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23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富含异黄酮的蛋白质提取物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以发芽豆科植物种子为原料,以生物学方法从这些原料的含水醇提取物中生产富含异黄酮苷原的蛋白质提取物的方法。所说的提取物可直接用作食品添加剂,或经进一步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用于制备以异黄酮苷原为基本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富含异黄酮的蛋白质提取物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以发芽豆科植物种子为原料,以微生物学方法从这些原料的含水醇提取物中生产富含异黄酮苷原的蛋白质提取物的方法。所说的提取物可直接用作食品添加剂,或经进一步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用于制备以异黄酮苷原为基本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异黄酮是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种子中的一类植物黄烷类化合物。目前已知,异黄酮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来源是大豆,并且包含至少十二种异黄酮异构体染料木黄酮、染料木苷、6″-O-丙二酰染料木苷、6″-O-乙酰染料木苷、大豆甙原、大豆苷、6″-O-丙二酰大豆苷、6″-O-乙酰异大豆苷、大豆黄素、大豆黄素苷、6″-O-丙二酰大豆黄素苷、6″-O-乙二酰大豆黄素苷(kudou.Agric.Biol.Chcm.15,2227-2233,1991)。大约97-98%的大豆异黄酮是以糖基化形式存在的。近年来发现,豆科植物种子中含有的这些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去掉葡萄糖分子的异黄酮苷原。异黄酮是大约70年前,由Walz从大豆中分离(Ann.chem.489,118,1931)并在后来由Walter进一步证实的(J.Amer.chem.soc.63,3273,1941)。九十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Andersonet al.NEJM,333,276-282,1995);Anthony et al.,J.Nutr.125,supp13S803S-804S,1995)、抑制乳腺癌(Peterson and Barnes,Bioch.&Biophys.Res.Commun.179,661-667,1991)和前列腺癌(Peterson,J.Nutration 125,784s-789s,1995;Peterson and Barmes,prostate 22,335-345,1993)等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等生物学活性。研究还证明,由于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样活性,因而可用于预防和缓解妇女绝经期综合症(setchell etal,Am.J.Clin.NUTR.40,569-578,1984.)。另外也已证明,口服异黄酮可明显地提高骨密度和增加骨盐含量(Uesugietal,Society of Nutratious Food inJapan,1996)。异黄酮的这些生物学活性的发现和证实,有力地推动了异黄酮分离与提取方法的进展。例如,美国专利5,789,581公开了使生产大豆蛋白中产生的乳清与活性碳和氧化铅等吸附剂接触,然后用醇溶液洗脱以分离乳清中的丙二酰异黄酮糖苷、在强碱条件加热处理除去丙二酰以得到异黄酮糖苷、以及用酸或酶(β萄糖苷酶)处理异黄酮以得到异黄酮配基的方法。另外,美国专利US6,033,714、6,020,471、5,994,508、5,990,291和5,792,503,日本专利JP11243895A和11169127,以及中国专利CN1211573A和1214871A分别描述了使用大豆粉或大豆乳,脱脂大豆或大豆糖蜜为原料,以化学和/或酶学方法制备异黄酮糖苷结合物,异黄酮糖苷及异黄酮配基。这些方法大多是利用异黄酮类化合物在水或醇溶液中及在不同的pH和温度条件下有不同溶解度及沉降系数的原理,将异黄酮与大豆蛋白分离开。其中有些专利公开了使用能够裂解1,4糖苷键的酶如衍生于曲霉的α和β半乳酶糖苷或果胶酶,以及药糖淀粉酶作为补充酶将异黄酮糖苷转化成异黄酮配基的方法(参见欧洲专利EPO837139Az)。上述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步骤较多,而且对温度和pH条件要求较严格,并且需要加入补充酶。另外,为了得到较高纯度的异黄酮配基和染料木黄酮,必须对粗产物进行高压液相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或超滤等处理。显然这些方法的生产成本的工作量都将是很大的。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大豆中提取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提供含有较高浓度异黄酮的发芽黑豆;(2)将发芽黑豆机械粉碎以制成含水大豆匀浆,并于30℃和PH4-5条件保温5-8小时,然后离心收集沉淀物;(3)于70-85℃用含水乙醇提取上述沉淀物;(4)收集并浓缩乙醇提取物后,喷雾干燥得到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发芽黑豆是将成熟黑豆的籽粒在水中室温浸泡6小时,然后于25-27℃培育64-72小时得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收率约为4%,并且总异黄酮配基的浓度约为10-18mg/g。