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135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1)与前吊臂(3)连接,前吊臂(3)通过前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6)与前吊臂驱动皮带(5)一端连接,前吊臂驱动皮带(5)另一端与前皮带张紧装置(7)连接;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与后吊臂(4)连接,后吊臂(4)通过后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9)与后吊臂驱动皮带(8)一端连接,后吊臂驱动皮带(8)另一端与后皮带张紧装置(10)连接,前吊臂(3)通过吊具驱动部件对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1)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后吊臂(4)也通过一吊具驱动部件对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1)与前吊臂(3)连接,前吊臂(3)通过前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6)与前吊臂驱动皮带(5)一端连接,前吊臂驱动皮带(5)另一端与前皮带张紧装置(7)连接;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与后吊臂(4)连接,后吊臂(4)通过后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9)与后吊臂驱动皮带(8)一端连接,后吊臂驱动皮带(8)另一端与后皮带张紧装置(10)连接,前吊臂(3)通过吊具驱动部件对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1)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后吊臂(4)也通过一吊具驱动部件对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生产中,焊装车间白车身完成后须输送至涂装车间,根据场地以及工艺要求,多数输送设备采用空中输送链设备,其工艺支架多选用兜底吊具和风窗吊具,而风窗吊具因定位简单、结构简单、自重轻、自动作业较为便捷的特点被广泛采用。现有风窗吊具采用挡块来定位,共线吊装的白车身车型为I到3种不等,一旦车型超过极限,吊具锁定和定位极为不便,且挡块的定位较为粗放,易出现车身定位不准造成设备事故,损坏白车身以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风窗吊具采用挡块来定位,共线吊装的白车身车型为I到3种不等,一旦车型超过极限,吊具锁定和定位极为不便,且挡块的定位较为粗放,易出现车身定位不准造成设备事故,损坏白车身以及设备。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与前吊臂(3 )连接,前吊臂(3 )通过前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6 )与前吊臂驱动皮带(5) —端连接,前吊臂驱动皮带(5)另一端与前皮带张紧装置(7)连接;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与后吊臂(4)连接,后吊臂(4)通过后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9)与后吊臂驱动皮带(8) —端连接,后吊臂驱动皮带(8)另一端与后皮带张紧装置(10)连接,前吊臂(3)通过吊具驱动部件对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后吊臂(4)也通过一吊具驱动部件对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调整前吊臂(3)和后吊臂(4)之间距离确保不同尺寸的焊装白车身顶盖被前吊臂(3)和后吊臂(4)夹紧。进一步,吊具驱动部件包括驱动装置底座(12)、驱动小车(13)、气缸(14)以及驱动电机(15 ),驱动小车(13 )通过驱动装置底座(12)与带动驱动电机(15 )连接,驱动小车(13)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的轨道中移动;一气缸(14)推动或拉回一驱动小车(13),驱动小车(13)带动一驱动电机(15)使得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脱开或锁定一啮合齿轮,一驱动电机(15)通过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带动前吊臂驱动皮带(5)使得前吊臂(3)主体钢架总成(11)轨道方向移动;另一气缸(14)推动或拉回另一驱动小车(13),另一驱动小车(13)带动另一驱动电机(15)使得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脱开或锁定另一啮合齿轮,另一驱动电机(15)通过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带动后吊臂驱动皮带(8)使得后吊臂(4)沿着主体钢架总成(11)轨道方向移动。进一步,啮合齿轮固定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进一步,前吊臂(3)和后吊臂(4)同步动作。该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于吊装点设置双电机,用于驱动该种吊具上的棘轮装置,带动同步带连同吊具的吊臂左右移动,焊装白车身顶盖被该种风窗吊具夹紧,每种车型只要设置相应的顶盖长度来制定相应的电机运转圈数,白车身就会被精确的定位于两吊臂间,达到无级定位的目的。(2)本技术可以对焊装不同种车型的白车身的风窗进行吊装、输送,从而达到共线生产的目的,且能较为精准对白车身进行定位,为车身进入涂装车间自动化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吊具驱动部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工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3—前吊臂;4一后吊臂;5—前吊臂驱动皮带;6—前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7—前皮带张紧装置;8—后吊臂驱动皮带;9一后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10—后皮带张紧装置;11一主体钢架总成;12—驱动装置底座;13—驱动小车;14一气缸;15—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焊涂车间多车型白车身共线输送的吊具,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与前吊臂3连接,前吊臂3通过前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6与前吊臂驱动皮带5一端连接,前吊臂驱动皮带5另一端与前皮带张紧装置7连接;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与后吊臂4连接,后吊臂4通过后吊臂与驱动皮带连接件9与后吊臂驱动皮带8 —端连接,后吊臂驱动皮带8另一端与后皮带张紧装置10连接,前吊臂3通过吊具驱动部件对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后吊臂4也通过一吊具驱动部件对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的锁定或打开实现位移,调整前吊臂3和后吊臂4之间距离确保不同尺寸的焊装白车身顶盖被前吊臂3和后吊臂4夹紧。如图2所示,吊具驱动部件包括驱动装置底座12、驱动小车13、气缸14以及驱动电机15,驱动小车13通过驱动装置底座12与带动驱动电机15连接,驱动小车13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的轨道中移动;一气缸14推动或拉回一驱动小车13,驱动小车13带动一驱动电机15使得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脱开或锁定一啮合齿轮,一驱动电机15通过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带动前吊臂驱动皮带5使得前吊臂3主体钢架总成11轨道方向移动;另一气缸14推动或拉回另一驱动小车13,另一驱动小车13带动另一驱动电机15使得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脱开或锁定另一啮合齿轮,另一驱动电机15通过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带动后吊臂驱动皮带8使得后吊臂4沿着主体钢架总成11轨道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驱动小车13被气缸14推动,带动驱动电机15压紧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脱开啮合齿轮,然后驱动电机15通过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I带动前吊臂驱动皮带5驱动前吊臂3,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的轨道中前后移动实现加紧或放松动作。啮合齿轮固定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未发生吊具转挂动作时,啮合齿轮与前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1、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2打开的内部离合器齿轮啮合,将前吊臂3或后吊臂4固定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并进行锁定;当吊具转挂动作开始,吊具驱动部件与皮带驱动及离合机构1、2锥形凹凸啮合发生时,啮合齿轮脱开,吊臂动作;将前吊臂3或后吊臂4在主体钢架总成11上进行锁定的功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有宝孙大龙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