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5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链轮箱内的主动链轮经中心链轮带动左右齿轮盒转动,中心椭圆齿轮固定不动,行星椭圆齿轮相对于齿轮盒作不等速转动,其绝对运动为栽植臂相对中心轴的转动和栽植臂相对齿轮盒摆动合成运动,通过优化结构参数,从而使秧针运动轨迹;取秧时秧针角度和插秧时秧针角度满足工作要求;南、北方型分插机构工作轨迹环扣不同,分别适合南方双季稻和北方单季稻作业。(*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本技术涉及水稻机动插秧机的栽植机构。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水稻机动插秧机,其栽植机构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另一种是旋转式分插机构。前者工作频率在200~220次/分钟时能正常工作,随着插秧机频率的增加,会使插秧机机架振动加剧,从而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日本由于在该机构上加了配重,并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和新工艺,且零部件设计更紧凑、精巧,使插秧机工作性能可靠插秧质量较高,插秧频率不断提高,超过260次/分种,但进一步提高插秧频率机架振动加剧,从而限制了插秧工作效率,同时栽植机构秧针线速度过高,会产生分秧不均,伤秧率和漏秧率增加以及栽植臂易损等缺陷。后者如日本所开发的为偏心齿轮或椭圆齿轮机构,在齿轮盒上设置两个栽植臂,齿轮盒旋转一周可插秧两次,在提高工效下使秧针线速度减少1/2,因而伤秧率低,分秧精度高,插秧质量好。但日本是单季稻国家,其分插机构主要适用于水稻秧苗的小苗作业(早稻插秧),在栽植双季稻的我国南方地区只能插一季,因此其使用范围大大降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用于南方双季稻插秧作业,又能用于北方单季稻插秧作业的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传动部件和栽植臂部件。传动部件包括在链轮箱内的传动轴上装有主动链轮,经链条与装在中心轴上的中心链轮连接,链轮箱外的左右侧分别装有齿轮盒,齿轮盒内的中心轴两侧分别装有中心椭圆齿轮,中心轴的两端分别用花键带动齿轮盒作旋转运动,两端的中心椭圆齿轮分别与法兰盘固定,左右齿轮盒内的中心椭圆齿轮的两侧,分别依次对称地装有中间椭圆齿轮和行星椭圆齿轮,行星轮轴均伸出左右齿轮盒的一端,分别与栽植臂部件连接。动力带动圆盘式齿轮盒转动,中心椭圆齿轮固定不动,行星两级椭圆齿轮传动下,相对于齿轮盒作不等速转动,其绝对运动为栽植臂相对中心轴的转动和栽植臂相对齿轮盒摆动的合成运动,通过计算机优化结构参数后从而使秧针轨迹,取秧时秧针角度和插秧时秧针角度满足工作要求。其工作轨迹环扣,高度较小,插秧后秧针向后向上移动,避免推倒秧苗和碰撞秧杆。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给出本技术的细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栽植臂部件图;图5是本技术北方型分插机构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6是图5的栽植臂部件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它包括传动部件和栽植臂部部件。传动部件包括在链轮箱内的传动轴17上装有主动链轮18,经链条19与装在中心轴3上的中心链轮1连接,链轮箱外的左右侧分别装有齿轮盒16、16′,齿轮盒16、16′内的中心轴3两侧分别装有中心椭圆齿轮10、10′,中心轴3的两端分别用花键带动齿轮盒16、16′作旋转运动,两端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分别与法兰盘2、2′固定,左右齿轮盒16、16′内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的两侧,分别依次对称地装有中间椭圆齿轮9、12,9′、12′和行星椭圆齿轮4、14,4′、14′,行星轮轴6、13,6′、13′均伸出左右齿轮盒16、16′的一端,分别与栽植臂部件连接。上述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中间椭圆齿轮9、12,9′、12′,行星椭圆齿轮4、14,4′、14′其齿数和直径均相同。如图1、图2所示,分插机构动力由插秧机链轮箱主动链轮19传递到中心链轮1,中心链轮1与中心轴3通过键连接。