬挂缸10下端过盈配合,并通过挡圈30固定;将轴承内圈31与平衡轴9间隙配合,压环34 —端面与轴承内圈31接触;内锁紧螺母35通过螺纹与平衡轴9连接,锁片33的内圈突起卡在平衡轴9的键槽内,外圈的锁片嵌在内锁紧螺母35和外锁紧螺母32的缺口处;此结构是通过轴承内圈31与压环34和后悬挂缸10间的摩擦力以及轴承内圈31与平衡轴9间的摩擦力来限制轴承内圈31的转动,而非通过轴承内圈31和平衡轴9间的过盈配合,便于拆装。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工作原理:1、通过横向拉杆限制平衡悬挂支架和中后桥的左右位移,并通过平衡梁和纵向拉杆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体自卸车的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车架(1)、中桥(3)、平衡梁(5)、前横向拉杆(6)、牵引架(7)、前纵向拉杆(8)、平衡轴(9)、后悬挂缸(10)、平衡悬挂支架(11)、悬挂缸上销轴(12)、后横向拉杆(13)、后桥(15)、后纵向拉杆(16)、横向拉杆(17)、内油封座圈(18)、内油封(19)、内轴承内圈(20)、内轴承外圈(21)、外轴承外圈(22)、外轴承内圈(23)、外油封(24)、外油封座圈(25)、座圈(26)、销(27)、锁紧螺母(28)、轴承外圈(29)、挡圈(30)、轴承内圈(31)、外锁紧螺母(32)、锁片(33)、压环(34)、内锁紧螺母(35)组成;所述的车架(1)与牵引架(7)连接,牵引架(7)与平衡悬挂支架(11)固定连接,平衡悬挂支架(11)与平衡轴(9)固定连接;车架(1)与悬挂缸上销轴(12)固定连接;后悬挂缸(10)上下两端分别与悬挂缸上销轴(12)和平衡轴(9)连接;横向拉杆(17)两端分别与悬挂缸上销轴(12)和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所述的平衡轴(9)上设内油封座圈(18)和内轴承内圈(20),二者与平衡轴(9)过盈配合,内轴承内圈(20)一个端面压在内油封座圈(18)上;外油封座圈(25)和外轴承内圈(23)与平衡轴(9)过盈配合,外轴承内圈(23)一个端面压在内油封座圈(18)上;在平衡轴(9)上设平衡梁(5),平衡梁(5)绕平衡轴(9)转动;内轴承外圈(21)和外轴承外圈(22)与平衡梁(5)过盈配合;在内油封座圈(18)与平衡梁(5)之间设内油封(19),在外油封座圈(25)与平衡梁(5)之间设外油封(24),座圈(26)一端面压在外油封座圈(25)上,并通过销(27)与平衡轴(9)连接,锁紧螺母(28)与平衡轴(9)连接,并与座圈(26)固定连接;所述的中桥(3)左右两侧安装方式对称,其下端与平衡梁(5)连接,上端通过前纵向拉杆(8)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并通过前横向拉杆(6)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所述的后桥(15)左右两侧安装方式对称,其下端与平衡梁(5)连接,上端通过后纵向拉杆(16)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并通过后横向拉杆(13)与平衡悬挂支架(11)连接;所述的轴承外圈(29)与后悬挂缸(10)下端过盈配合,并通过挡圈(30)固定;所述的轴承内圈(31)与平衡轴(9)间隙配合,压环(34)一端面与轴承内圈(31)接触;内锁紧螺母(35)与平衡轴(9)连接,锁片(33)内圈的突起卡在平衡轴(9)的键槽内,外圈的锁片嵌在内锁紧螺母(35)和外锁紧螺母(32)的缺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启朱广岗王同龙李学山鲁海宁李辉宋丽王超胡德平鲁蓬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