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999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用于固定在一转向节上,该转向节具有两个支撑臂,各支撑臂上设有一安装孔,该液压浮式制动钳包括一壳体、两摩擦块、一活塞、两导向销及两缓冲套管;该两摩擦块间隔地设于该壳体内,该活塞设于该壳体的一活塞孔内,并顶抵其中一摩擦块,该两导向销上分别套设该两缓冲套管,并分别设于该壳体的两定位孔内,并且该两导向销用于安装在该两支撑臂上的安装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浮式制动钳,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
技术介绍
制动钳是用来把制动块压向制动盘以对制动盘进行制动。常规的浮式制动钳通常有壳体、支架、摩擦块、活塞等几个大件组成。支架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转向节上,从而固定在整车悬架上。摩擦块通过弹簧片支撑或直接支撑在支架上。浮式制动钳的制动过程:在制动液压的作用下推动活塞侧摩擦片,摩擦片沿着支架上加工的导向槽移动,使之压靠在制动盘上。在制动盘的反作用力下,另一侧的摩擦片也沿着支架上加工的导向槽移动,从而实现制动。图1示出一种常规的浮式制动钳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所示浮式制动钳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制动钳的壳体11通过支架12固定于转向节上。壳体11通过导向销13与支架12的深销孔14配合。壳体11的摩擦块通过弹簧嵌入支架的凹形槽。这一结构的缺点是:设计复杂、成本较高;支架机械加工复杂、尺寸难以控制,弹簧片受力很大,对材料及形状要求很高;销孔配合平行度要求高,对装配的要求很高等。图3示出另一种常规的浮式制动钳的立体图。图4示出图2所示浮式制动钳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所示,制动钳的壳体21通过支架22固定于转向节上。壳体21通过导向销23的螺纹结构直接紧固于支架22的浅螺钉孔24里面。摩擦块背板为推拉式结构。这一结构的缺点是:支架机械加工较复杂、尺寸难以控制;推拉式摩擦块对支架的凹形槽要求较高,对机械加工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它可以直接和转向节连接。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用于固定在一转向节上,该转向节具有两个支撑臂,各支撑臂上设有一安装孔,该液压浮式制动钳包括一壳体、两摩擦块、一活塞、两导向销及两缓冲套管;该两摩擦块间隔地设于该壳体内,该活塞设于该壳体的一活塞孔内,并顶抵其中一摩擦块,该两导向销上分别套设该两缓冲套管,并分别设于该壳体的两定位孔内,并且该两导向销用于安装在该两支撑臂上的安装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液压浮式制动钳还包括密封圈,设于该壳体与该活塞的外圈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在该活塞上,当制动时该密封圈变形,当放松制动时该密封圈恢复并带到该活塞回到原先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该摩擦块包括依次组装在一起的保持弹簧、减振片、背板和摩擦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该背板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锤头,在该壳体的拳侧的旋出侧有限位块,在该支撑臂上相应位置分别设有导向槽,每一侧的导向槽嵌入对应的摩擦锤头和限位块二者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保持弹簧具有多个爪,其中一摩擦块通过保持弹簧在轴向方向与该活塞弹性连接,且另一摩擦块通过保持弹簧在轴向方向与该壳体弹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液压浮式制动钳还包括防尘罩,设于该活塞前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液压浮式制动钳还包含两个保护塞,其分别塞入该两个缓冲套管。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制动钳上的导向销与转向节上的相应安装孔直接紧固连接,而不必再通过额外的支架来进行安装,从而简化了安装方式。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一种常规的浮式制动钳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所示浮式制动钳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另一种常规的浮式制动钳的立体图。图4示出图2所示浮式制动钳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立体分解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摩擦块结构图。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向节的立体图。