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整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57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整理器,包括:下盖、上盖、上开启臂和下开启臂。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多个下盖线束槽;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多个上盖线束槽,多个所述上盖线束槽与多个所述下盖线束槽上下正对以构成多个线束容纳槽;所述上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至少部分地错开。该线束整理器可将各传感器线分隔开,防止线束间发生缠绕打结现象,也方便试验人员对每一根线束进行记录检查,试验结束后可快速对各根线束进行整理,减少线束间的拉扯,从而有效避免传感器线的损坏。

Wire harness finis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 bundle finis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cover, an upper cover, an upper opening arm and a lower opening arm. The low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der cover harness groove; the upper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cover, the upp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on the cover harness, a plurality of the upper cover and a plurality of wire harness trough of the lower cover harness slot are to form multiple the wire harness accommodating groove; open arm fixed on the upper cover, the lower opening arm is fixed to the lower cover, the upper arm and the lower open open arm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and the open arm and the lower arm are at least partially open. The wire harness finishing device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sensor wire harness, between the winding and knotting phenomenon, also facilitate the testing personnel records check of each root wire harness, after testing can be fast finishing of the wires, reducing the wiring between the pull, so as to avoid damage to the sensor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整理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测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束整理器。
技术介绍
在进行汽车测试过程中,往往会同时用到很多传感器,每一个传感器都需要一根传感器线与测试系统连接。而考虑到汽车形体较大及其他空间限制,致使每一根传感器线有10m长,且每根线的直径只有2mm。在实际测试中,传感器线大都没有固定,测试过程中线束中间部分经常发生缠绕打结现象,导致最后试验结束后,很难将各根线束进行分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发生线束磨损、折断、拉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线束整理器,该线束整理器可将各传感器线分隔开,防止线束间发生缠绕打结现象。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包括:下盖,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多个下盖线束槽;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多个上盖线束槽,多个所述上盖线束槽与多个所述下盖线束槽上下正对以构成多个线束容纳槽;上开启臂和下开启臂,所述上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至少部分地错开。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该线束整理器可将各传感器线分隔开,防止线束间发生缠绕打结现象。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下盖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上开启臂,所述下盖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下开启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下盖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固定结构而使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闭合销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盖上的闭合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对应每个所述线束容纳槽的标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开启臂为一体形成在所述上盖上的矩形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开启臂为一体形成在所述下盖上的矩形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线束槽和所述下盖线束槽的横截面为曲率半径相同的半圆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线束容纳槽的横截面的截面积不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整理器为塑料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线束整理器100,下盖1,下盖线束槽11,上盖2,上盖线束槽21,线束容纳槽3,上开启臂4,下开启臂5,固定结构6,闭合销61,闭合孔62,标识7,旋转轴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100可以包括:下盖1、上盖2、上开启臂4和下开启臂5。如图1和图2所示,下盖1上设置有多个下盖线束槽11。上盖2设置在下盖1上,上盖2上设置有多个上盖线束槽21,多个上盖线束槽21与多个下盖线束槽11上下正对以构成多个线束容纳槽3。每一个线束容纳槽3可容纳固定一个线束,槽和槽之间相互独立,不接触。由此,可将线束分别固定在线束容纳槽3中。线束整理器100用于将测试过程中用到的传感器线分开固定,避免线束与线束之间发生缠绕、打结等现象导致的线束损坏。进一步,上开启臂4固定在上盖2上,下开启臂5固定在下盖1上,上开启臂4和下开启臂5位于同一侧,并且上开启臂4和下开启臂5至少部分地错开。由此,方便使用人员开启线束整理器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整理器100,该线束整理器100可将各传感器线分隔开,防止线束间发生缠绕打结现象,也方便试验人员对每一根线束进行记录检查,试验结束后可快速对各根线束进行整理,减少线束间的拉扯,从而有效避免传感器线的损坏。参照图1,上盖2的一端与下盖1的一端转动连接,上盖2的另一端设置有上开启臂4,下盖1的另一端设置有下开启臂5。优选的,上盖2与下盖1可通过旋转轴8可旋转的固定在一起。如图2所示,上盖2的另一端和下盖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结构6而使上盖2和下盖1扣合在一起。由此,可使上盖2和下盖1牢靠的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固定结构6包括:设置在上盖2上的闭合销61以及设置在下盖1上的闭合孔62。具体地,闭合销61一体成形在上盖2上,由此,可使结构更加紧凑。通过闭合销61和闭合孔62的配合固定,使上盖2和下盖1牢靠的固定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盖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对应每个线束容纳槽3的标识7。线束容纳槽3内的线束可与标号进行一一对应,便于试验人员进行记录和检查。具体地,上开启臂4为一体形成在上盖2上的矩形板,下开启臂5为一体形成在下盖1上的矩形板。由此,可使结构更紧凑,避免不必要零件的加装。而且还可提升上开启臂4与上板连接处,下开启臂5与下板连接处的刚度,避免在开启线束整理器100时,上开启臂4和下开启臂5发生折断的现象。进一步,上盖线束槽21和下盖线束槽11的横截面为曲率半径相同的半圆形。当上盖2与下盖1闭合时,半径相同的半圆形的上盖线束槽21与下盖线束槽11相结合形成圆形的线束容纳槽3,由此,便于容纳线束。再进一步,至少两个线束容纳槽3的横截面的截面积不同。由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束整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整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多个下盖线束槽;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多个上盖线束槽,多个所述上盖线束槽与多个所述下盖线束槽上下正对以构成多个线束容纳槽;上开启臂和下开启臂,所述上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至少部分地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整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多个下盖线束槽;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多个上盖线束槽,多个所述上盖线束槽与多个所述下盖线束槽上下正对以构成多个线束容纳槽;上开启臂和下开启臂,所述上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下开启臂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上开启臂和所述下开启臂至少部分地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整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下盖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上开启臂,所述下盖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下开启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整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下盖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固定结构而使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在一起。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