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230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包括透明基底和设于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由导电丝线交叉连接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包括若干闭合的网格单元,围成每一所述网格单元的导电丝线部分构成网格单元的边线,所述网格单元的至少一边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为波形,所述波形的振幅不大于80μm,并且波长不小于振幅的4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其在用于触控屏而加装在液晶显示器上时,可以有效减少导电丝线与液晶显示器中的黑色遮光矩阵的周期叠加,从而有利于减弱莫尔条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包括透明基底和设于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由导电丝线交叉连接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包括若干闭合的网格单元,围成每一所述网格单元的导电丝线部分构成网格单元的边线,所述网格单元的至少一边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为波形,所述波形的振幅不大于80μm,并且波长不小于振幅的4倍。本技术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其在用于触控屏而加装在液晶显示器上时,可以有效减少导电丝线与液晶显示器中的黑色遮光矩阵的周期叠加,从而有利于减弱莫尔条纹。【专利说明】—种透明导电膜
本技术涉及导电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透光率的一种薄膜,目前透明导电膜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触控面板领域,透明导电膜通常作为感应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元件而应用于触摸屏的制作。一般地,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及设于透明基底上的导电层。目前,ITO(氧化铟锡)层是透明导电膜中导电层的主要材料。然而,铟是一种昂贵的金属材料,因此以ITO作为导电层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触摸屏的成本;此外,ITO导电层在图形化工艺中,需对镀好的整面ITO膜进行蚀刻,以形成ITO图案,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在此工艺中,大量的ITO膜被蚀刻掉,造成了大量的贵金属浪费及污染。现有技术中兴起的另一类透明导电膜以导电网格作为其导电层,其中导电网格是由交叉的直线状导电丝线所形成的形状规则的网格,如正方形,菱形,六边形等,这种透明导电膜贴附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 isplay, IXD)表面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莫尔条纹,从而影响用户的视觉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LCD的像素单元是形状规则的矩形单元,像素之间是形状规则且成周期性分布的黑色遮光矩阵(Black matrix, BM),而透明导电膜的周期性不透光网格线条会与LCD的遮光矩阵形成周期性遮蔽,进而在宏观上表现为莫尔条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在用于液晶显示器时能够有效避免莫尔条纹的产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和设于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由导电丝线交叉连接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包括若干闭合的网格单元,围成每一所述网格单元的导电丝线部分构成网格单元的边线,所述网格单元的至少一边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为波形,所述波形的振幅不大于80 μ m,并且波长不小于振幅的4倍。本技术所述导电丝线所呈现的波形的波长与振幅的关系选择为波长不小于4倍振幅的数值,从而使导电丝线呈曲线状的同时不影响其整体延伸方向,并且保证相邻导电丝线的有效线距,该透明导电膜在用于触控屏而加装在液晶显示器上时,可以有效减少导电丝线与液晶显示器中的黑色遮光矩阵的叠加,从而减弱莫尔条纹。进一步地,所述网格单元为所述导电丝线交叉连接形成的最小网格状单元。在本技术具体方案中,所述网格单元的整体形状,即,所述网格单元的边线的中轴线所围成的形状可以是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六边形等。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所述波形包括至少1/2个周期的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网格单元的至少一边线的波形在其延伸方向上包括两个以上不相同的振幅和/或波长。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所述网格单元两条以上的边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为波形,并且至少有两条边线的波形具有不相同的振幅和/或波长。上述结构有利于破坏网格单元的局部一致性,有利于消减莫尔条纹,但在导电网格周期排列均匀时,不影响导电膜的整体一致性。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每一所述网格单元中,相邻边线的交点位于所述相邻边线的波形的平衡位置上。此结构有利于保证所述导电网格的均一性。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所述导电丝线的材质为导电金属、碳纳米管、石墨烯或导电高分子;所述透明基底的材质为热塑性材料,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表面设有网格状凹槽,所述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在本技术具体方案中,所述网格状凹槽可以通过压印等方式形成于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并且可以根据对导电层网格形状的要求将所述网格状凹槽压印成预设形状。进一步地,可以使用刮涂等技术在所述网格状凹槽中填充导电材料,然后进行烧结,从而形成所述弯曲状导电丝线。本技术在形成导电层时无需进行蚀刻,不仅制造工艺简单,而且还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进一步地,在设有所述网格状凹槽的透明基底一侧表面上,所述网格状凹槽以外区域的面积占所述透明基底一侧表面面积的80%以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其还包括设于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的透明聚合物层,所述透明聚合物层远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表面设有网格状凹槽,所述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进一步地,在设有所述网格状凹槽的透明聚合物层一侧表面上,所述网格状凹槽以外区域的面积占所述透明聚合物层一侧表面面积的80%以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所述网格状凹槽的宽度为500nm?ΙΟμπι,并且深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I。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所述网格状凹槽的底部为非平面结构,所述非平面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V字形和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具体方案中,所述非平面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V字形和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单个V字形、单个圆弧形、多个V字形组合形成的规则锯齿状或多个圆弧形组合形成的波浪状等。此结构可以增大导电丝线与凹槽底壁的接触面积,增大导电丝线与凹槽底壁的粘附力,其次还可以减弱导电丝线于凹槽底壁处的光线反射,降低导电丝线的可见度。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其还包括设于所述导电层上的透明保护层。进一步地,所述透明保护层的材质为紫外光固化胶、压印胶或聚碳酸酯。本技术所述透明保护层能够有效防止所述导电层被氧化或被外界杂质污染。本技术方案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层包括由导电丝线交叉连接形成的导电网格,其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此外其用于液晶显示器时能有效避免莫尔条纹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效果。2、本技术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导电材料制造导电层,并且在制造时无需进行蚀刻,不仅避免了传统制造工艺中的贵金属浪费及污染,还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含嵌入式导电层的透明导电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含嵌入式导电层的透明导电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含非嵌入式导电层的透明导电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a_4g为几个实施例的导电层网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a_5e为几个实施例的用于收容透明导电膜导电网格的网格状凹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含透明保护层的透明导电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含透明保护层的透明导电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底和设于所述透明基底至少一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由导电丝线交叉连接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包括若干闭合的网格单元,围成每一所述网格单元的导电丝线部分构成网格单元的边线,所述网格单元的至少一边线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为波形,所述波形的振幅不大于80μm,并且波长不小于振幅的4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运戴叶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