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安装于转向节的示意图。图11示出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安装于转向节的局部示意图。图13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与转向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与转向节的限位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5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剖视示意图,此时密封圈无形变。图16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剖视示意图,此时密封圈变形。具体实施方式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立体分解图。参照图5至图7所示,浮式制动钳包括壳体31,在壳体31内包覆有提供制动力的两个摩擦块。摩擦块的主要部件是两块摩擦片42、43,它们通过与制动盘的摩擦来提供制动力。壳体31在一活塞孔内设有活塞37,其顶抵其中一摩擦块以将液压传递到该摩擦块。另外,壳体31内与活塞37之间设有密封圈37a以防止活塞和壳体之间的泄漏。密封圈37a可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在该活塞36上。另外,在活塞37前端设有防尘罩38以防止活塞孔的腐蚀和污染。壳体31是依靠导向销32、缓冲套管33来进行安装的。导向销32设有两个,缓冲套管33也设有两个,分别套设在导向销32外圈。套设有缓冲套管33的导向销32分别安装在壳体31的两个定位孔内,其作用是提供支撑和壳体导向。浮式制动钳另外包含两个保护塞34,其分别塞入缓冲套管33以防止导向销32的污染。另外,放气螺栓35使系统能够放气。防尘帽36装在放气螺栓35上,防止放气螺栓弄脏和腐蚀。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的摩擦块结构图。结合参照图6至图8所示,摩擦块进一步分为内摩擦块和外摩擦块,内摩擦块包括依次组装在一起的保持弹簧39、减振片40、背板41和摩擦片42,外摩擦块包括依次组装在一起的保持弹簧46、减振片45、背板44和摩擦片43。其中保持弹簧39、46分别铆接在背板41、44上。在组装后,内摩擦块的摩擦片42和外摩擦块的摩擦片43是间隔相对的。在背板41上设有摩擦片磨损报警器47,对摩擦片的磨损情况进行报警。保持弹簧39和46分别具有多个爪。内摩擦块通过保持弹簧39在轴向方向与活塞37弹性连接。外摩擦块通过保持弹簧46在轴向方向与壳体31弹性连接。保持弹簧46被限位在壳体31的台阶圆31b内。由于保持弹簧39的存在,制动压力释放后,摩擦块能够快速回位,从而获得较小的制动拖滞,极大的避免了由于制动拖滞造成的可能的偏磨、空档行驶跑偏及潜在的DTV的增到造成的制动抖动。相比较常规的制动钳,本实施例的设计由于保持弹簧直接铆接于摩擦块的背板上,工艺较为简单。对壳体而言,只需在壳体的拳侧机械加工一个台阶圆31b与多爪的保持弹簧配合即可,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向节的立体图。参照图9所示,转向节50被设计为包括两个支撑臂51、52,共同构成制动钳的支架。各支撑臂51、52上分别形成安装孔53、54。这两个支撑臂51、52可以较为容易的在转向节50上加工形成。这样,制动钳可以不必通过额外的支架来固定在转向节50上。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安装于转向节的示意图。图11示出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式制动钳安装于转向节的局部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用于固定在一转向节上,该转向节具有两个支撑臂,各支撑臂上设有一安装孔,该液压浮式制动钳包括一壳体、两摩擦块、一活塞、两导向销及两缓冲套管;该两摩擦块间隔地设于该壳体内,该活塞设于该壳体的一活塞孔内,并顶抵其中一摩擦块,该两导向销上分别套设该两缓冲套管,并分别设于该壳体的两定位孔内,并且该两导向销用于安装在该两支撑臂上的安装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带支架的液压浮式制动钳,用于固定在一转向节上,该转向节具有两个支撑臂,各支撑臂上设有一安装孔,该液压浮式制动钳包括一壳体、两摩擦块、一活塞、两导向销及两缓冲套管;该两摩擦块间隔地设于该壳体内,该活塞设于该壳体的一活塞孔内,并顶抵其中一摩擦块,该两导向销上分别套设该两缓冲套管,并分别设于该壳体的两定位孔内,并且该两导向销用于安装在该两支撑臂上的安装孔内,其中每一该摩擦块包括依次组装在一起的保持弹簧、减振片、背板和摩擦片,在该背板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锤头,在该壳体的拳侧的旋出侧有限位块,在该支撑臂上相应位置分别设有导向槽,每一侧的导向槽嵌入对应的摩擦锤头和限位块二者之间。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亮葛宏武素荣邓传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