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450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56
一种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配置于第一轴(AX1)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传递机构(90),设置于第一轴(AX1)和第二轴(AX2)之间,将第一轴(AX1)的旋转向第二轴(AX2)传递;无级变速机构(40),具有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卷绕在所述两轮(41、42)上的带(43),该无级变速机构(40)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输出轴,配置于第四轴(AX4)上,输出变速后的旋转;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4e00\u79cd\u81ea\u52a8\u53d8\u901f\u5668\uff0c\u5177\u6709\uff1a\u8f93\u5165\u8f74\uff0c\u914d\u7f6e\u4e8e\u7b2c\u4e00\u8f74(AX1)\u4e0a\uff0c\u4e0e\u9a71\u52a8\u6e90\u9a71\u52a8\u8fde\u63a5\uff1b\u4f20\u9012\u673a\u6784(90)\uff0c\u8bbe\u7f6e\u4e8e\u7b2c\u4e00\u8f74(AX1)\u548c\u7b2c\u4e8c\u8f74(AX2)\u4e4b\u95f4\uff0c\u5c06\u7b2c\u4e00\u8f74(AX1)\u7684\u65cb\u8f6c\u5411\u7b2c\u4e8c\u8f74(AX2)\u4f20\u9012\uff1b\u65e0\u7ea7\u53d8\u901f\u673a\u6784(40)\uff0c\u5177\u6709\u914d\u7f6e\u4e8e\u7b2c\u4e8c\u8f74(AX2)\u4e0a\u7684\u4e3b\u52a8\u8f6e(41)\u3001\u914d\u7f6e\u4e8e\u7b2c\u4e09\u8f74(AX3)\u4e0a\u7684\u4ece\u52a8\u8f6e(42)\u3001\u5377\u7ed5\u5728\u6240\u8ff0\u4e24\u8f6e(41\u300142)\u4e0a\u7684\u5e26(43)\uff0c\u8be5\u65e0\u7ea7\u53d8\u901f\u673a\u6784(40)\u80fd\u591f\u8fde\u7eed\u5730\u53d8\u66f4\u53d8\u901f\u6bd4\uff1b\u8f93\u51fa\u8f74\uff0c\u914d\u7f6e\u4e8e\u7b2c\u56db\u8f74(AX4)\u4e0a\uff0c\u8f93\u51fa\u53d8\u901f\u540e\u7684\u65cb\u8f6c\uff1b\u5728\u8f74\u5411\u4e0a\u89c2\u5bdf\u65f6\uff0c\u4ee5\u8fde\u63a5\u7b2c\u4e00\u8f74(AX1)\u7684\u4e2d\u5fc3\u548c\u7b2c\u56db\u8f74(AX4)\u7684\u4e2d\u5fc3\u7684\u7b2c\u4e00\u76f4\u7ebf(L1)\u4e3a\u8fb9\u754c\uff0c\u5728\u4e00\u4fa7\u914d\u7f6e\u7b2c\u4e8c\u8f74(AX2)\u7684\u4e2d\u5fc3\uff0c\u5728\u53e6\u4e00\u4fa7\u914d\u7f6e\u7b2c\u4e09\u8f74(AX3)\u7684\u4e2d\u5fc3\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装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详细地说,涉及具有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例如适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使用了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等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比较普及,该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具有一对轮和卷绕在上述一对轮上的金属制的带,并且通过变更轮的有效直径来进行无级变速。作为该种自动变速器,具有第一轴~第四轴这样的相互平行的轴的自动变速器比较普及。在该自动变速器中,例如在第一轴上配置有内燃机的曲轴和无级变速机构的主动轮,在第二轴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的从动轮,在第三轴上配置有减速齿轮组,在第四轴上配置有差速装置及驱动轴(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在第一轴、第二轴、第四轴上设置有大径的旋转构件,从自动变速器的尺寸和向车辆的装载性的观点出发,第一轴、第二轴、第四轴以在轴向上观察时呈大致锐角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另外,为了确保最低的距地面的高度,在自动变速器的下部配置有与驱动轴同轴的第四轴,在第四轴的斜上方配置有第一轴,在第一轴的斜上方配置有第二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45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中,由于在第一轴上配置有内燃机的曲轴及主动轮,因此,配置于第二轴的从动轮以与主动轮的高度的差的量配置于曲轴的上方。因此,该自动变速器向曲轴的上侧大大地突出,因此,在将自动变速器装载于车辆时可能会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从而存在装载性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又能够提高向车辆的装载性。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部件,配置于第一轴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传递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和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第一轴的旋转向所述第二轴传递,无级变速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的主动轮、配置于与所述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上的从动轮、卷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带,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输出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三轴平行的第四轴上,与所述第三轴上的驱动小齿轮啮合来输出变速后的旋转;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自动变速器,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的中心和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的中心,因此,能够使第二轴的中心或第三轴的中心配置于第一轴的中心的下方。因此,能够使主动轮或从动轮中的任意一个的中心配置在驱动源的驱动轴的下方,因此,与使主动轮或从动轮的中心与驱动源的驱动轴同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中的无级变速机构的配置位置。此外,主动轮或从动轮中任意一个的中心也可以配置于驱动源的驱动轴的下方。由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又能够提高向车辆的装载性。另外,输出部件的旋转方向和第二轴及第三轴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通过第二轴或第三轴中的配置于下方的轴所配置的轮扬起的润滑油难以向输出部件的方向飞散。由此,能够使输出部件对润滑油的搅拌阻力变小,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图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轴位置的主视图。图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图3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图3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图4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图4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图5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图5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轴位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2A、图2B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驱动连接是指相互的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接的状态,作为包括这些旋转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的状态或者这些旋转构件以经由离合器等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接的状态的概念使用。