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083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09:30
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外体;内体;以及结合部,该结合部在转子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处将内体和外体相互连接,以形成开口部。至少一个结合部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中的、界定开口部在周向方向上的端部的内端缘,从内体侧到外体侧朝着外体在周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相对于转子的轴向方向倾斜,使得开口部在周向方向上的长度从内体侧到外体侧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盘式制动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用于制动汽车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的改进。特别地,本专利技术实现一种结构,对于该结构,在重量减轻的同时,能够通过增加外体相对于内体的支撑刚性控制在制动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并且确保足够的散热性能。
技术介绍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广泛地用于制动汽车。当汽车通过盘式制动器制动时,布置在随着车轮旋转的转子的轴向方向的两侧处的一对制动块利用活塞抵压转子的两个侧表面。轴向方向指的是转子的轴向方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相同的方向。传统上,已知作为盘式制动器的各种结构,但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制动力,近来越来越多地使用其中活塞被设置成在转子的两侧处彼此相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盘式制动钳的结构,其中一体化制动钳的外体和内体,并且在控制压力油的温度增加的同时,能够使制动钳良好地通风。图9和10示出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盘式制动钳的传统结构的实例。制动钳1包括:内体2、外体3、一对结合部4a、4b和增强结合部5。内体2设置成与随着车轮旋转的转子(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内侧表面相对。内侧指的是在制动钳被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向内的一侧,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相同的一侧。外体3设置成与转子的外侧表面相对。外侧指的是在制动钳被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在车体的横向方向上向外的一侧,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相同的一侧。该一对结合部4a、4b在径向方向上设置在转子的外周边缘的外侧,并且将内体2和外体3在周向方向上的两端连接到彼此。径向方向指的是转子的径向方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相同的方向。周向方向指的是转子的周向方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相同的方向。增强结合部5还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在转子的外周边缘之外,以将内体2和外体3在转子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中央部连接到彼此。而且,内筒6、6和外筒分别地设置在内体2和外体3的、彼此面对的表面处。虽然仅仅在图9中记录了内筒6,但是对称地,外体3还设置有具有与内筒6相同形状的外筒以夹持转子。当盘式制动器被组装时,内筒6和外筒分别地朝向转子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开口。在制动时,通过油密地装配在内筒6、6中的内活塞使由内体2支撑的内制动块压抵转子的内侧表面。类似地,通过在外筒中油密装配的外活塞使由外体3支撑的外制动块压抵转子的外侧表面。在制动时,作为当内制动块和外制动块由于内活塞和外活塞而压抵转子的两个侧表面时的反应,施加力以使内体2和外体3相互分离。增强结合部5具有控制该两个主体2和3以防止其与该作用力无关地在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弹性地移位的功能。[专利文献1]JP-A-2010-07805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此结构的盘式制动钳,对于该结构,能够同时高水平地实现重量减轻、外体相对于内体的支撑刚性的改进和确保散热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外体,该外体设置成与被构造为随着车轮旋转的转子的外侧表面相对,并且该外体包括朝着所述外侧表面开口的外筒;内体,该内体设置成与所述转子的内侧表面相对,并且该内体包括朝着所述内侧表面开口的内筒;以及结合部,该结合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将所述内体和所述外体相互连接,以在所述结合部之间形成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贯穿的开口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结合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中的、界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端部的内端缘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朝着所述外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倾斜,使得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长度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缩短。该盘式制动钳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外体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是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朝着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分倾斜的倾斜表面,使得所述外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长度朝着所述外体的外端表面缩短。该盘式制动钳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内体的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所述外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在所述径向方向的外侧部处由中间结合部连接,使得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界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内端缘可以倾斜10到30度。所述结合部的一对内端缘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可以倾斜相同的度数,其中所述一对内端缘界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该盘式制动钳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结合部的一对内端缘限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所述内端缘中的仅仅在车辆前进时在所述转子的后侧处的一个内端缘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倾斜。所述结合部的一对内端缘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一对内端缘界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附图说明图1是从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和外体侧看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实例的制动钳的透视图。图2是从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看到的图1所示制动钳的正交投影图。图3是从在径向方向上的内侧看到的图1所示制动钳的正交投影图。图4A和4B是用于描述基于两个结合部的内端缘倾斜而改进外体的支撑刚性的原因的示意图。图5A和5B是用于描述基于外体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变成倾斜表面而控制振动的原因的示意图。图6A到6C是其中从与在图2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看制动钳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到第四实例的示意图。图7A是当假设执行模拟以确认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时,示出从与在图2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看到的制动钳的结构的正交投影图。图7B是图7A中的X-X线的截面图。图8A到8C是示出模拟结果的图表。图9是示出传统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类似于图1的视图。图10是类似于图2的传统结构的实例的视图。图11是示出以前考虑的结构的、类似于图1的视图。图12是类似于图2的以前考虑的结构的视图。图13是类似于图3的以前考虑的结构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对于制动钳1要求以下(1)到(3)中所示的性能。(1)重量的减轻需要减轻重量以改进盘式制动器组装在其中的车辆的行驶性能。即,因为盘式制动器被称为设置在构成悬架系统的弹簧的路面侧处的弹簧下负载,所以小的重量差将严重地影响基于地面接触性质的行驶稳定性。因为在构造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的构件中,制动钳1是最重的构件,所以需要减轻重量。(2)外体3相对于内体2的支撑刚性的提高需要支撑刚性的提高以控制在制动时发生的振动和噪声。即,在内体2由悬架系统的诸如转向节的构件直接地支撑和固定时,外体3经由结合部4a、4b和5与内体2由转向节等支撑。外体3处于以悬臂方式被内体2支撑的状态中。基于在转子的外侧表面和外制动块的衬片之间的摩擦,在制动时大的力在旋转方向上施加在外体3上。如果支撑刚性是低的,则外体3将弹性地变形或者在旋转方向上移位并且制动钳1振动从而使得将会发生乘客反感的振动和噪声。因此,需要提高支撑刚性以控制振动和噪声。(3)确保足够的散热性能需要散热性能的提高以即便车辆处于诸如山区行驶的恶劣的使用条件下也确保稳定的制动力。即,在制动时,由在转子的两个侧表面与外制动块和内制动块的衬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热量。因为转子和该两个制动块的衬片的温度由于该热量而上升,所以不仅摩擦系数降低,而且在某些极端情形中,在制动油中产生气泡使得发生汽塞现象并且降低制动力。因此,必要的是,空气通过作为在内体2和外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盘式制动钳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外体,该外体设置成与被构造为随着车轮旋转的转子的外侧表面相对,并且该外体包括朝着所述外侧表面开口的外筒;内体,该内体设置成与所述转子的内侧表面相对,并且该内体包括朝着所述内侧表面开口的内筒;以及结合部,该结合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将所述内体和所述外体相互连接,以在所述结合部之间形成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贯穿的开口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结合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中的内端缘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朝着所述外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倾斜,使得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长度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缩短;其中所述内端缘界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03 JP 2012-2639311.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外体,该外体设置成与被构造为随着车轮旋转的转子的外侧表面相对,并且该外体包括朝着所述外侧表面开口的外筒;内体,该内体设置成与所述转子的内侧表面相对,并且该内体包括朝着所述内侧表面开口的内筒;以及结合部,该结合部在所述转子的径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将所述内体和所述外体相互连接,以在所述结合部之间形成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贯穿的开口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结合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中的内端缘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朝着所述外体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倾斜,使得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长度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缩短;其中所述内端缘界定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中,所述外体在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是从所述内体侧到所述外体侧朝着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分倾斜的倾斜表面,使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原陽介岛村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