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386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杠主体、中网主体、前杠内衬右支架、前杠内衬左支架、中网装车右支架、中网装车左支架、中网装车中支架、中网防护条、右通风窗格栅、左通风窗格栅、通风窗右底座、通风窗左底座、中网支撑框、前杠内衬支架、前杠拖车盖、中网电眼支架、下护板、下护板内衬支架、右雾灯眉框、左雾灯眉框、前杠下防护条和前杠加强板。该前保险杠结构具有较高的防护性能,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是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汽车的前杠虽然都比较美观,但是不是很实用,而且安全性能也不是很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往往前杠损坏的都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汽车前杠防护性能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杠主体、中网主体、前杠内衬右支架、前杠内衬左支架、中网装车右支架、中网装车左支架、中网装车中支架、中网防护条、右通风窗格栅、左通风窗格栅、通风窗右底座、通风窗左底座、中网支撑框、前杠内衬支架、前杠拖车盖、中网电眼支架、下护板、下护板内衬支架、右雾灯眉框、左雾灯眉框、前杠下防护条和前杠加强板,中网主体通过中网装车右支架、中网装车左支架以及中网装车中支架固定安装在前杠主体外侧的中部,前杠内衬左支架和前杠内衬右支架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内侧的左右拐角处,中网防护条安装在中网主体与前杠主体之间的安装空隙处,通风窗左底座和通风窗右底座分别设置在前杠主体的左右两侧,左通风窗格栅和右通风窗格栅分别安装在通风窗左底座和通风窗右底座的窗口上方,中网支撑框安装在中网主体的上方,前杠内衬支架安装在前杠主体内侧的中部,前杠拖车盖安装在前杠主体的右下侧,中网电眼支架安装在中网支撑框的中部,下护板内衬支架安装在前杠主体中部的下侧,下护板安装在下护板内衬支架上,左雾灯眉框和右雾灯眉框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左右两侧的雾灯的边框上,前杠下防护条安装在下护板与前杠主体之间的安装缝隙处,前杠加强板固定安装在下护板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前杠内衬左支架和前杠内衬右支架分别对前杠主体的左右拐角处进行加固安装,加强了前杠主体的防护性能;(2 )采用中网防护条能够避免中网主体与前杠主体之间出现摩擦或直接挤压;(3)采用左通风窗格栅和右通风窗格栅分别安装在通风窗左底座和通风窗右底座的窗口上方,能够有效防止大的物体进入到左通风窗和右通风窗内;(4)采用中网支撑框能够进一步加固中网主体;(5)采用前杠内衬支架能够对前杠主体的中部进行加固安装;(6)采用下护板内衬支架能够对下护板进行加固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前杠的防护性能;(7)采用前杠下防护条能够避免下护板与前杠主体之间出现摩擦或直接挤压;(8)采用前杠加强板能够对下护板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了前杠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杠主体101、中网主体102、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前杠内衬左支架104、中网装车右支架105、中网装车左支架106、中网装车中支架107、中网防护条108、右通风窗格栅111、左通风窗格栅112、通风窗右底座113、通风窗左底座114、中网支撑框115、前杠内衬支架116、前杠拖车盖117、中网电眼支架118、下护板119、下护板内衬支架120、右雾灯眉框121、左雾灯眉框122、前杠下防护条124和前杠加强板125,其中,中网主体102通过中网装车右支架105、中网装车左支架106以及中网装车中支架107固定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外侧的中部,前杠内衬左支架104和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内侧的左右拐角处,中网防护条108安装在中网主体102与前杠主体101之间的安装空隙处,通风窗左底座114和通风窗右底座113分别设置在前杠主体101的左右两侧,左通风窗格栅112和右通风窗格栅111分别安装在通风窗左底座114和通风窗右底座113的窗口上方,中网支撑框115安装在中网主体102的上方,前杠内衬支架116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内侧的中部,前杠拖车盖117安装在前杠主体101的右下侦牝中网电眼支架118安装在中网支撑框115的中部,下护板内衬支架120安装在前杠主体101中部的下侧,下护板119安装在下护板内衬支架120上,左雾灯眉框122和右雾灯眉框121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左右两侧的雾灯的边框上,前杠下防护条124安装在下护板119与前杠主体101之间的安装缝隙处,前杠加强板125固定安装在下护板119上。 