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937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挤出到移动冷却体上的熔融薄片状体的整个宽度赋予适宜量的电荷,可使熔融薄片状体密接于移动冷却体进行适宜冷却的薄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该薄片的制造装置具有:挤出具有0.3×10↑[8](Ω.cm)以上的熔融电阻率值的热塑性树脂的挤出机(3)、移动冷却体(5)、带状电极(10),其中,还设有:在将电极中央部(12)拉伸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对其支承的中央部支承部件(24)、在使电极耳部(13)移向薄片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下对其支承的耳部支承部件(26)、调节电极耳部(13)的位移量(X)的一对位移量调节机构、驱动带状电极(10)沿着熔融薄片状体的(4a)的宽度方向(α)移动的移动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其通过从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形成熔融状态并呈薄片状挤出,再使该熔融薄片状体与移动冷却体密接(紧密接触)来冷却,从而制造具有均匀厚度并且表面缺陷少的薄片。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通过从挤出机的T模等在移动冷却体上将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呈薄片状挤出并高效地冷却,来形成具有均匀的厚度以及宽度尺寸的薄片,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通过对沿着移动冷却体配置的丝状或刀刃状的电极施加高电压,而对熔融薄片状体施加静电而使其与移动冷却体密接。在如这样的利用丝状或刀刃状的电极来使熔融薄片状体静电密接于移动冷却体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设定在25m/min左右的较低的速度,能够使熔融薄片状体适宜地密接于移动冷却体,从而来高效地冷却。并且,为了在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设定在40m/min左右的较高的速度的情况下,能够使熔融薄片状体适宜地密接于移动冷却体而来高效地冷却,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那样,从针状、锯齿状、丝状或刀刃状的电极,对上述熔融薄片状体流光电晕放电来赋予其较多电荷,使该熔融薄片状体静电密接于移动冷却体。另外,例如专利文献3所示,作为对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熔融薄片状体赋予静电的电极,使用至少一边形成为锯状的金属箔带,通过将金属箔带的一部分架在上述熔融薄片状体的横截方向(宽度方向)上来使用,连续或断续地去掉使用完的金属箔带部分,并且供给未使用金属带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因升华物等杂质附着于电极等而引起的熔融薄片状体接触不良的产生。另外,例如专利文献4所示,公知的是,通过在聚酯树脂中含有碱金属、碱土类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将构成熔融薄片状体的热塑性树脂的熔融电阻率设定在较低的值的情况下,通过对电极施加高电压使熔融薄片状体静电密接于移动冷却体,可以使在冷却熔融薄片状体时的上述移动冷却体的移动速度高速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37-61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6-10593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283124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3-40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使用了丝状或刀刃状的电极的静电密接法中,如果使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大于等于25m/min来使其高速化,则由于存在通过在移动冷却体的表面产生的伴随流而形成的空气膜,所以熔融薄片状体相对于移动冷却体的密接性不充分,不利于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冷却作用,其结果是在熔融薄片状体被充分冷却之前,其开始结晶化而透明性下降,并且在薄片的表面容易产生气泡状或筋状的缺陷,且还有因熔融薄片状体没有被均匀冷却而引起的薄片的厚度容易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在使用丝电极或刀刃状的电极进行暗电流或电晕放电的静电密接方式中,由于从电极流入熔融薄片状体的电流值很微小,所以不管执行控制对电极的施加电压的电压控制、或者执行控制从电极向熔融薄片状体的通电电流的电流控制中哪一个,薄片的成形状况都没有大的差别。对此,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那样,在进行流光电晕放电的情况下,由于从电极向熔融薄片状体流通有大电流,如果执行对上述电极的施加电压的控制,则即使在稍微使电压变化的情况下,上述通电电流也有可能产生很大变化,根据上述电压控制方式,有个问题是,熔融薄片状体相对于移动冷却体的密接力显著变化,薄片的厚度变化变大,并且与此对应,薄片宽度也容易变化。另一方面,在进行上述流光电晕放电的情况下,如果执行控制从电极向熔融薄片状体的通电电流的电流控制,则在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一定的正常生产时,能够使熔融薄片状体的密接力稳定而制造具有均匀膜厚的薄片。