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6430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包括缸塞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缸塞系统包括大缸塞装置、小缸塞装置以及连通管,实现了缝隙截留,克服了摩擦力,且能够实现大力值传感器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力标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
技术介绍
多年以来,对于高量程压力传感器的校准,人们大多采用活塞式压力计,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搬运砝码,人工读数,手工计算,不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而且耗费人力物力,国内外市场有一些自动校准设备,但是其压力介质采用气体,只能解决0-20MPa范围内的压力传感器的自动校准,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需要一种用于高量程压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大的大放大比推力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包括缸塞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缸塞系统包括大缸塞装置、小缸塞装置以及连通管;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源和油路;所述大缸塞装置和小缸塞装置均包括缸体、活塞以及高压油膜;所述缸体倒置悬浮配合于所述活塞顶端;所述活塞沿轴向设有通向活塞顶端的进油通道;所述活塞还沿径向设有通向活塞侧壁的若干穿透微孔;所述穿透微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所述高压油膜形成于所述穿透微孔和缸体之间;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大缸塞装置的进油通道和小缸塞装置的进油通道;所述液压源通过所述油路连通所述连通管。优选的,所述油路上设有单向逆止阀。优选的,所述大缸塞装置的活塞顶端面积大于所述小缸塞装置的活塞顶端面积。优选的,所述小缸塞装置的缸体顶端设有承载砝码的承压装置。优选的,所述承压装置为嵌于所述小缸塞装置的缸体上的圆球体。优选的,所述小缸塞装置的缸体和承压装置的重量之和等于所述大缸塞装置的缸体的重量。优选的,所述若干穿透微孔呈径向和轴向均布排列。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活塞上设置了进油通道和穿透微孔,能够在缸体的周围形成高压等压油膜,同时在活塞一端形成轴向压力,使缸内活塞完全处在流体介质的包围之中,即活塞与缸体完全被高压油膜阻隔,从而使活塞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与缸壁之间无摩擦;另一方面采用圆球体承压装置,因为圆球体任一点所受到的力都通过圆心传递,因此保证了砝码加载时的施力对中性,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校准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及准确度,同时能够校准大力值的压力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A-A向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B-B向截面图。其中,1.小缸塞装置11.小缸体12.小活塞121.小活塞进油通道122.小活塞穿透微孔13.高压油膜14.圆球体承压装置2.大缸塞装置21.大缸体22.大活塞221.大活塞进油通道222.大活塞穿透微孔23.高压油膜3.连通管41.油箱42.油管421.单向逆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以及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包括一缸塞系统和一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缸塞系统包括一小缸塞装置1、一大缸塞装置2以及一连通管3;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一油箱41和一油管42;所述小缸塞装置1包括一小缸体11、一小活塞12以及一高压油膜13;所述小缸体11倒置悬浮配合于所述小活塞12顶端;所述小活塞12沿轴向设有通向小活塞12顶端的一小活塞进油通道121;所述小活塞12还沿径向设有通向小活塞12侧壁的十六个小活塞穿透微孔122;所述小活塞穿透微孔122连通所述小活塞进油通道121;所述高压油膜13形成于所述小活塞穿透微孔122和小缸体11之间;所述大缸塞装置2包括一大缸体21、一大活塞22以及一高压油膜23;所述大缸体21倒置悬浮配合于所述大活塞22顶端;所述大活塞22沿轴向设有通向大活塞22顶端的一大活塞进油通道221;所述大活塞22还沿径向设有通向大活塞22侧壁的十六个大活塞穿透微孔222;所述大活塞穿透微孔222连通所述大活塞进油通道221;所述高压油膜23形成于所述大活塞穿透微孔222和大缸体21之间;所述连通管3连接所述小活塞的进油通道121和大活塞的进油通道221;所述油箱41通过所述油管42连通所述连通管3。所述油管42上设有一单向逆止阀421。所述大活塞22顶端面积相对于所述小活塞12顶端面积的比例为1:200。所述小缸体11顶端设有承载砝码的一圆球体承压装置14。所述小缸体11和圆球体承压装置14的重量之和等于所述大缸体21的重量。所述小活塞穿透微孔122呈径向和轴向均布排列。所述大活塞穿透微孔222呈径向和轴向均布排列。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理论上,将一个砝码放置于圆球体承压装置14上,由于小缸体11和大缸体21所受到的液体压强是相同的,而它们之间的面积成一定倍数的放大比例,因此大缸体压力和砝码之间的压力也成所述倍数的放大比例,现通过油管42自动将油箱41中的液压油通入连通管3中,由于采用了单向逆止阀,保证了液压油不会回流,将待检测压力传感器放置于大缸体22上方,压力传感器即可显示一个实际的测量值,而压力传感器的理论值应当为所述大缸体压力,将传感器的实际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即可得到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加载不同的砝码,比较理论值与得到的压力传感器实际值,从而确定所检测的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实施例2其余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小活塞进油通道和大活塞进油通道都包括均布的三条进油通道。实施例3其余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小活塞进油通道包括均布的三条进油通道,所述大活塞进油通道包括均布的四条进油通道。实施例4其余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小活塞穿透微孔和大活塞穿透微孔的孔径等于1.5毫米。实施例5其余与所述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小活塞穿透微孔和大活塞穿透微孔的孔径等于2毫米。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活塞上设置了进油通道和穿透微孔,能够在缸体的周围形成高压等压油膜,同时在活塞一端形成轴向压力,使缸内活塞完全处在流体介质的包围之中,即活塞与缸体完全被高压油膜阻隔,从而使活塞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与缸壁之间无摩擦;另一方面采用圆球体承压装置,因为圆球体任一点所受到的力都通过圆心传递,因此保证了砝码加载时的施力对中性,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校准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及准确度,同时能够校准大力值的压力传感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包括缸塞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缸塞系统包括大缸塞装置、小缸塞装置以及连通管;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源和油路;所述大缸塞装置和小缸塞装置均包括缸体、活塞以及高压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倒置悬浮配合于所述活塞顶端;所述活塞沿轴向设有通向活塞顶端的进油通道;所述活塞还沿径向设有通向活塞侧壁的若干穿透微孔;所述穿透微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所述高压油膜形成于所述穿透微孔和缸体之间;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大缸塞装置的进油通道和小缸塞装置的进油通道;所述液压源通过所述油路连通所述连通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放大比推力装置,包括缸塞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缸塞系统包括大缸塞装置、小缸塞装置以及连通管;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源和油路;所述大缸塞装置和小缸塞装置均包括缸体、活塞以及高压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倒置悬浮配合于所述活塞顶端;所述活塞沿轴向设有通向活塞顶端的进油通道;所述活塞还沿径向设有通向活塞侧壁的若干穿透微孔;所述穿透微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所述高压油膜形成于所述穿透微孔和缸体之间;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大缸塞装置的进油通道和小缸塞装置的进油通道;所述液压源通过所述油路连通所述连通管;所述小缸塞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辉陶泽成黄振宇高富荣陈明华周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