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7315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用换挡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包括拨叉主体,在拨叉主体上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拨动齿套的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在拨叉主体上连接设有连接部,在连接部上固定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和第一拨动部及第二拨动部同步拨动齿套的辅助拨动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换挡时对齿套拨动的稳定性,防止了齿套的偏摆,避免了卡滞、停顿现象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用换挡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包括拨叉主体,在拨叉主体上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拨动齿套的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在拨叉主体上连接设有连接部,在连接部上固定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和第一拨动部及第二拨动部同步拨动齿套的辅助拨动部。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换挡时对齿套拨动的稳定性,防止了齿套的偏摆,避免了卡滞、停顿现象的发生。【专利说明】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用换挡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的结构中,主要包括包括拨叉主体,拨叉主体呈半圆弧形,在其半圆弧形的两个侧弧形臂上,设有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在使用时,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嵌入到齿套的外部凹槽内,以实现拨叉主体对齿套的轴向移动拨动。该结构的使用,在车辆换挡而对齿套拨动时,由于齿套受到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拨动力不平衡性,容易造成齿套的偏摆,导致卡滞、停顿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换挡手感及整车换挡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换挡时为齿套提供稳定的换挡拨动力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包括拨叉主体,在拨叉主体上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拨动齿套的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在拨叉主体上连接设有连接部,在连接部上固定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和第一拨动部及第二拨动部同步拨动齿套的辅助拨动部。通过增设辅助拨动部,增加了对齿套拨动时的辅助拨动力,提高了齿套被拨动后的运动稳定性,防止了齿套的偏摆,避免了卡滞、停顿现象的发生。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齿套的径向线通过辅助拨动部、第一拨动部及第二拨动部围成的区域。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各个拨动部整体对齿套拨动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齿套被拨动时的偏摆。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所述的辅助拨动部为一个。将辅助拨动部设置为一个,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加工的难度。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辅助拨动部与第一拨动部、第二拨动部围成的区域为等腰三角形。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辅助拨动部和第一拨动部、第二拨动部之间的拨动力相同,使各个拨动部的整体拨动力更加稳定。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连接部为沿齿套周向设置的、与拨叉主体形成闭合连接的半环形。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连接部一端与拨叉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拨叉本体可拆卸连接。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换挡时对齿套拨动的稳定性,防止了齿套的偏摆,避免了卡滞、停顿现象的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拨叉主体;11、环形臂;12、连接孔;13、第一拨动部;14、第二拨动部;15、插装槽;16、固定销;17、安装销;18 ;安装孔;2、齿套;3、连接部;31、插装部;32、连接通孔;33、辅助拨动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由图1所示,其包括拨叉主体1,拨叉主体I的整体成半圆环形,在其两个环形臂11的交汇处设有与图中未示出的拨叉轴相连的连接孔12,在每个环形臂11上,分别设有第一拨动部13和第二拨动部14,第一拨动部13和第二拨动部14具有相同的结构,其能够嵌入到如下描述的齿套2外部环状凹槽内,以实现与齿套的结合并进一步对齿套2进行拨动。在拨叉主体I上连接设有连接部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为沿齿套2周向设置的、与拨叉主体I形成闭合连接的半环形,为了实现连接部3与拨叉主体I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的两端分别设有插装部31,在各插装部31上分别设有连接通孔32,相应的,在拨叉主体I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设有呈吊耳状的、供插装部31插入的插装槽15,在构成插装槽15两侧的槽壁上,设有安装孔18 ;其中,连接部3 —端的插装部31插入到插装槽15内后,通过一个贯穿安装孔18与连接通孔32的固定销16,实现拨叉主体I与连接部3的铰接,这样,连接部3可以以固定销16为轴,相对拨叉主体I进行转动;连接部3另一端的插装部31插入到插装槽15内后,通过一个安装销17实现拨叉主体I和连接部3于此处的固连。在连接部3上固定设有辅助拨动部33,本实施例中,辅助拨动部33为一个,且与第一拨动部13的结构相同,辅助拨动部33设置在第一拨动部13、第二拨动部14连线的中垂线上,三者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在安装使用时,由图2所示,先将安装销17拔出,以使此处的插装部与拨叉本体脱离连接,此时,连接部3以固定销16为轴转动,使连接部3与拨叉本体I形成的闭合环状打开,将齿套2装入,此时,第一拨动部13、第二拨动部14分别嵌入到齿套2的凹槽内,再将连接部3的打开端通过安装销17连接,即可将辅助拨动部33也嵌入到凹槽内。此时,齿套2的径向线L (图中仅示出了其中一条)通过第一拨动部13、第二拨动部14以及辅助拨动部33围成的等腰三角形区域,其整体提高了对齿套2拨动时的拨动力稳定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包括拨叉主体,在拨叉主体上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拨动齿套的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其特征在于:在拨叉主体上连接设有连接部,在连接部上固定设有与齿套相结合以和第一拨动部及第二拨动部同步拨动齿套的辅助拨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特征在于:齿套的径向线通过辅助拨动部、第一拨动部及第二拨动部围成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拨动部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拨动部与第一拨动部、第二拨动部围成的区域为等腰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为沿齿套周向设置的、与拨叉主体形成闭合连接的半环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变速器换挡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一端与拨叉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拨叉本体可拆卸连接。【文档编号】F16H63/32GK203560421SQ201320609910【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专利技术者】乔彦辉, 刘建国, 马飞, 梁学礼, 贾玉灵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彦辉刘建国马飞梁学礼贾玉灵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