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71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包含有一基底、一掺杂井、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掺杂区以及一第三掺杂区。掺杂井设置于基底中,且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一掺杂区设置在基底中且被掺杂井包围,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设置于基底中且被掺杂井包围,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三掺杂区设置于基底中且被掺杂井包围,并具有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之间具有一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体管,特别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静电防护效果的晶体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尺寸持续缩小,在次微米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的技术中,较浅的接面深度(junctiondepth)、更薄的栅极氧化层(gateoxide)的厚度,加入轻掺杂的漏极(lightdopeddrain,LDD)、浅沟隔离(shallowtrenchisolation,STI)以及自行对准金属硅化物(self-alignedsilicide)等工艺已成为标准工艺。但是上述的工艺却使得集成电路产品更容易遭受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的损害,因此芯片中必需加入静电放电的防护电路设计来保护积体元件电路。请参考图1,所绘示为已知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元件的电路示意图。在一般情况下,内部电路104可通过输入垫100的信号来执行各种功能,然而若遇到特殊情况,例如输入垫100与人体接触而产生静电放电电流,过大的电流则可能会损害内部电路104。因此,已知技术还会设置有一静电防护元件102,当静电放电电流产生时,静电防护元件102可以适当的开启使ESD电流通过而导出至接地端Vss。然而,现有的静电防护元件102常有启动电压(triggeringvoltage)过高的问题,也就是要一定程度的静电电流才能驱动,这造成了静电防护元件102的反应时间过长,大大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于是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能具有较低的启动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包含有一基底、一掺杂井、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掺杂区以及一第三掺杂区。掺杂井设置于基底中,且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一掺杂区设置在基底中且被掺杂井包围,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设置于基底中且被掺杂井包围,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三掺杂区设置于基底中且被掺杂井包围,并具有该第二导电型。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之间具有一间距。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具有静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其具有寄生二极管结构,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静电防护的启动电压,以提高静电防护的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所绘示为已知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元件的电路示意图。图2、图3与图4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晶体管结构的示意图。图5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晶体管结构的防护静电功效示意图。图6、图7与图8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晶体管结构的示意图。图9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晶体管结构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0输入垫310第四掺杂区102静电防护元件312栅极104内部电路314隔离结构300基底314a隔离结构302掺杂井316寄生二极管304第一掺杂区318高电位源304a次第一掺杂区320低电位源306第二掺杂区322栅极接地N型金氧晶体管308第三掺杂区324双极性晶体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特列举本专利技术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请参考图2、图3与图4,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晶体管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图3为图2中沿着AA’切线的示意图,而图4为图2与图3中静电放电防护的晶体管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与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晶体管的结构包含有一基底300,一掺杂井302、一第一掺杂区304、一第二掺杂区306、一第三掺杂区308以及一第四掺杂区310。