但是,如果在熔融薄片状体从挤出机的挤出速度显著变化、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变化的薄片的生产开始时等,执行将从电极向熔融薄片状体的通电电流控制成一定值的定电流控制,则有个缺陷是对应于上述牵引速度的变化,放电状态变得极其不稳定。即,如果上述移动冷却体对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变化,则与此对应,熔融薄片状体相对于移动冷却体的接触点移动,并且,上述电极与熔融薄片状体之间的距离变化,在该状态下如果执行将从上述电极向熔融薄片状体的通电电流控制成一定值的定电流控制,则有个问题是有可能施加于电极的电压极度上升而产生火花放电,并产生熔融薄片状体断裂、或者移动冷却体损坏等弊端。另外,如果上述牵引速度以及施加电压变化,则熔融薄片状体在接触移动冷却体之前在空中容易振动,由此有个弊端是上述放电状态变得更不稳定。为了防止这样的弊端,也考虑了在熔融薄片状体的牵引速度显著变化的薄片的生产开始等时,对应于上述牵引速度的变化频繁地调整通电电流,但有个问题是适宜地调整该通电电流极其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做出的专利技术,其提供一种,其通过在移动冷却体上沿被挤出的熔融薄片状体的整个宽度对其赋予适宜量的电荷,使熔融薄片状体密接于移动冷却体来适宜地冷却,能够以高速适宜地制造具有均匀厚度的薄片。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流光电晕放电方式的静电密接法中,能够使熔融薄片状体密接于移动冷却体来高效地对其冷却,只限定于熔融电阻率值为小于等于6.0×106(Ω·cm)的聚酰胺系树脂等,对于具有例如0.4×108(Ω·cm)左右的熔融电阻率值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不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电晕放电。即,上述流光电晕放电,在适度地选择其条件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放电,与通过辉光电晕放电使熔融薄片状体静电密接于移动冷却体的现有装置相比,熔融薄片状体流通有大电流,由此,能够使熔融薄片状体牢固地静电密接于移动冷却体。反之,在原材料的熔融电阻率值高的情况下,有个问题是在进行上述流光电晕放电时流通有过剩的电流,容易产生火花放电,难以进行稳定的流光电晕放电。特别地,在熔融薄片状体的宽度尺寸大,例如具有500mm以上的宽度尺寸的情况下,难以在熔融薄片状体的左右两侧边部(薄片耳部)产生流光电晕放电,有个问题是薄片耳部相对于移动冷却体的密接力变弱,容易产生气泡状或筋状的缺陷。专心调查其原因的结果是,判断出是因为如果熔融薄片状体的宽度尺寸大,则在熔融薄片状体接触于移动冷却体时,大量的空气被从其中央部向外侧挤出,由此,熔融薄片状体的耳部以浮起的方式卷曲。如上述那样,如果通过熔融薄片状体的耳部向上方卷曲,对于移动冷却体的接触点与中央部相比移到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则对位于熔融薄片状体的中央部与移动冷却体接触的位置来配置电极的情况下,在上述薄片耳部的接触点不能适宜地产生流光电晕放电,因此,上述耳部相对于移动冷却体的静电密接力下降,空气被卷入熔融薄片状体与移动冷却体之间,不利于冷却作用。另外,为了提高上述薄片耳部的密接性,也考虑了在熔融薄片状体的耳部与移动冷却体的接触点的附近,通过使电极靠近熔融薄片状体减小两者的间隙,使赋予熔融薄片状体的电荷量增大,但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有个问题是因为电极与移动冷却体过于接近,在两者间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若降低赋予熔融薄片状体的耳部的电荷量则又会进一步降低薄片耳部的密接力。而且,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示,在使由金属箔带构成的电极沿着熔融薄片状体的宽度方向连续或断续地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将电极的移动驱动装置配置在熔融薄片状体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的制造装置,包括:挤出机,其使具有大于等于0.3×10↑[8]Ω.cm的熔融电阻率值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熔融状态并呈薄片状挤出,和移动冷却体,其冷却从该挤出机挤出的熔融薄片状体;另外,沿着熔融薄片状体相对于移动冷却体的接触点配置具有5μm~200μm的厚度且在前端部设置具有大于等于0.1mm的突出量的多个突部的带状电极,通过从上述带状电极对熔融薄片状体进行流光电晕放电,而使熔融薄片状体静电密接于移动冷却体,其中,还具有:中央部支承部件,其以沿着上述熔融薄片 状体的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对位于上述熔融薄片状体的中央部侧的带状电极的中央部进行支承;耳部支承部件,其以比电极中央部更移向熔融薄片状体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对位于上述熔融薄片状体的两侧边部侧的带状电极的耳部进行支承; 一对位移量调节机构,其调节电极耳部向上述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移量;移动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从被设置于移动冷却体的一侧端部侧的输出部输出的带状电极在被设置于移动冷却体的另一侧端部侧的卷取部卷取,驱动带状电极沿着熔融薄片状体的宽度方向 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干雄竹内邦夫白枝照基桥本好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