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166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09:57
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包括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叶轮状的第一筋条,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开设有贯穿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通风孔,并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排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制动盘的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叶轮状的第一筋条,能够增加制动盘空气流通量,从而降低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且防止制动盘出现热衰退的现象,保证制动盘的良好制动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便易,能够很好保证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的良好制动能力,提高制动盘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包括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叶轮状的第一筋条,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开设有贯穿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通风孔,并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排屑槽。本技术通过在制动盘的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叶轮状的第一筋条,能够增加制动盘空气流通量,从而降低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且防止制动盘出现热衰退的现象,保证制动盘的良好制动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便易,能够很好保证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的良好制动能力,提高制动盘的耐用性。【专利说明】一种叶轮式制动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叶轮式制动盘。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盘式制动器制动盘,并且工艺性能不断地提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材料在300-350°C甚至360°C、380°C试验中的热速衰退问题。但是大部分制动器中的筋条都为沿径向直接开出,不能充分利用空气流动,但是效果并不是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式制动盘,该制动盘不仅能使增加制动盘中的空气流量,而且能够减少摩擦盘质量,从而防止制动盘出现热衰退现象,保证制动器的摩擦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叶轮状的第一筋条,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开设有贯穿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通风孔,并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排屑槽。所述第一筋条为6或7条,且沿摩擦片周向均匀布置。每条第一筋条上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并且将第一筋条均分为三段的槽。所述槽沿第一筋条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_6mm。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直径均为315-1000mm,传递公称转矩为710-160000NM。每条第一筋条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外边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所述第一筋条之间设置第二筋条,并且第二筋条与相邻的第一筋条等间距设置,第二筋条的长度为第一筋条总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筋条上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并且将第二筋条均分为两段的槽,并且槽沿第二筋条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6mm。所述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之间设置有第三筋条,且第三筋条的长度为第一筋条总长度的四分之一;第二筋条、第三筋条与第一筋条的形状相同,并且第二筋条、第三筋条均由上摩擦片的外沿向内设置;每条第二筋条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外边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每条第三筋条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外边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所述排屑槽与上摩擦片的切线呈30-6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制动盘的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叶轮状的筋条,能够增加制动盘空气流通量,从而降低制动盘的最高温度,且防止制动盘出现热衰退的现象,保证制动盘的良好制动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便易,能够很好保证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的良好制动能力,提高制动盘的耐用性。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设置6或7条第一筋条,并且将每条第一筋条均分为三段,各段之间间隔约3-6_ (根据不同制动盘尺寸而定),为保证筋条有足够的强度,在两条第一筋条之间设置一条第二筋条,第二筋条的长度为第一筋条的一半,每个第二筋条中间开设有3-6mm的槽,在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之间设置第三筋条,第三筋条的长度为第一筋条的四分之一,更好的实现空气的径向流动与圆盘内部,各筋条之间空气的流动;通过设置6个用于排出碎屑的排屑槽,每个排屑槽与上摩擦片的切线夹角为30° -60°保证了摩擦出的碎屑能够及时排出;并且在两个摩擦片上开设有间隔的通气孔,保证空气的良好流通,开孔的方向一般随着槽的走向开设,且防止制动盘出现热衰退的现象,保证制动盘的良好制动效果。本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制动盘热衰退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具有一定可实现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第一筋条,2为孔隙,3为上摩擦盘,4为通风孔,5为排屑槽。【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上摩擦片3和下摩擦片,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结构相同,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叶轮状第一筋条1,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开设有贯穿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通风孔4,并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6或7条排屑槽5,排屑槽5沿上摩擦片周向均匀布置且排屑槽5与上摩擦片的切线呈30-60度。每条第一筋条I上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并且将第一筋条I均分为三段的槽即相邻两段之间的孔隙2,并且槽沿第一筋条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6mm。本技术中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直径均为315-1000mm,传递公称转矩为710-160000匪。在此基础上,每条第一筋条I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外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此角度下,空气的流通效率比较高。所述第一筋条I之间设置第二筋条,并且第二筋条与相邻的第一筋条等间距设置,第二筋条的长度为第一筋条I总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筋条上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并且将第二筋条均分为两段的槽,并且槽沿第二筋条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6mm;所述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之间设置有第三筋条,且第三筋条的长度为第一筋条总长度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一筋条、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的形状相同,均为叶轮状,且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均由上摩擦片的外沿向内设置,即远离圆心的位置;每条第二筋条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3外边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每条第三筋条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3外边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此角度下,空气的流通效率比较高。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制动盘两侧的摩擦片通过中间均匀分布的筋条相连接,借助叶轮增加空气流动的原理将制动盘中心的筋条制成叶轮状,从而增加制动盘中的空气流动量,实现空气的径向排出与各筋条之间的空气流动,达到降低制动盘最高温度的目的,防止制动盘出现热衰退的现象,保证制动盘良好的制动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便易,能够很好保证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的良好制动能力,提高制动盘的耐用性。本技术利用叶轮排水的原理将筋条改为叶轮状,有利于制动器中空气的循环,从而降低制动盘最高温度,实现制动盘更好的制动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叶轮状的第一筋条(I ),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开设有贯穿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通风孔(4),并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排屑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条(I)为6或7条,且沿摩擦片周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每条第一筋条(I)上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并且将第一筋条(I)均分为三段的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沿第一筋条(I)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6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直径均为315-1000mm,传递公称转矩为710_160000N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每条第一筋条(I)的外端切线与上摩擦片外边沿的切线的夹角为28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轮式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所述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之间设置有叶轮状的第一筋条(1),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上开设有贯穿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通风孔(4),并且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排屑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李楠丘丽华黄婉莹李京京赵慧李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