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729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载补油阀,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其结构包括带有溢流口、进油口、单向阀孔的过载补油阀阀体,带有锥阀孔、泄油口的锥阀座,过载补油阀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溢流孔,其通过将单向阀座与过载补油阀阀体集成在一起,并将单向阀直接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上;在过载补油阀阀体的进油口和溢流口的外围分别装有滤油罩;使得过载补油阀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紧凑易加工,并可省材省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载补油阀,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的多路阀用过载补油阀,阻尼单向阀中间有一个非常小的阻尼孔,锥滑阀与锥阀座之间间隙较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阻尼孔非常容易被液压系统中污染颗粒堵塞,锥滑阀非常容易被液压系统中污染颗粒堵塞卡住,从而引起过载补油阀性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其把单向阀座与过载补油阀阀体集成在一起;在过载补油阀阀体的进油口和溢流口的外围分别装有滤油罩,使得过载补油阀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紧凑易加工,并可省材省料。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包括带有溢流口、进油口、单向阀孔的过载补油阀阀体,带有锥阀孔、泄油口的锥阀座,过载补油阀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溢流孔;所述的锥阀座通过螺纹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内,锥滑阀与锥阀座的前端滑动配合,锥滑阀与锥阀座之间装有组合密封圈,所述的锥滑阀通过锥滑阀回位弹簧与过载补油阀阀体配合在一起,锥滑阀内装有阻尼单向阀,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装配在锥阀座与阻尼单向阀之间,将阻尼单向阀压在锥滑阀上,阻尼单向阀内开有阻尼孔,调压螺钉通过螺纹安装在锥阀座内,锥阀通过调压弹簧与锥阀座的锥阀孔配合装配在一起,备紧螺母将调压螺钉与锥阀座紧紧固定在一起,在备紧螺母的外侧装有保护帽和铅封,单向阀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的单向阀孔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与单向阀之间装有单向阀回位弹簧,在进油口外侧装有进油口滤油罩,在溢流口外侧装有溢流口滤油罩。过载补油阀通过螺纹与多路阀阀体装配在一起,在多路阀阀体与过载补油阀阀体之间装有组合密封圈和O形密封圈。单向阀与过载补油阀阀体在同一轴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把单向阀座与过载补油阀阀体集成在一起,使得该过载补油阀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紧凑易加工,并可省材省料;在过载补油阀阀体的进油口和溢流口的外围分别装有滤油罩,可以过滤油液中的污染颗粒,可以大大降低污染引起故障的发生几率,增强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备紧螺母;2、调压螺钉;3、锥阀座;4、调压弹簧;5、锥阀;6、锥阀孔;7、锥滑阀;8、溢流口滤油罩;9、过载补油阀阀体;10、进油口滤油罩;11、进油口 ;12、单向阀回位弹簧;13、单向阀;14、多路阀阀体;15、组合密封圈;16、单向阀孔;17、阻尼单向阀;18、阻尼孔;19、O形密封圈;20、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21、溢流口 ;22、锥滑阀回位弹簧;23、O形密封圈;24、组合密封圈;25、泄油口 ;26、0形密封圈;27、保护帽;28、铅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 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方案包括带有溢流口 21、进油口 11、单向阀孔16的过载补油阀阀体9,带有锥阀孔6、泄油口 25的锥阀座3,锥阀座3通过螺纹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9内,锥滑阀7与锥阀座3的前端滑动配合,锥滑阀7与锥阀座3之间装有组合密封圈24,将A腔与t'腔隔开,t'腔通过泄油口 25与溢流口 21连通,锥滑阀7通过锥滑阀回位弹簧22与过载补油阀阀体9配合在一起,锥滑阀7将溢流口 