通过前杠内衬左支架104和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分别对前杠主体101的左右拐角处进行加固安装,加强了前杠主体101的防护性能;通过中网防护条108能够避免中网主体102与前杠主体101之间出现摩擦或直接挤压;通过左通风窗格栅112和右通风窗格栅111分别安装在通风窗左底座114和通风窗右底座113的窗口上方,能够有效防止大的物体进入到左通风窗和右通风窗内;通过中网支撑框115能够进一步加固中网主体102 ;通过前杠内衬支架116能够对前杠主体101的中部进行加固安装;通过下护板内衬支架120能够对下护板119进行加固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前杠的防护性能;通过前杠下防护条124能够避免下护板119与前杠主体101之间出现摩擦或直接挤压;通过前杠加强板125能够对下护板119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了前杠的防护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杠主体(101)、中网主体(102)、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前杠内衬左支架(104)、中网装车右支架(105)、中网装车左支架(106)、中网装车中支架(107)、中网防护条(108)、右通风窗格栅(111)、左通风窗格栅(112)、通风窗右底座(113)、通风窗左底座(114)、中网支撑框(115)、前杠内衬支架(116)、前杠拖车盖(117)、中网电眼支架(118)、下护板(119)、下护板内衬支架(120)、右雾灯眉框(121)、左雾灯眉框(122)、前杠下防护条(124)和前杠加强板(125),所述中网主体(102)通过中网装车右支架(105)、中网装车左支架(106)以及中网装车中支架(107)固定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外侧的中部,所述前杠内衬左支架(104)和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内侧的左右拐角处,所述中网防护条(108)安装在中网主体(102)与前杠主体(101)之间的安装空隙处,所述通风窗左底座(114)和通风窗右底座(113)分别设置在前杠主体(10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通风窗格栅(112)和右通风窗格栅(111)分别安装在通风窗左底座(114)和通风窗右底座(113)的窗口上方,所述中网支撑框(115)安装在中网主体(102)的上方,所述前杠内衬支架(116)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内侧的中部,所述前杠拖车盖(117)安装在前杠主体(101)的右下侧,所述中网电眼支架(118)安装在中网支撑框(115)的中部,所述下护板内衬支架(120)安装在前杠主体(101)中部的下侧,所述下护板(119)安装在下护板内衬支架(120)上,所述左雾灯眉框(122)和右雾灯眉框(121)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左右两侧的雾灯的边框上,所述前杠下防护条(124)安装在下护板(119)与前杠主体(101)之间的安装缝隙处,所述前杠加强板(125)固定安装在下护板(11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杠主体(101)、中网主体(102)、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前杠内衬左支架(104)、中网装车右支架(105)、中网装车左支架(106)、中网装车中支架(107)、中网防护条(108)、右通风窗格栅(111)、左通风窗格栅(112)、通风窗右底座(113)、通风窗左底座(114)、中网支撑框(115)、前杠内衬支架(116)、前杠拖车盖(117)、中网电眼支架(118)、下护板(119)、下护板内衬支架(120)、右雾灯眉框(121)、左雾灯眉框(122)、前杠下防护条(124)和前杠加强板(125),所述中网主体(102)通过中网装车右支架(105)、中网装车左支架(106)以及中网装车中支架(107)固定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外侧的中部,所述前杠内衬左支架(104)和前杠内衬右支架(103)分别安装在前杠主体(101)内侧的左右拐角处,所述中网防护条(108)安装在中网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