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294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护板本体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护板本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护板本体与安装部一体成型;护板本体包括前部、与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安装部包括设置在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设置在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设置在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以及设置在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定位安装孔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操作开口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护板本体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车辆连接较稳定、便于后期维修且能有效地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底护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量和销量的逐年递增,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地面的情况复杂,在行驶过程种常常会遇到路况不好的情况,如路面凹凸不平,积水路面或者雨天飞溅的泥浆、沙砾等异物会溅入发动机舱、从而使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线路及电子设备受到侵蚀,因此,部分汽车安装了底部防护板进行保护。底部防护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汽车的底盘、变速箱和发动机,可以说发动机底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发动机底护板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导致发动机散热不良,其次是为了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通过一系列设计达到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避免出行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导致发动机损坏的汽车抛锚。但传统的发动机底护板普遍存在以下不足:1)中部密封性不强,具体表现在机油滤清器、机油阀部位直接采用大开口,路面的泥水容易溅入到发动机上;2)在机油滤清器、机油阀等部位直接为与护板本体成一体的密封结构,不便于后期的维护;3)护板本体与车辆的连接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松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与汽车连接较稳定、便于后期维修且能有效地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的发动机底护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所述护板本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所述护板本体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操作开口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护板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设置有三个所述定位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定位安装孔内设置有定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与车辆前悬挂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与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分别与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以及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分别与车辆右前翼子板支架以及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为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的直径为6mm,长度为16mm。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开口为机油滤清器操作开口、机油阀操作开口、变速箱油阀操作开口、水箱阀操作开口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护板本体上。优选地,所述护板本体的厚度为2.5mm。进一步地,所述护板本体的形状与发动机底盘的形状相匹配。本技术的发动机底护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护板本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该安装部设置在护板本体的前部、后部、左侧部和右侧部,且安装部上均设置有与车辆安装孔相对应的定位安装孔,护板本体通过自攻螺钉和定位安装孔与汽车安装,安装强度较高,稳定可靠。2、本技术的第一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与车辆前悬挂横梁连接,第二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与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连接,第三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置与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和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第四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与车辆右前翼子板支架以及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确保护板本体与车辆的安装稳定性。3、本技术的操作开口上均设置有盖板,有效地防止路面的泥水容易溅入到发动机上,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4、本技术的盖板与护板本体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维修和保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动机底护板与车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C方向剖视图;图5是图3中D-D方向剖视图图6是图3中E-E方向剖视图;图7是图3中F-F方向剖视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护板本体,2-第一安装部,3-第二安装部,4-第三安装部,5-第四安装部,6-定位安装孔,7-定位装置,8-车辆前悬挂横梁,9-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10-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11-车辆右前翼子板支架,12-操作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该发动机底护板由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该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所述护板本体1的厚度为2.5mm,所述护板本体1的形状与发动机底盘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护板本体1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1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继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护板本体1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2、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3、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2设置有四个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二安装部3设置有四个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三安装部4设置有两个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设置有三个定位安装孔6,所述定位安装孔6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定位安装孔6内设置有定位装置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2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与车辆前悬挂横梁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3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与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4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分别与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10以及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5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分别与车辆右前翼子板支架11以及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9固定连接。如图4-图7所示,所述定位装置7为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的直径为6mm,长度为16mm。继续如图1-图3所示,所述护板本体1上还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12,所述散热孔至少为一个,所述操作开口12包括机油滤清器操作开口、机油阀操作开口和变速箱油阀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开口12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护板本体1上。安装时,将发动机底护板的正面(与俯视图相对应的面)扣在发动机的下表面,接着将安装部位与车辆上的安装孔对应安装即可,维修时,打开盖板进行维修,维修结束后,再将盖板安装在操作开口上,本技术安装稳定,既能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又方便后期维修。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所述护板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1)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所述护板本体(1)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2)、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3)、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2)、所述第二安装部(3)、所述第三安装部(4)和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6),所述定位安装孔(6)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操作开口(12)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护板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所述护板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1)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所述护板本体(1)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2)、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3)、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2)、所述第二安装部(3)、所述第三安装部(4)和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6),所述定位安装孔(6)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操作开口(12)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护板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二安装部(3)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三安装部(4)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设置有三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安装孔(6)内设置有定位装置(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根山陈丁垚吴祥林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莘翔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