参照图1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的车辆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该车辆1将例如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2作为驱动源,该车辆1具有内燃机(驱动源)2、车辆用驱动装置3、未图示的车轮。车辆用驱动装置3具有自动变速器10、控制装置(ECU)11、油压控制装置12。自动变速器10具有液力变矩器20、输入轴(输入部件)30、31、传递机构90、无级变速机构40、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差速装置70、左右的驱动轴(输出部件)73、容纳上述构件的变速箱80。自动变速器10具有在第一轴AX1~第四轴AX4上的相互平行的轴。变速箱80将输入轴30、31及各驱动轴73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容纳无级变速机构40及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第一轴AX1与内燃机2的曲轴为同轴。在该第一轴AX1上配置有与曲轴驱动连接的输入轴30、与输入轴30连接的液力变矩器20、与液力变矩器20的输出侧连接的输入轴31、传递机构90的驱动齿轮91。在第二轴AX2上配置有传递机构90的从动齿轮92、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无级变速机构40的主动轮41及输入轴47。在第三轴AX3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40的从动轮42及输出轴48、中间轴60、输出齿轮(驱动小齿轮)61。在第四轴AX4上配置有差速装置70、左右的驱动轴73。在各驱动轴73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左右车轮。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31经由传递机构90与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连接。传递机构90具有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91及从动齿轮92,该传递机构90使输入轴31的旋转反转并向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的输入轴51传递。即,传递机构90设置于第一轴AX1与第二轴AX2之间,将第一轴AX1的旋转向第二轴AX2传递。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具有输入轴51、行星齿轮DP1、第一离合器(第一接合构件)C1、第一制动器(第二接合构件)B1、输出轴52,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能够通过第一离合器C1及第一制动器B1的接合或分离使输入轴51的旋转正转或逆转,并从输出轴52输出。行星齿轮DP1由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输入轴51及第一离合器C1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S1、与输出轴52及第一离合器C1驱动连接的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CR1、与第一制动器B1驱动连接且旋转能够固定的齿圈(第三旋转构件)R1。行星架CR1将与太阳轮S1及齿圈R1啮合的小齿轮P1、P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且使第一制动器B1分离,借助行星齿轮DP1使输入轴51与输出轴52直接连接而向同向旋转,以形成前进模式。另外,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分离且使第一制动器B1接合,借助行星齿轮DP1使输入轴51和输出轴52经由行星齿轮DP1连接而向逆向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参照图2B)。无级变速机构40具有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及输入轴47、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及输出轴48、卷绕在上述两轮41、42上的环状的带43,并且由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的带式无级自动变速机构构成。此外,输入轴47与输出轴52驱动连接,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输入部件,配置于第一轴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传递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和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第一轴的旋转向所述第二轴传递,无级变速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的主动轮、配置于与所述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上的从动轮、卷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带,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输出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三轴平行的第四轴上,与所述第三轴上的驱动小齿轮啮合来输出变速后的旋转;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2 JP 2015-0255681.一种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输入部件,配置于第一轴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传递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和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第一轴的旋转向所述第二轴传递,无级变速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的主动轮、配置于与所述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上的从动轮、卷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带,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输出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三轴平行的第四轴上,与所述第三轴上的驱动小齿轮啮合来输出变速后的旋转;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下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上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下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在上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在轴向上观察时,连接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和所述第三轴的中心的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在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之间交叉。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该自动变速器具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能够对从所述输入部件输入的旋转在正转与逆转之间进行切换,并向所述主动轮输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具有: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主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三旋转构件,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一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来传递正旋转,以形成前进模式,第二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三旋转构件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具有: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三轴上,具有与所述从动轮驱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伸忠内田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