21与k’腔隔开,锥滑阀7内装有阻尼单向阀17,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20装配在锥阀座3与阻尼单向阀17之间,将阻尼单向阀17压在锥滑阀7上,阻尼单向阀17内开有阻尼孔18,阻尼孔18阻尼连通A'腔和Ar r腔,调压螺钉2通过螺纹安装在锥阀座3内,锥阀5通过调压弹簧4与锥阀座3的锥阀孔6配合装配在一起,备紧螺母I将调压螺钉2与锥阀座3紧紧固定在一起,在备紧螺母I的外侧装有保护帽27和铅封28,单向阀13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9的单向阀孔16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9与单向阀13之间装有单向阀回位弹簧12,多路阀阀体14开有P腔、P'腔、A腔和T腔,单向阀13将P腔和F腔单向隔开,在进油口 11与A腔之间装有进油口滤油罩10,在溢流口 21与T腔之间装有溢流口滤油罩8,此外,过载补油阀通过螺纹与多路阀阀体14装配在一起,在多路阀阀体14与过载补油阀阀体9之间装有组合密封圈15、0形密封圈19、O形密封圈23.本实施例在使用中,油液首先由P腔推开单向阀13进入F腔,再由F腔经过滑阀进入A腔,A腔再由进油口 滤油罩10、进油口 11进入A'腔,在A'腔油压小于调压弹簧4调定的压力时,此时A'腔与A腔压力相等,锥滑阀7在锥滑阀回位弹簧22作用下压紧在过载补油阀阀体9上,k'腔与T腔被隔开;当A'腔油压超过调压弹簧4调定的压力时,锥阀5开启,腔压力油通过锥阀孔6流入t'腔,再由t'腔通过泄油口 25、溢流口 21、溢流口滤油罩8回到T腔,在阻尼单向阀17阻尼孔18的阻尼作用下A压力小于A'压力,在压差(X -Kr')作用下,阻尼单向阀17克服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20力向Α腔移动,直到锥阀5将阻尼孔18封闭,阻尼单向阀17与锥滑阀7之间的缝隙形成更大的二次阻尼,从而使压差(A'-A,r )将继续增大,在此压差作用,锥滑阀7将克服锥滑阀回位弹簧22的力向A'r腔移动,连通A'腔和溢流口 21,压力油由溢流口 21通过溢流口滤油罩8回到T腔,完成A'腔泄压;当^腔油压降到调压弹簧4的调定压力时,A腔油压也跟随降低,锥阀5在调压弹簧4作用下,重新与锥阀孔6紧紧配合在一起,将A腔与T’隔开,锥滑阀7和阻尼单向阀17在锥滑阀回位弹簧22和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20作用下向k'腔移动,锥滑阀7将k'腔与溢流口 21重新隔开;当T腔油压低于A腔起补油作用时,油液通过溢流口滤油罩8、溢流口 21推开锥滑阀7,连通溢流口 7与A'腔,油液再由A'腔通过进油口 11、进油口滤油罩10补向A腔。过载补油阀进油口 11的外侧装有进油口滤油罩10,溢流口 21的外侧装有溢流口滤油罩8,可以阻止油液中的污染颗粒进入进油口过载补油阀内,增强产品的可靠性;单向阀13与过载补油阀阀体9集成在一起,使得产品结构更紧凑。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包括带有溢流口、进油口、单向阀孔的过载补油阀阀体,带有锥阀孔、泄油口的锥阀座,过载补油阀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溢流孔;所述的锥阀座通过螺纹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内,锥滑阀与锥阀座的前端滑动配合,锥滑阀与锥阀座之间装有组合密封圈,所述的锥滑阀通过锥滑阀回位弹簧与过载补油阀阀体配合在一起,锥滑阀内装有阻尼单向阀,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装配在锥阀座与阻尼单向阀之间,将阻尼单向阀压在锥滑阀上,阻尼单向阀内开有阻尼孔,调压螺钉通过螺纹安装在锥阀座内,锥阀通过调压弹簧与锥阀座的锥阀孔配合装配在一起,备紧螺母将调压螺钉与锥阀座紧紧固定在一起,在备紧螺母的外侧装有保护帽和铅封,其特征在于,单向阀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的单向阀孔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与单向阀之间装有单向阀回位弹簧,在进油口外侧装有进油口滤油罩,在溢流口外侧装有溢流口滤油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过载补油阀,包括带有溢流口、进油口、单向阀孔的过载补油阀阀体,带有锥阀孔、泄油口的锥阀座,过载补油阀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溢流孔;所述的锥阀座通过螺纹安装在过载补油阀阀体内,锥滑阀与锥阀座的前端滑动配合,锥滑阀与锥阀座之间装有组合密封圈,所述的锥滑阀通过锥滑阀回位弹簧与过载补油阀阀体配合在一起,锥滑阀内装有阻尼单向阀,阻尼单向阀回位弹簧装配在锥阀座与阻尼单向阀之间,将阻尼单向阀压在锥滑阀上,阻尼单向阀内开有阻尼孔,调压螺钉通过螺纹安装在锥阀座内,锥阀通过调压弹簧与锥阀座的锥阀孔配合装配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刚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液压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