现以左边的分插机构为例,中心椭圆齿轮10通过滑套安装在中心轴3上,中心轴3轴端由花键与左齿轮盒16固结,中心椭圆齿轮10依靠牙嵌与法兰盘2固定,中心椭圆齿轮10两侧依次对称设置两组中间椭圆齿轮9、12和行星椭圆齿轮4、14,行星椭圆齿轮4、14与行星轮轴6、13依靠平键联结,行星轮轴6、13伸出齿轮盒16的一端分别与栽植臂部件7、15通过花键联结。中心轴3转动,带动左、右齿轮盒16、16′转动,中心椭圆齿轮10、10′固定,中间椭圆齿轮9、12和9′、12′和行星椭圆齿轮4、14和4′、14′在齿轮啮合下相对左右齿轮盒16、16′转动,栽植臂部件7、15和7′、15′,随着行星椭圆齿轮4、14和4′、14′作不等速转动,并随行星轮轴6、13和6′、13′绕中心轴作圆周运动。通过参数优化,使工作轨迹,秧针取秧角、插秧角满足插秧要求。如图3、图4所示,栽植臂部件中,安装有推秧装置,包括:凸轮5、拨叉-->20,推秧弹簧19,缓冲垫18,秧针17,推秧杆21。凸轮5与齿轮盒依靠法兰固结,当行星椭圆齿轮相对齿轮盒转动时,带动栽植臂转动,牵动拨叉20围绕凸轮5转动,在取秧前拨叉20抬起,将推秧杆21提高至最高点,推秧弹簧19压缩,取秧后,秧针17到至时,拨叉20转至凸轮5缺口,处于自由状态,推秧弹簧19推动推秧杆21向下快速运动,将秧苗推入土中,避免秧苗回带。图5、图6、图7所示为北方型单季稻插秧作业的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北方型用于插小苗,南方型兼用于大、小苗插秧。北方型宽行距,要求工作轨迹环扣高度小,在结构上,栽植臂部件均偏心在一侧的拐臂式,凸轮18与推秧杆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秧针17平行偏离推秧杆滑道,同时将齿轮盒直径缩小后,避免了秧针碰撞另一个栽植臂部件的壳体,因此其结构比传统的分插机构缩小,满足了北方型行距增大的要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1、与偏心齿轮分插机构比较,免去了因偏心变化带来的如振动、栽植臂工作中自由摆动等问题,传动平稳;2、南方双季稻,行距窄,推秧杆伸出端与推秧杆滑道在同一延长线上,其两行星轮轴间距较大,椭圆齿轮增大,使工作轨迹环扣高度增大;3、北方单季稻,行距宽,栽植臂部件均偏心在一侧的拐臂式,使工作轨迹环扣高度小,齿轮盒直径缩小,结构紧凑,推秧杆伸出端与推秧滑道不在同一平面上,避免了秧针碰撞另一个栽植臂部件的壳体;4、利用计算机优化参数和装配参数,可使秧针满足插秧要求的工作轨迹,取秧角和插秧角。因此,它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又能用于北方单季稻插秧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它包括传动部件和栽植臂部件,其特征在于:传动部件包括在链轮箱内的传动轴[17]上装有主动链轮[18],经链条[19]与装在中心轴[3]上的中心链轮[1]连接,链轮箱外的左右侧分别装有齿轮盒[16]、[16′],齿轮盒[16]、[16′]内的中心轴[3]两侧分别装有中心椭圆齿轮[10]、[10′],中心轴[3]的两端分别用花键带动齿轮盒[16]、[16′]作旋转运动,两端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分别与法兰盘[2]、[2′]固定,左右齿轮盒[16]、[16′]内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的两侧,分别依次对称地装有中间椭圆齿轮[9]、[12],[9′]、[12′]和行星椭圆齿轮[4]、[14],[4′]、[14′],行星轮轴[6]、[13],[6′]、[13′]均伸出左右齿轮盒[16]、[16′]的一端,分别与栽植臂部件用花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盘式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它包括传动部件和栽植臂部件,其特征在于:传动部件包括在链轮箱内的传动轴[17]上装有主动链轮[18],经链条[19]与装在中心轴[3]上的中心链轮[1]连接,链轮箱外的左右侧分别装有齿轮盒[16]、[16′],齿轮盒[16]、[16′]内的中心轴[3]两侧分别装有中心椭圆齿轮[10]、[10′],中心轴[3]的两端分别用花键带动齿轮盒[16]、[16′]作旋转运动,两端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分别与法兰盘[2]、[2′]固定,左右齿轮盒[16]、[16′]内的中心椭圆齿轮[10]、[10′]的两侧,分别依次对称地装有中间椭圆齿轮[9]、[12],  [9′]、[1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匀蒋焕煜俞高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