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963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8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包括底板和正对于底板设置的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以支撑柱连接。底板上设有顶起机构,顶起机构上设有用于定位内轮毂的内轮毂座,顶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轮毂盖的盖座,盖座正对于内轮毂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内轮毂座和盖座,内轮毂座和盖座可将内轮毂和轮毂盖定位,顶起机构可将内轮毂快速的压入轮胎中,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的效率,降低的工人的劳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包括底板和正对于底板设置的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以支撑柱连接。底板上设有顶起机构,顶起机构上设有用于定位内轮毂的内轮毂座,顶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轮毂盖的盖座,盖座正对于内轮毂座。本技术设置有内轮毂座和盖座,内轮毂座和盖座可将内轮毂和轮毂盖定位,顶起机构可将内轮毂快速的压入轮胎中,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的效率,降低的工人的劳作强度。【专利说明】—种装配车轮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实用的装配车轮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轮一般包括内轮毂、轮胎和轮毂盖,在使用时需要将三者装配起来。对于一些使用厂商,如生产平衡车的公司,经常需要定制车轮,且一般内轮毂、轮毂盖和轮胎是由不同厂商提供的,内轮毂和轮胎之间是过盈配合,而这些使用厂商没有相应的设备进行装配,一般手工很难进行装配,且效率低。还有轮毂盖与内轮毂的孔位需要对准才能用螺栓锁紧,如果偏斜的话螺栓无法紧固,这也就需要一个可使轮毂盖与内轮毂快速对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结构简单,可快速的将内轮毂、轮胎和轮毂盖装配在一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包括底板和正对于底板设置的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以支撑柱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顶起机构,顶起机构上设有用于定位内轮毂的内轮毂座,顶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轮毂盖的盖座,盖座正对于内轮毂座。所述盖座的下部侧面设有凹槽,凹槽与轮毂盖的螺栓孔位对应。所述盖座上设有螺栓导孔,该螺栓导孔对应于凹槽布置,且由盖座的上表面延伸至凹槽处,顶板上开设有与螺栓导孔对应的通孔。所述盖座的下部侧面设有用于固定轮毂盖的凸出的弹性珠。所述内轮毂座的上部侧面的轮廓与内轮毂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盖座的下端面的边沿设有倒角。所述顶起机构包括双作用气缸、支撑板及导柱,双作用气缸与支撑板连接,导柱固定于顶板上且穿插于支撑板上,内轮毂座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双作用气缸设置有缸头气口和缸底气口,缸头气口和缸底气口均连接有两位三通的手动阀,两个手动阀均连接至气源处。所述顶板上设有观察孔。本技术设置有内轮毂座和盖座,内轮毂座和盖座可将内轮毂和轮毂盖定位,顶起机构可将内轮毂快速的压入轮胎中,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的效率,降低的工人的劳作强度;设置的螺栓导孔使得螺栓的安装更为快捷方便;双作用气缸使用两个手动阀控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盖座和轮毂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双作用气缸的气路示意图;图5为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所不为:1_底板,2_顶板,21-通孔,22-观察孔,3_支撑柱,4_顶起机构,41-双作用气缸,411-缸头气口,412-缸底气口,42-支撑板,43-导柱,5-内轮毂座,6-盖座,61-凹槽,62-螺栓导孔,63-弹性珠,64-倒角,7-手动阀,8-内轮毂,9-轮胎,10-轮毂至JHL 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包括底板I和正对于底板I设置的顶板2,底板I与顶板2之间以支撑柱3连接。底板I上设有顶起机构4,顶起机构4上设有用于定位内轮毂8的内轮毂座5,顶板2上设有用于定位轮毂盖10的盖座6,盖座6正对于内轮毂座5。顶起机构4将内轮毂座5向上顶起,带动内轮毂8向上顶入轮胎9中。顶板2上设有观察孔22,方便操作者观看装配情况。盖座6的下部侧面设有凹槽61,凹槽61与轮毂盖10的螺栓孔位对应,这就可将轮毂盖10定位。盖座6上设有螺栓导孔62,该螺栓导孔62对应于凹槽61布置,且由盖座6的上表面延伸至凹槽61处,顶板2上开设有与螺栓导孔62对应的通孔21。安装螺栓时,直接将螺栓从通孔21处放入,螺栓经螺栓导孔62直接可进入到轮毂盖10的孔位中,方便快捷。盖座6的下部侧面设有用于固定轮毂盖10的凸出的弹性珠63。盖座6的下端面的边沿设有倒角64,方便将轮毂盖10装入盖座6上。内轮毂座5的上部侧面的轮廓与内轮毂8的内壁相配合,便于将内轮毂8的位置对正。顶起机构4包括双作用气缸41、支撑板42及导柱43,双作用气缸41与支撑板42连接,导柱43固定于顶板2上且穿插于支撑板42上,内轮毂座5设置于支撑板42上。双作用气缸41带动支撑板42连同内轮毂座5向上运动,导柱43引导支撑板42的运动方向,避免偏斜。双作用气缸41设置有缸头气口 411和缸底气口 412,缸头气口 411和缸底气口 412均连接有两位三通的手动阀7,两个手动阀7均连接至气源处,双手动阀7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如图4所示,双作用气缸的气路,气源连接一个调压阀,经调压阀后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一个两位三通的手动阀后连接至双作用气缸的缸头气口,另一个支路连接一个两位三通的手动阀后连接至双作用气缸的缸底气口,气缸杆的伸缩均需同时操作两个手动阀,增加了安全性。如图5所示,车轮的装配就是需要将内轮毂8、轮胎9和轮毂盖10装配在一起,即将内轮毂8压入轮胎9中,将轮毂盖10盖上,将内轮毂8和轮毂盖10用螺栓紧固在一起。车轮的装配过程为:首先将轮毂盖10固定于盖座6上,及将内轮毂8固定于内轮毂座5上,将轮胎9置于内轮毂8与轮毂盖10之间,双手同时打开两个手动阀7,双作用气缸41的气缸杆伸出,内轮毂8被往上顶,直到双作用气缸41将内轮毂8顶入轮胎9中,且轮毂盖10盖于轮胎9上,接着通过通孔21和螺栓导孔62将螺栓拧入内轮毂8的螺孔中,将轮毂盖10与内轮毂8锁紧,双手操作两个气动阀7,气缸杆回收,将装配好的车轮取下即可。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只是对本技术作出直接的置换或等同的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包括底板(I)和正对于底板设置的顶板(2),底板与顶板之间以支撑柱(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顶起机构(4),顶起机构上设有用于定位内轮毂的内轮毂座(5),顶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轮毂盖的盖座(6),盖座正对于内轮毂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6)的下部侧面设有凹槽(61),凹槽与轮毂盖的螺栓孔位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6)上设有螺栓导孔(62),该螺栓导孔对应于凹槽(61)布置,且由盖座的上表面延伸至凹槽处,顶板(2)上开设有与螺栓导孔对应的通孔(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6)的下部侧面设有用于固定轮毂盖的凸出的弹性珠(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座(5)的上部侧面的轮廓与内轮毂的内壁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6)的下端面的边沿设有倒角(64)。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4)包括双作用气缸(41)、支撑板(42)及导柱(43),双作用气缸与支撑板连接,导柱固定于顶板上且穿插于支撑板上,内轮毂座(5)设置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车轮的装置,包括底板(1)和正对于底板设置的顶板(2),底板与顶板之间以支撑柱(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顶起机构(4),顶起机构上设有用于定位内轮毂的内轮毂座(5),顶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轮毂盖的盖座(6),盖座正对于内轮毂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优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