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091907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植物病毒作用的化合物——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以取代邻氨基苯甲酸、甲酰胺、35%甲醛水溶液、1,4-二氧六环、二氯亚砜、羟基苯甲醛、丙酮、氢氧化钠、盐酸、碳酸钾、碘化钾、取代芳香醛、取代杂环醛等为原料,经六步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花叶病毒病(TMV)、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SRBSDV)和水稻条纹病(RSV)具有较高治疗、保护和钝化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农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植物病毒作用的化合物——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本专利技术介绍了以取代邻氨基苯甲酸、甲酰胺、35%甲醛水溶液、1,4-二氧六环、二氯亚砜、羟基苯甲醛、丙酮、氢氧化钠、盐酸、碳酸钾、碘化钾、取代芳香醛、取代杂环醛等为原料,经六步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衍生物,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花叶病毒病(TMV)、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SRBSDV)和水稻条纹病(RSV)具有较高治疗、保护和钝化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农药。【专利说明】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抗植物病毒作用的含有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农药和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农药方面,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螨等生物活性。其中喹螨醚(EL-436)是由美国Dow-Elanco公司(陶氏益农公司)的Wright在80年代末推出的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效新型杀螨剂;已商品化的氟喹唑(Fluquinconazole)是先灵公司开发的带有喹唑啉酮结构的三唑类杀菌剂,对麦角留醇的生物合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它具有保护、治疗及内吸活性,且对作物非常安全的特点。在抗菌活性方面:2013年 wang 等(Wang, X.; Li, P.; Li, Z.N.; Yin, J.;He, Μ.; Xue, ff.; Chen, Z.ff.; Song, B.A.;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of Novel Arylimines Containing a 3-Aminoethyl-2--4 (3H) -quinazolinone Moiety.J.Agric.Food.Chem.2013, 61, 9575- 9582.)报道了一类新颖的(E)-3--2--4 (3功-喹唑啉酮衍生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番茄青枯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三种细菌以及小麦赤霉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等六种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尤其此类化合物对番茄青枯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5tl值分别为45.96-93.31和20.09-21.33 μ g/mL,优于对照商品药噻菌酮(99.80 u g/mL)和叶枯唑(92.61 u g/mL)。抗病毒方面:2007年高兴文等(Gao X.ff.; Cai X.J.; Yan K.; Song B.-A.;Gao, L.L.; Chen Z.Synthesis and Antiviral Bioactivities of 2-phenyl~3-(substitutedbenzalamino)_4(3H )-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 .Molecules, 2007, 12:2621-2642.)报道了一类以邻氨基苯甲酸(XE 〃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的一系列含3-芳亚甲氨基-4 (3功-喹唑啉酮类新化合物。采用半叶法在药剂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mg/L时对其进行了活体治疗抗烟草花叶病毒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TMV的活体均有较高的治疗作用,抑制率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相当,其中,有两个化合物的活性比宁南霉素的高。此外,该类化合物具有诱导PR-5基因表达上调的作用,从而提高烟草抗病毒的能力,阻止TMV病毒的系统感染和远距离侵袭。2008年高兴文等(高兴文,蔡学建,严凯,高丽丽,王和英,陈卓,宋宝安.4- m -喹唑啉酮类SchifT碱的合成与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L/].有机化学,2008,28 (10): 1785-1791.)采用邻氨基苯甲酸经醋酐酰化闭环得2-甲基苯并噫嗪-4-酮,水合肼回流合成2-甲基-3-氨基-4-(3/7)-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再在无水乙醇中与芳醛反应得4- m -喹唑啉酮类Schiff碱。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在500 mg/L药剂浓度下对TMV的治疗抑制率为51.5%,略低于商品化药物宁南霉素(53.9%)。I, 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是天然姜黄素的类似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癌、抗HIV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小的毒副作用。以姜黄素为先导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合成更高效的姜黄素类似物1,4-戊二烯-3-酮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抗菌方面:2008年李少博等(李少博,胡德禹,宋宝安,杨松,金林红,薛伟,曾松,王俊,陈卓,卢平,周霞,樊玲娥.新型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有机化学,2008, 28 (2),311-316.)以1,5- 二苯基-1,4-戊二烯-3-酮肟和酰氯为原料,合成了 1,4-戊二烯-3-酮肟脂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抗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50 μ g/mL浓度下,其中两个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分别为51.1 %和53.4 %,与对照药噁霉灵相当。抗病毒方面:2009年王振宁等(王振宁,胡德禹,宋宝安,杨松,金林红,薛伟.1,5-二取代吡唑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有机化学,2009,29 (9): 1412-1418.)以姜黄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基的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并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抗病毒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药剂浓度为500 mg/L时,其中一个化合物抗TMV活体治疗的抑制率为47.57%,两个化合物在抗TMV活体钝化方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11年仇秋娟等(仇秋娟,薛伟,卢平,等.含肟酯类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合成化学,2011,19(1): 36-40, 77.)合成了不对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酯类化合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对化合物进行了抗黄瓜花叶病毒(CMV)测试。结果表明:浓度为500 μ g/mL时,所有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CMV治疗活性。其中三个对抗CMV活体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1.3%,45.5%,46.9%,接近对照药剂宁南霉素的抑制活性。初步构效关系表明:酚羟基上引入4-氟苄基即化合物活性也有所增加,说明氟的引入提高了化合物的抗CMV活性。2013 年罗会等 (Luo, H.; Liu, J.J.; Jin, L.H.; Hu, D.Y.; Chen,Z.; Yang, S.; ffu, J.; Song, B.A.Synthesis and antiviral bioactivity ofnovel (IE, 4E)-l-aryl-5-(2-(quinazolin-4-yloxy)phenyl)-1, 4-pentadien-3_onederivatives .Eur.J.Med.Chem.2013, 3, 662-669.)报道了以姜黄素为先导合成的一系列(1E,4E)-1-芳基-5-_1,4-戊二烯-3-酮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抗病毒活体测试。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含喹唑啉酮芳氧基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其特征是该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其中基团在苯环的2、3或4位R1为甲基、氢R2为苯环、取代芳环、取代杂环,其中,芳环上邻、间、对位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甲氧基、硝基、甲基、三氟甲基、2‑氯‑5‑硝基以及卤原子,卤原子可为氟、氯、溴、碘;杂环为五元、取代五元以及六元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禹马娟宋宝安薛伟万治华金林红贺鸣陈卓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