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大豆制备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提供含有较高浓度异黄酮的发芽黄豆;(2)将发芽黄豆机械粉碎以制成含水大豆匀浆,并于30℃下保温5-6小时,然后离心收集沉淀物;(3)用2-3倍体积的含水乙醇将上述沉淀物提取2-3次,然后离心收集上清;(4)向醇提取物上清中接种短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共生培养物,并于35-39℃保温5-8小时;(5)浓缩并喷雾干燥得到所需的富含异黄酮配基的大豆蛋白提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发芽大豆是将成熟大豆籽粒在水中室温浸泡6小时,然后于25-27℃培育64-72小时得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富含异黄酮配基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收率约为40%,并且总异黄酮含量约为3-4mg/g。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富含异黄酮配基的大豆蛋白提取物作为保健食品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包括促进钙盐吸收和其骨组织中的沉积,及缓解妇女绝经期综合症。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特别是涉及以发芽大豆为原料,使用相对比较简单和成本较低的醇溶液提取法和酶促转化法,生产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用于制备富含异黄酮配基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优选原料是发芽大豆,特别是发芽黑豆。在我们以前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地区生产的和不同品种的大豆中,异黄酮糖苷和糖苷结合物(即丙二酰或乙酰异黄酮糖苷)的含量有着较大差异,并发现中国华北地区生产的黑豆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东北地区生产的黄豆。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发芽大豆特别是发芽黑豆中异黄酮含量远高于未发芽的储存大豆。推测这种含量差异可能与大豆(包括黑豆和黄豆)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雌激素水平直接相关。可将大豆浸于等体积水中,于室温下浸泡6-8小时,然后再继续培育约70小时得到发芽大豆。当然,为制备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也可以使用经过脱脂处理的大豆粕、去皮大豆、发酵豆豉、豆浆或大豆糖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为了用简单的一步法从发芽大豆中得到异黄酮甙原,首先使用机械粉碎或搅拌装置制备发芽黑豆匀浆。向所得匀浆内加入2-3倍体积的水,并用乙酸等可食用酸将大豆匀浆稀释液的pH调到大豆蛋白的等电点范围以下(约pH4.0-4.5)并放置约15-30分钟。然后收集沉淀物,以除去水溶性糖及少量蛋白质。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后,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并于30℃左右,保温5-8小时,以利用大豆匀浆中的残留酶将绝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大豆中提取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提供含有较高浓度异黄酮的发芽黑豆; (2)将发芽黑豆机械粉碎以制成含水大豆匀浆,并于30℃保温5-8小时,然后离心收集沉淀物; (3)于70-85℃用含水乙醇提取上述沉淀物; (4)收集并浓缩乙醇提取物后,喷雾干燥得到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大豆中提取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提供含有较高浓度异黄酮的发芽黑豆;(2)将发芽黑豆机械粉碎以制成含水大豆匀浆,并于30℃保温5-8小时,然后离心收集沉淀物;(3)于70-85℃用含水乙醇提取上述沉淀物;(4)收集并浓缩乙醇提取物后,喷雾干燥得到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发芽黑豆是将成熟黑豆的籽粒在水中室温浸泡6小时,然后于25-27℃培育64-72小时得到的。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收率为4%,并且总异黄酮的浓度约为10-18mg/g。4.一种用大豆制备富含异黄酮苷原的大豆蛋白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提供含有较高浓度异黄酮的发芽大豆;(2)将发芽黄豆机械粉碎以制成含水大豆匀浆,并于40℃下保温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新孙筱林褚新红于学娟牛纪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株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