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200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线束(9)构造成包括高压导电路径(15)和设置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端部上的端子。高压导电路径(15)设置有:高压电线(21),该高压电线(21)包括导体(19)和第一绝缘体(20);高压螺旋电线(22),该高压螺旋电线(22)设置成覆盖高压电线(21);第二绝缘体(23),该第二绝缘体(23)覆盖高压螺旋电线(22);电磁屏蔽部件(24),该电磁屏蔽部件(24)设置成覆盖第二绝缘体(23);和护套(25),该护套(25)覆盖电磁屏蔽部件(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导电路径和一种线束。
技术介绍
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线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设置成连接电池和逆变器单元,并且包括分别作为正电路和负电路的两个高压导电路径。在该线束中,两个高压导电路径并排(平行)布设。此外,两个高压导电路径以沿着预定路径进行弯曲的方式布设。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10-01286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线束中,高压导电路径用于传送驱动系统的电力,因而,由粗电线制成。此外,两个高压导电路径并排布设,因而,产生了下面的问题。具体地,由于两个粗电线并排布设,所以存在必须确保两个电线在宽度方向上的布设空间的问题。此外,由于两个粗电线并排布设,所以存在在弯曲方向上产生制约,因而对路径形成带来影响。已经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实现空间节省并且有助于路径形成的一种高压导电路径和一种线束。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包括: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一个导体;设置在一个导体的外侧上的第一绝缘体;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另一个导体,另一个导体设置在第一绝缘体的外侧上,和设置在另一个导体的外侧上的第二绝缘体。另一个导体由金属线材制成,并且通过螺旋缠绕金属线材而形成为筒状。金属线材的定位成互相邻接的部分以互相对置的侧端面互相进行接触的方式构造。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正极电路和负极电路包含在单一构造中,因而,与两个高压导电路径并排设置的情况相比,该高压导电路径能够实现空间节省。在该高压导电路径中,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一个导体布置在内侧,并且另一个导体布置在外侧。布置在外侧的另一个导体具有通过螺旋缠绕金属线材而形成的柔性结构。利用这样的柔性结构,容易形成预期的形状。换句话说,有助于路径形成。例如,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同心布置。当正极侧电流供给到正极导体,并且负极侧电流在与正极侧电流供给到正极导体相反且平行的方向上供给到负极导体时,从每个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结果,消除了从高压导电路径产生的磁场。换句话说,能够实现磁场屏蔽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或包括该高压导电路径的线束中,不存在噪音的影响施加到邻接高压导电路径的其它导电路径或装备上的情况。另外,另一个导体能够吸收在一个导体中产生的热,并且在整个另一个导体上方分散这些热,或者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这些热传送到一个导体。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中,金属线材包括具有互相不同的截面形状的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另一个导体通过螺旋缠绕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形成,并且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的定位成交替地互相邻接的部分以互相对置的侧端面进行互相接触的方式构成。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另一个导体通过螺旋缠绕具有互相不同的截面形状的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而形成。由于构成另一个导体的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具有互相不同的截面形状,所以在弯曲另一个导体时,能够在另一个导体的弯曲形状上产生不同。利用在弯曲形状上的不同,在互相邻接的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的侧部之间难以产生间隙。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还包括连接到另一个导体的端子的端部端子。该端部端子包括:内端端子,该内端端子定位在端子的内侧,并且与金属线材的内表面进行接触;外端端子,该外端端子定位在端子的外侧,并且与金属线材的外表面进行接触;和用于外部连接的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与内端端子和外端端子中的一个端部端子连续地设置。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包括内端端子和外端端子的端部端子,能够对布置在外侧的另一个导体的端子设置用于外部连接的端部端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还包括:电磁屏蔽部件,该电磁屏蔽部件设置在第二绝缘体的外侧;和护套,该护套设置在电磁屏蔽部件的外侧。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磁屏蔽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电磁屏蔽效果。高压导电路径具有能够实现大屏蔽效果的构造和结构。这里,正极导体、负极导体和电磁屏蔽部件形成大致同轴的三层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包括如上所述的高压导电路径。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包括能够实现空间节省并且有助于路径形成的高压导电路径的线束。根据本专利技术,正极电路和负极电路包含在通过螺旋缠绕金属线材而形成的单线构造和结构中,以赋予柔韧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能够实现空间节省或有助于路径形成的效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存在能够对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的另一个导体提供更好的结构的效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存在能够对连接到端子的端部端子提供更好的结构的效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存在能够提高屏蔽效果的效果。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存在能够提供更好的线束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的视图。图1A是示出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1B是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的构造图(第一实施例)。图2是示出端部端子连接结构的说明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的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的视图。图3A是示出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3B是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的构造图(第二实施例)。参考标记列表1:混合动力车辆2:发动机3:电机单元4:逆变器单元5:电池6:发动机室7:车辆后部8:高压线束9:线束10:中间部11:车体底板12:接线块13:后端14:前端15:高压导电路径16、17:端部端子18:导电路径保护部件19:导体(正极导体,一个导体)20:第一绝缘体21:高压电线22:高压螺旋电线(负极导体,另一个导体)23:第二绝缘体24:电磁屏蔽部件25:护套26:金属线材27:第一金属线材28:第二金属线材29:接触部30:电接触部31:电线连接部32:导体压接部33:覆盖物压接部34:内端端子35:外端端子36:电接触部41:线束42:高压导电路径43:金属管具体实施方式构成线束的高压导电路径包括单线构造的正极电路和负极电路。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一个导体布置在内侧,并且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另一个导体布置在外侧。另一个导体通过螺旋缠绕金属线材而形成为筒状。[第一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的视图。图1A是示出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1B是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的构造图。此外,图2是示出端部端子连接结构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性地描述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用在混合动力车辆(注意,也可以使用电动车辆)中的实例。在图1A和图1B中,参考标号1表示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1是指通过混合发动机2和电机单元3的两种动力来驱动的车辆。来自电池5(电池组)的电力适于经由逆变器单元4供给到电机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在前轮等所在的发动机室6中。此外,电池5安装在后轮等所在的车辆后部7中。此外,电池5可以安装在位于发动机室6的后方的车辆室中。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通过已知的高压线束8互相连接。此外,电池5和逆变器单元4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线束9互相连接。线束9用作高压线束。线束9的中间部10布设在车体底板11的地面侧。此外,中间部10沿着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压导电路径和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导电路径,包括: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一个导体;第一绝缘体,该第一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一个导体的外侧上;所述正极导体和所述负极导体中的另一个导体,该另一个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外侧上;和第二绝缘体,该第二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另一个导体的所述外侧上,其中,所述另一个导体由金属线材制成,并且通过螺旋缠绕所述金属线材而形成为筒状;并且所述金属线材的定位成互相邻接的部分在互相对置的侧端面处互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25 JP 2011-1615111.一种高压导电路径,包括:正极导体和负极导体中的一个导体;第一绝缘体,该第一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一个导体的外侧上;所述正极导体和所述负极导体中的另一个导体,该另一个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外侧上;和第二绝缘体,该第二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另一个导体的外侧上,其中,所述另一个导体由金属线材制成,并且通过螺旋缠绕所述金属线材而形成为筒状;并且所述金属线材定位成互相邻接的部分在互相对置的侧端面处互相接触,所述金属线材包括第一金属线材和第二金属线材,该第二金属线材具有与所述第一金属线材的截面形状不同的截面形状,所述另一个导体通过螺旋缠绕所述第一金属线材和所述第二金属线材而形成,并且所述第一金属线材和所述第二金属线材定位成交替互相邻接的部分在互相对置的侧端面处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遠山栄一桥泽茂美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