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开源专利>正文

通过液压管传输物体重力为动力的技术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888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1:48
一种通过液压管传输物体重力为动力的技术和装置。物体的左、右两边轮子通过分别压在路面左、右两边(或左、右轨道)上平放的若干受力板,下压与其连结为一体的活塞杆A,再挤压液压缸,将活塞杆B推伸出来,活塞杆B上的冠挤压液压管(由内、外两层构成的复合管,未受力时,外层为长条弹性管道,内层为与受力板相应的若干一端大、一端小的弹性短管构成),液压油在液压管内从内层的大端向小端单向流动,在会车处通过液压马达传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之后流到复线道路(轨道)下作相同设置的左、右两根液压管,流到并通过位于起点的液压马达,传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再流到原来的左、右两根液压管,如此封闭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能源领域,是通过液压管将物体重力传输为动力的技术和装置。
技术介绍
:重力在地球上而言,是物体被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是一种能源,可称重力能,是人类进行机械化最先使用的能源,如脚踏水车灌溉、脚踏碓舂米等古代就有。人们熟知的水能,是地球引力使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产生的能量,本质上是一种重力能。但现在人们列出能源类型时,却没有了重力能。在现代设施、设备和技术中已不使用重力能,重力能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已不被实际使用,重力能只有在专利技术、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出现。在已有专利申请文件提出的重力能利用技术方案中,要么是靠系统自身从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中获得能量,要么是在下坡路面,设挡板和齿条,车辆下坡推压挡板后的齿弧和齿条传动发电机,使重力直接转化为动力。也有的将水力、磁力辅助重力,转化为动力。在本人正在申请专利的“通过液压缸吸收重力能转化为动力的技术及装置”的专利技术中,可以完全从重力中获得能量,但不适用于轨道,建设成本较高,能量浪费较多。为解决目前重力能利用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重力能利用技术和装置,既可以在地面和路面,也可在轨道上吸收重力,还可降低成本,提高重力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表述清楚,分为基本方案和具体方案。基本方案:车辆(包括轨道和非轨道车)的重力通过其轮子压在位于道路(轨道)表面的受力板上,受力板又通过液压缸的活塞用重力挤压有弹性的液压管。液压管为复合式,外层未被挤压时为圆柱形长管,内层为若干未被挤压时为一端大、一端小的与受力板相应弹性短管,内层的大端与外层的内壁作无缝粘连。液压管被挤压时,液压油被从内层的大端挤向小端直至挤出内层,再进入下一个内层的大端。下个受力板受力时又将重力传输、挤压下个内层,液压油这样逐节接力挤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如需要调节、畜能可在两者之间设涡卷弹簧为媒介)。液压油流出液压马达后,通过复线的回线作相同设置的液压管并作相同运行流回原点,或通过普通管道空转、流回原点。液压油过原点后又按原来方式运转,如此封闭流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方案:1.1轨道的受力板及受力装置。轨道表面由若干合页连接而成,合页的轴面朝下并与轨道呈水平垂直,相邻合页的两片页板实际上为一体,活动的部位在活页的轴,车辆行驶时轮子压在合页的轴的背上,轴被往下压着一平放的方形板块,方形板块是液压缸的液压缸上活塞杆。液压缸上活塞杆被压下挤液压油,液压油挤出位于液压缸下方的液压缸下活塞杆的冠,冠又挤压位于轨道下部的液压管,使液压油从液压管内层的大端方向流向小端方向。由于在合页的轴与液压缸的壳之间有复位弹簧,待车辆驶离,轮子从合页的轴的背上离开,复位弹簧即上推合页的轴复位,并连带液压缸下活塞杆的冠上提离开液压管。1.2一般道路受力板及受力装置。在路表横着道路平放着若干受力板,受力板的下面是液压缸,其处于液压缸的液压缸上活塞杆的顶端。受力板下面边缘与液压缸壳之间有复位弹簧。液压缸下活塞杆位于它的下边,这根液压缸下活塞杆的顶端为冠状。液压缸下活塞杆的下方为液压管。当车辆或其他物体在路上行驶时,其轮、履带或脚压在受力板上,受力板被压下移,受力板所在的液压缸上活塞杆也下移并挤进液压缸,使液压缸下活塞杆被挤推伸出并挤压液压管,使液压油从液压管内管的大端方向流向小端方向。当车辆或其他物体的轮、履带或脚压驶(走)离受力板,复位弹簧顶受力板复位。2.液压管并行与合并。(1)可在一般道路左、右两排轮子(或脚)所压的路线分别设置若干受力板——液压管装置,然后左、右分别受力,把液压油分别通过液压管分别或合流传输到液压马达,液压油流出液压马达合流或分流为左、右两道回流。(2)也可在一般道路设若干长条受力板同时受左、右两道相对位置的力,通过相应的液压装置挤压同一条液压管,即通过一条液压管把重力传输到液压马达。(3)轨道则以左、右分别设置若干受力板——液压管装置,以两条液压管传输液压油,然后分别或合流进入液压马达,液压油流出液压马达后又分别或分流为左、右两道回流。3.1复线轨道(道路)液压油的循环流动。复线轨道(道路)中一条轨道(道路)的液压油通过液压马达后,进入复线轨道(道路)的另一条轨道(道路)的液压管,以同样设置、同样运行将液压油传输给位于起点的液压马达。液压油通过位于起点的液压马达后,进入原轨道(道路)的液压管,如此如此封闭流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3.2单线轨道(道路)液压油的循环流动。