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019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具有构成横梁的前横梁与后横梁,横梁两端为连接端,前横梁为U型结构,后横梁为“一”型结构,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下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下端面的高度且小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上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四连杆后悬结构通过前后横梁结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结构模态频率和动、静刚度,同时降低整体结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
本技术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后悬对汽车动力学、NVH性能结构耐久等性能有重要影响,而四连杆结构中的前后横梁结构是影响上述性能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四连杆结构前横梁采用X型结构,两端大截面尺寸,中间小截面尺寸,整个横梁的中心线偏下,后横梁U型结构,横梁中心线偏下,模态频率过低,存在与周围结构共振的风险;且动、静刚度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具有构成横梁的前横梁与后横梁,横梁两端为连接端,前横梁为U型结构,后横梁为“一”型结构,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下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下端面的高度且小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上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作为优选:前横梁两端设置呈L型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结构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四连杆后悬结构通过前后横梁结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结构模态频率和动、静刚度,同时降低整体结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图。1前横梁,11横向结构,12连接部,13结构孔,2后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构成横梁的前横梁与后横梁(二者之间具有间隔),横梁两端为连接端,前横梁为U型结构,后横梁为“一”型结构,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下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下端面的高度且小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上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前横梁两端设置呈L型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结构孔,不影响结构强度前提下利于装配。后横梁的后侧设置发光涂层,提高装配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识别度。前横梁U型结构,使中心线上移,后横梁采用一型结构,进一步使中心线上移,使得整体结构动、静刚度和模态频率明显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具有构成横梁的前横梁与后横梁,横梁两端为连接端,前横梁为U型结构,后横梁为“一”型结构,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下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下端面的高度且小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上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上端面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连杆后悬结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具有构成横梁的前横梁与后横梁,横梁两端为连接端,前横梁为U型结构,后横梁为“一”型结构,前横梁顶部的横向结构的下端面的高度大于后横梁下端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欣施德胜彭冠荣孙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渤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