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26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包括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斜撑(7)及扇形立柱(8),所述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互相平行,所述第三立柱(6)垂直固定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所述斜撑(7)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两端;所述扇形立柱(8)设置在靠近中心线的所述第一立柱(4)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下部采用中横梁、下横梁及第三立柱连接,避免了采用整根方管,减轻重量,节约材料并且不用开设过线孔,简化了工序;采用了扇形立柱的弧形过渡,避免了尖角造成的安全隐患。

Monolithic structure of driving bridge frame crossbea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e axle beam of frame monolithic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upper beam (1), (2) in the beam and lower beam (3), the first column (4), second (5), column third column (6), (7) and fan bracing column (8), the the upper beam (1), (2) in the beam and lower beam (3)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third column (6) is fixed on the vertical beam (2) and beam (3); the brace (7)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beam (2) and the lower beam (3) at both ends; the fan-shaped column (8) is arranged near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irst column (4) outside. The beam of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nolithic structure beam, beam column connection and three, avoid the entire root tube, reduce weight, material saving and do not have holes, simplifying the process; the arc transition fan column, to avoid security risks caused by the sharp cor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
技术介绍
客车每个断面需要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保证车在正常行驶以及侧翻时的结构强度,因此汽车整车的底盘车架需要由横梁单片组装而成,这样设计也可以使得实际生产中将工序分的更为明确,生产更容易安排。但是目前客车生产中,横梁单片结构的横梁下部一般采用整根方管,重量较大,浪费材料,另外还有开设过线孔,工艺也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另外横梁单片上的立柱都采用矩形管,在车架焊接总成后车内留有尖角,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设计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免尖角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减轻重量,节约材料。技术方案: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包括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斜撑7及扇形立柱8,所述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互相平行,所述第三立柱6垂直固定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所述斜撑7为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两端;所述上横梁I为2个,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的上方,在所述上横梁I和中横梁2之间,从端部向中心线方向分别垂直固定I个所述第一立柱4、1个第二立柱5、1个第一立柱4;所述扇形立柱8也为2个,在靠近中心线的所述第一立柱4的外侧,左右对称分别固定安装I个所述扇形立柱8,所述扇形立柱8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I的顶端平齐;优选的,所述第三立柱6为均布的4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下部采用中横梁2、下横梁3及第三立柱6连接,避免了采用整根方管,减轻重量,节约材料并且不用开设过线孔,简化了工序;采用了扇形立柱8的弧形过渡,避免了尖角造成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横梁单片结构下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主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俯视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左视图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中扇形立柱主视图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中扇形立柱俯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4,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包括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斜撑7及扇形立柱8,所述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互相平行,所述第三立柱6为均布的4个,垂直固定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所述斜撑7为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两端;所述上横梁I为2个,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的上方,在所述上横梁I和中横梁2之间,从端部向中心线方向分别垂直固定I个所述第一立柱4、1个第二立柱5、1个第一立柱4;所述扇形立柱8也为2个,在靠近中心线的所述第一立柱4的外侧,左右对称分别固定安装I个所述扇形立柱8,所述扇形立柱8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I的顶端平齐。所述5、6所示为扇形立柱8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下部采用中横梁2、下横梁3及第三立柱6连接,避免了采用整根方管,减轻重量,节约材料并且不用开设过线孔,简化了工序;采用了扇形立柱8的弧形过渡,避免了尖角造成的安全隐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系统结构之内。【主权项】1.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I)、中横梁(2)、下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斜撑(7)及扇形立柱(8), 所述上横梁(I)、中横梁(2)、下横梁(3)互相平行,所述第三立柱(6)垂直固定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所述斜撑(7)为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两端; 所述上横梁(I)为2个,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的上方,在所述上横梁(I)和中横梁(2)之间,从端部向中心线方向分别垂直固定I个所述第一立柱(4)、1个第二立柱(5)、1个第一立柱(4);所述扇形立柱(8)也为2个,在靠近中心线的所述第一立柱(4)的外侧,左右对称分别固定安装I个所述扇形立柱(8),所述扇形立柱(8)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I)的顶端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立柱(6)为均布的4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包括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斜撑(7)及扇形立柱(8),所述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互相平行,所述第三立柱(6)垂直固定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所述斜撑(7)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两端;所述扇形立柱(8)设置在靠近中心线的所述第一立柱(4)的外侧。本技术横梁单片结构下部采用中横梁、下横梁及第三立柱连接,避免了采用整根方管,减轻重量,节约材料并且不用开设过线孔,简化了工序;采用了扇形立柱的弧形过渡,避免了尖角造成的安全隐患。【IPC分类】B62D21/00【公开号】CN205220794【申请号】CN201520864690【专利技术人】毕史波, 徐炎, 胡军 【申请人】浙江杭能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斜撑(7)及扇形立柱(8),所述上横梁(1)、中横梁(2)、下横梁(3)互相平行,所述第三立柱(6)垂直固定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所述斜撑(7)为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和下横梁(3)的两端;所述上横梁(1)为2个,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的上方,在所述上横梁(1)和中横梁(2)之间,从端部向中心线方向分别垂直固定1个所述第一立柱(4)、1个第二立柱(5)、1个第一立柱(4);所述扇形立柱(8)也为2个,在靠近中心线的所述第一立柱(4)的外侧,左右对称分别固定安装1个所述扇形立柱(8),所述扇形立柱(8)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1)的顶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史波徐炎胡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能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