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9569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包括齿轮泵、换向阀、分流阀、集流阀和溢流阀等,以特殊的关系连接起来。齿轮泵通过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驱动清淤车上装有的泥浆泵、输泥机、切割机、管道泵等工作部件进行工作,降低了噪音;由于清淤车的工况较恶劣,用电机容易出现漏电触电等危险,有齿轮泵替代电机也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是一种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污水管道的清淤车上,为了完成清淤作业,车上装有泥浆泵、输泥机、切割机、管道泵、卷管器等工作部件,为了驱动这些工作部件的动作,已有技术是在车上配备一台副发动机,带动一台大型发电机,利用发电机完成以上工作部件的动作。存在着高噪音、高危险及工作受电压不稳定影响。 申请人:通过用齿轮泵代替副发动机和大型发电机,以克服上诉缺陷。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通过齿轮泵驱动清淤车上装有的泥浆泵、输泥机、切割机、管道泵等工作部件的液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通过齿轮泵驱动清淤车上装有的泥浆泵、输泥机、切割机、管道泵等工作部件的液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齿轮泵,所述第一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过滤器的出油口连接,第一过滤器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一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P 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调速阀的A 口连接,第一单向调速阀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双向液压马达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马达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调速阀的A 口连接,第二单向调速阀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B 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T 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一压力表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皮带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皮带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离心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过滤器的出油口连接,第二过滤器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二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P 口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集流阀的P 口连接,第一集流阀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管道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集流阀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二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二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二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管道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三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三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三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T 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二压力表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三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过滤器的出油口连接,第三过滤器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三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P 口连接,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二集流阀的P 口连接,第二集流阀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马达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马达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B 口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泥浆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T 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二集流阀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马达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马达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B 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切割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三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三压力表通过油路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四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过滤器的出油口连接,第四过滤器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四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第四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P 口连接,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四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四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四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输泥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五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五液压马达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五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输泥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四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四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连接,第四压力表通过油路与第四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和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的换向操作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和第四齿轮泵的动力由清淤车的发动机通过全功率取力器提供。 进一步的,还包括回油滤清器,所述回油滤清器设置在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和第四溢流阀与油箱连接的油路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齿轮泵通过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驱动清淤车上装有的泥浆泵、输泥机、切割机、管道泵等工作部件进行工作,降低了噪音;由于清淤车的工况较恶劣,用电机容易出现漏电触电等危险,有齿轮泵替代电机也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图; 其中:1、油箱,2、第一过滤器,3、第一齿轮泵,4、第一单向阀,5、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6、第一单向调速阀,7、第一双向液压马达,8、第二单向调速阀,9、第一溢流阀,10、皮带机,11、离心机,12、第一压力表,13、第二过滤器,14、第二齿轮泵,15、第二单向阀,16、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7、第一集流阀,18、第一液压马达,19、第一管道泵,20、第二液压马达,21、第二管道泵,22、第三液压马达,23、发电机,24、第二溢流阀,25、第二压力表,26、第三过滤器,27、第三齿轮泵,28、第三单向阀,29、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30、第二集流阀,31、第二双向液压马达,32、泥浆泵,33、第三双向液压马达,34、切割机,35、第三溢流阀,36、第三压力表,37、第四过滤器,38、第四齿轮泵,39、第四单向阀,40、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41、第四液压马达,42、第一输泥机,43、第五液压马达,44、第二输泥机,45、第四溢流阀,46、第四压力表,47、回油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齿轮泵3,所述第一齿轮泵3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过滤器2的出油口连接,第一过滤器2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一齿轮泵3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4的进油口连接,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在在于:包括第一齿轮泵(3),所述第一齿轮泵(3)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过滤器(2)的出油口连接,第一过滤器(2)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一齿轮泵(3)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4)的进油口连接,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P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A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调速阀(6)的A口连接,第一单向调速阀(6)的B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双向液压马达(7)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马达(7)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调速阀(8)的A口连接,第二单向调速阀(8)的B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B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T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一溢流阀(9)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连接,第一溢流阀(9)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一压力表(12)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马达(7)的动力输出端与皮带机(1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皮带机(10)的动力输出端与离心机(1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齿轮泵(14)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过滤器(13)的出油口连接,第二过滤器(13)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二齿轮泵(1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15)的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15)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P口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A口通过油路与第一集流阀(17)的P口连接,第一集流阀(17)的A口通过油路与第一液压马达(18)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18)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一液压马达(18)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管道泵(19)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集流阀(17)的B口通过油路与第二液压马达(20)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二液压马达(20)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二液压马达(20)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管道泵(2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B口通过油路与第三液压马达(22)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三液压马达(22)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三液压马达(22)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2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T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二溢流阀(24)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15)的出油口连接,第二溢流阀(2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二压力表(25)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15)的出油口连接;第三齿轮泵(27)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过滤器(26)的出油口连接,第三过滤器(26)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三齿轮泵(27)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单向阀(28)的进油口连接,第三单向阀(28)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29)的P口连接,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29)的A口通过油路与第二集流阀(30)的P口连接,第二集流阀(30)的A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马达(31)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马达(31)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29)的B口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马达(31)的动力输出端与泥浆泵(3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29)的T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二集流阀(30)的B口通过油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马达(33)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马达(33)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三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29)的B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马达(33)的动力输出端与切割机(34)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三溢流阀(35)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单向阀(28)的出油口连接,第三溢流阀(35)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三压力表(36)通过油路与第三单向阀(28)的出油口连接;第四齿轮泵(38)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过滤器(37)的出油口连接,第四过滤器(37)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四齿轮泵(38)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单向阀(39)的进油口连接,第四单向阀(39)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40)的P口连接,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40)的A口通过油路与第四液压马达(41)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四液压马达(41)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四液压马达(41)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输泥泵(4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四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40)的B口通过油路与第五液压马达(43)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五液压马达(43)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1)连接,第五液压马达(43)的动力输入端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全液压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在在于:包括第一齿轮泵(3),所述第一齿轮泵(3)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过滤器(2)的出油口连接,第一过滤器(2)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一齿轮泵(3)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4)的进油口连接,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P 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调速阀(6)的A 口连接,第一单向调速阀(6)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双向液压马达(7)的一个压力油输送端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马达(7)的另一个压力油输送端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调速阀(8)的A 口连接,第二单向调速阀(8)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B 口连接,第一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5)的T 口通过油路与油箱⑴连接,第一溢流阀(9)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⑷的出油口连接,第一溢流阀(9)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⑴连接,第一压力表(12)通过油路与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马达(7)的动力输出端与皮带机(1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皮带机(10)的动力输出端与离心机(1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齿轮泵(14)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过滤器(13)的出油口连接,第二过滤器(13)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⑴连接,第二齿轮泵(1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15)的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15)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P 口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集流阀(17)的P 口连接,第一集流阀(17)的A 口通过油路与第一液压马达(18)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18)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一液压马达(18)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管道泵(19)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集流阀(17)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二液压马达(20)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二液压马达(20)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二液压马达(20)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管道泵(2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B 口通过油路与第三液压马达(22)的压力油输入端连接,第三液压马达(22)的压力油输出端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三液压马达(22)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2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三位四通气控液压换向阀(16)的T 口通过油路与油箱⑴连接,第二溢流阀(24)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15)的出油口连接,第二溢流阀(24)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二压力表(25)通过油路与第二单向阀(15)的出油口连接;第三齿轮泵(27)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第三过滤器(26)的出油口连接,第三过滤器(26)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I)连接,第三齿轮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事必达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