基底300例如是硅基底(siliconsubstrate)、磊晶硅(epitaxialsiliconsubstrate)、硅锗半导体基底(silicongermaniumsubstrate)、碳化硅基底或硅覆绝缘(silicon-on-insulator,SOI)基底,但不以此为限。掺杂井302设置在基底300中,并具有一第一导电型,例如是P型。掺杂井302较佳会完全包围第一掺杂区304、第二掺杂区306、第三掺杂区308以及第四掺杂区310,也就是说,第一掺杂区304、第二掺杂区306、第三掺杂区308以及第四掺杂区310优选不会和基底300直接接触。第一掺杂区304优选具有第一导电型,例如P型;第二掺杂区306优选具有一第二导电型,例如N型;第三掺杂区308优选具有第二导电型,例如N型;第四掺杂区310优选具有第一导电型,例如P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掺杂区304与第四掺杂区310的掺质浓度相同,且浓度大于掺杂井302的浓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掺杂区306与第三掺杂区308的掺质浓度相同。从图2的俯视图来看,第一掺杂区304会被第二掺杂区306所完全包围,但第一掺杂区304与第二掺杂区306之间会具有一间距L,也就是说,第一掺杂区304与第二掺杂区308之间是具有宽度为L的掺杂井302,第一掺杂区304与第二掺杂区306并不会直接接触。此外,第二掺杂区306与第三掺杂区308之间掺杂井302上方具有一栅极312,例如是多晶硅或金属的栅极结构,以将第二掺杂区306与第三掺杂区308分开。在第三掺杂区308外围则具有一隔离结构314,其包围住第一掺杂区304、第二掺杂区306以及第三掺杂区308。第四掺杂区310则位于隔离结构314之外,其包围隔离结构314。如图3所示,高电位源318电性连接第二掺杂区306,低电位源320电性连接栅极312、第三掺杂区308以及第四掺杂区310。如此一来,掺杂井302、第二掺杂区306、栅极312以及第三掺杂区308即形成一“栅极接地N型金氧晶体管(gategroundedNMOS,ggNMOS)322”,其中,第二掺杂区306是作为漏极(drain),第三掺杂区308是作为源极(source),而掺杂井302则是作为本体(body)。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掺杂区例如是通过接触插拴(contactplug)等的结构与高电位源318或低电位源320电性连结。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掺杂区304是浮动(floating)结构,其并不会和其他外部的信号输出/输入端连结,例如并没有和其他的接触插拴连接。如此一来,第一掺杂区304、第二掺杂区306以及之间的掺杂井302就会形成一“寄生二极管(parasiticdiode)316”结构。请一并参考图4的等效电路图,当高电位源318产生一电流量很大的静电放电电流时,此电流会开启栅极接地N型金氧晶体管322,并经由第二掺杂区306而至第三掺杂区308最后流入低电位源320,例如是一接地端,以避免此静电放电电流破坏主要电路。由于本专利技术额外配置了一第一掺杂区304以和第二掺杂区306形成一寄生二极管316,这样的配置可以有效降低栅极接地N型金氧晶体管322的启动电压(triggeringvoltage),以提高其静电防护的敏感度。请参考图5,所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晶体管结构的防护静电功效示意图,其中横轴为电压(单位:伏特),而纵轴为电流(单位:安培),实心三角形的线条表示没有设置浮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包含:一基底;一掺杂井设置于该基底中,其中该掺杂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一第一掺杂区设置在该基底中且被该掺杂井包围,其中该第一掺杂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一第二掺杂区设置于该基底中且被该掺杂井包围,其中该第二掺杂区具有一第二导电型,该第一掺杂区与该第二掺杂区之间具有一间距;以及一第三掺杂区设置于该基底中且被该掺杂井包围,其中该第三掺杂区具有该第二导电型,其中该第一掺杂区为浮动(floating),且该第一掺杂区不与任何插塞或电位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包含:一基底;一掺杂井设置于该基底中,其中该掺杂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一第一掺杂区设置在该基底中且被该掺杂井包围,其中该第一掺杂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一第二掺杂区设置于该基底中且被该掺杂井包围,其中该第二掺杂区具有一第二导电型,该第一掺杂区与该第二掺杂区之间具有一间距;以及一第三掺杂区设置于该基底中且被该掺杂井包围,其中该第三掺杂区具有该第二导电型,其中该第一掺杂区为浮动(floating),且该第一掺杂区不与任何插塞或电位端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其中该第一掺杂区以及该第二掺杂区形成一寄生二极管(parasiticdiode)。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其中该第二掺杂区连接一信号输入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其中该第三掺杂区为低电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还包含一栅极设置在该基底上,且设置在该第二掺杂区以及该第三掺杂区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其中该栅极为低电位。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其中该栅极、该第二掺杂区以及该第三掺杂区形成一晶体管。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效的晶体管结构,还包含一隔离结构设置在该基底中,且设置在该第二掺杂区以及该第三掺杂区之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履安唐天浩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