单线轨道(道路)液压油通过液压管流到前端,通过液压马达后,进入普通管道空转回流到起点,进入原轨道(道路)的液压管,如此如此封闭流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4.4复线轨道(道路)的下坡段,为减少建设投资和能量浪费,可采取道路和轨道一样在表面设置若干片合页型受力板,合页轴置于连接部位之中,上下方向不凸出,只有两端凸出,套在轨道(道路)护板的拉槽之中,有复位弹簧支撑,只可上下移动;受力板直接压在液压管之上而无需液压缸及活塞杆;液压管结构与上述一样,但规格更大。当车轮压着受力板,受力板下移压在液压管上,液压油被挤压而向前流动;当车轮移开,合页轴在复位弹簧顶举下抬受力板(合页)复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用重力无污染不枯竭,利用原有道路不占用太多空间不煞风景不影响气候,不仅适用于一般道路,还可适用于轨道,且不用大量齿轮、齿条、链、带,还可提高能量利用率。附图说明四、附图说明图1.总体架构图说明:1.去向受力板;2.去向液压装置;3.去向液压管;4.去向液压管内管;5.去向液压马达;6.回向液压管;7.回向液压管内管;8.回向液压装置;9.回向受力板;10.回向液压马达。图2.轨道受力板平面图说明:1.轨道;2.合页页板;3.合页轴。图3.液压管侧面图说明:1.外管;2.内管。图4.轨道液压装置横截面图说明:1.受力板(合页页板);2.合页轴;3.液压缸上活塞杆;4.液压缸;5.复位弹簧:6.液压缸下活塞杆;7.液压管。图5.轨道液压装置侧剖面图说明:1.受力板;2.合页轴;3.合页轴承座;4.复位弹簧;5.液压缸上活塞杆;6.液压缸;7.液压缸下活塞杆;8..液压管。图6.道路液压装置横截面说明:1.受力板;2..复位弹簧;3.液压缸上活塞杆;4.液压缸;5.液压缸下活塞杆;6.液压管。图7.道路液压装置侧剖面图明:1.受力板;2.复位弹簧;3.液压缸上活塞杆;4.液压缸;5.液压缸下活塞杆;6.液压管外层;7.液压管内层。具体实施方式该技术方案及装置是由受力板、液压装置、液压管和液压马达构成的循环系统。图1中,去向部分,若干片去向受力板(1)平行排列,每块去向受力板(1)分别在对应的1个去向液压缸(2)上并有接触。去向液压缸(2)均在去向液压管(3)上并有接触,且每个去向液压缸(2)分别对应1个去向液压管内管(4)。去向液压管(3)与去向液压马达(5)的进油口对接,去向液压马达(5)排油口与回向液压管(6)对接,液压油从去向液压管(3)流出,流入去向液压马达(5)进油口,后从去向液压马达(5)排油口流出,再流入回向液压管(6)。回向部分结构及运行与去向部分相似,若干片回向受力板(9)平行排列,每块回向受力板(9)分别在对应的1个回向液压缸(8)上并有接触。回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610223052.html" title="通过液压管传输物体重力为动力的技术和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通过液压管传输物体重力为动力的技术和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源技术及装置。通过液压管传输物体的重力并转化为动力的技术及装置,其特征为:在道路、轨道表面平放若干受力板,受力板在相应活塞杆A的顶端,受力板被车轮压时下移,压活塞杆A下移挤压液压缸,压力将液压缸的另一活塞杆B推出,活塞杆B的冠挤压液压管,使液压管内的液压油单向流动,在道路、轨道交会处流入、通过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涡卷弹簧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之后液压油流入在复线的回路作相同设置的液压管,回流并通过位于起点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涡卷弹簧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之后液压油再流入原来的液压管,如此封闭循环.受力板下有复位弹簧,车轮移开受力板后,受力板即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源技术及装置。通过液压管传输物体的重力并转化为动力的技术及装置,其特征为:在道路、轨道表面平放若干受力板,受力板在相应活塞杆A的顶端,受力板被车轮压时下移,压活塞杆A下移挤压液压缸,压力将液压缸的另一活塞杆B推出,活塞杆B的冠挤压液压管,使液压管内的液压油单向流动,在道路、轨道交会处流入、通过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涡卷弹簧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之后液压油流入在复线的回路作相同设置的液压管,回流并通过位于起点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涡卷弹簧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之后液压油再流入原来的液压管,如此封闭循环.受力板下有复位弹簧,车轮移开受力板后,受力板即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技术及装置,其特征是:受力板与道路、轨道表面平行。轨道的受力板由若干合页连接而成,相邻合页的两片页板实际上为一体,合页的轴朝下并与轨道方向呈平面垂直,活动的部位在活页的轴,轴与液压缸的活塞杆为活动式接触.车辆行驶时轮子压在合页的轴的背上,轴往下压着液压缸的活塞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技术及装置,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开源
申请(专利权)人:韦开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