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法莱尔公司专利>正文

带有模式混料件的多螺杆配混挤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612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螺杆配混挤塑机(20),它的同向旋转螺杆组件(21,22)包括成组的有较大翼尖间隔的不对称几何构型的模式混料件(51,52,53,54),后者可以沿它们各自旋转驱动的螺杆轴(30)可卸式地装于适当的轴向位置,以便相对于拟混配的特定塑料与添加剂能获得最佳性能。不对称的几何构型提供了动态的楔入加压,能反复驱动塑料通过大的剪切间隙作较大的沿周流动。这样就能优于先有技术而在较低和更匀的温度下配混塑料,从而可在较高的粘度下处理塑料,而塑料此时所具的较高剪切应力也能促进其在较大间隙下的分散混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模式混料件的多螺杆配混挤塑机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用的同向旋转、相互啮合、多螺杆配混挤塑机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类机器,它所具有的同向旋转螺杆包括成组的具有较大翼尖间隔的不对称几何构型的模式混料件,且其中的这些成组的不对称模式混料件可以沿它们各自的螺杆轴,安装于任何适当的轴向位置,在这类机器中可以不用捏合块或捏合盘。在先有
中周知的相互啮合的双螺杆挤塑机,传统上是根据此挤塑机要执行的一系列处理功能,利用沿着相应的挤塑机轴安装的一批不同的部件。一般地说,这种挤塑机的螺杆包括许多输送(正向输送)螺杆件,设计用来接收塑料和添加剂,并把它们输送到挤塑机的一个特殊工区上,这个工区专用来将塑料变换为包括有添加剂在内的热均匀的复合熔体。挤塑机的这一特殊工区在传统上包括许多捏合部件,它们通常呈块状或盘状形式,设计用来将每单位体积的高能传递给带有添加剂的塑料。传给挤塑机螺杆上捏合件的旋转驱动能消耗到塑料中,引起发热并促致各种添加剂配混到塑料复合物熔体中。上述捏合件在传统上采用特殊的横剖面构型,设计成在相邻捏合件之间提供“有效的刮削”(很小的间隙,例如1mm或更小),同时还在捏合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螺杆配混挤塑机(20),此机器包括:套组件(24),它具有两个邻接的基本上是圆柱状的筒形段(83,84),每个筒形段各有其内壁面(81,82);挤出配混螺杆(21,22),设在上述各邻接的筒形段(83,84)内,这些螺杆沿轴向相互 连接并按相同方向绕转动轴线(31,32)转动;每个螺杆(21,22)包括多个运输螺杆件(45、46、48),它们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并键合于可旋转驱动的轴(30)上;上述运输螺杆件(45、46、48)相互啮合;各螺杆(21,22) 包括至少一组(50)不对称的模式混料件(51,52与53,54);各模式混料件(51,52,53,5...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4-6-3 08/253,3971.多螺杆配混挤塑机(20),此机器包括:套组件(24),它具有两个邻接的基本上是圆柱状的筒形段(83,84),每个筒形段各有其内壁面(81,82);挤出配混螺杆(21,22),设在上述各邻接的筒形段(83,84)内,这些螺杆沿轴向相互连接并按相同方向绕转动轴线(31,32)转动;每个螺杆(21,22)包括多个运输螺杆件(45、46、48),它们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并键合于可旋转驱动的轴(30)上;上述运输螺杆件(45、46、48)相互啮合;各螺杆(21,22)包括至少一组(50)不对称的模式混料件(51,52与53,54);各模式混料件(51,52,53,54)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和键合到上述轴(30)上;各模式混料件(51,52,53,54)有多个不对称翼片(62,64,66,68);上述模式混料件(51,52,53,54)相互啮合;以及上述不对称模式混料件(51,52,53,54)的各组(50)包括有至少一个模式混料件(52,54),后者具有一个左手扭转,它安装在紧邻的下游并与具有一个右手扭转的至少一个模式混料件相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每个翼片(62,64,66,68)具有前向面(70)和后向面(76)以及位于此前向面与后向面之间的翼尖(60);前向面(70)与筒的内壁面(81,82)界定出前向面楔角α;后向面(76)与筒的内壁面(81,82)界定出后向面楔角β;和角β比角α至少约大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前向面楔角α在约5°至约25°的范围内,而后向面楔角β在约10°至约50°的范围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翼尖(60)距筒的内壁面(81,82)有翼尖间隔δ;筒的内壁面(81,82)有筒的内半径RB;而翼尖间隔δ对筒的内半径RB之比为约20%到约1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翼尖(60)具有一周向宽度e;翼尖间隔的长宽比a定义为翼尖周向宽度e对翼尖间隔δ的比;而此翼尖间隔的长宽比在约1至约8的范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筒的内壁面(81,82)相对转动轴线(31, 32)同轴;翼尖周向宽度e相对转动轴线(31,32)同心;而翼尖间隔δ沿周向宽度e不变。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前向面楔角α是在约10°至约18°的范围;后向面楔角β是在约20°至约36°的范围;而角β比角α大至少约6°。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翼尖(60)具有距筒的内壁面(81,82)的翼尖间隔δ;筒的内壁面(81,82)具有筒的内半径RB;而翼尖间隔δ对筒的内半径RB之比为约30%至约14%。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翼尖(60)有一周向宽度e;翼尖间隔长宽比a定义为翼尖周向宽度e对翼尖间隔δ之比;而此翼尖间隔长宽比从约1.5至约6。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翼尖周向宽度e对翼尖间隔δ的长宽比是从约1.5至约6。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螺杆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内壁表面(81,82)具有内径D;前述的多个轴向延伸的不对称翼片(62,64,66,68)是围绕转动轴线(31,32)沿轴向延伸并且有角扭转;而翼片(62,64,66,68)的角扭转具有在约2D至约8D范围内的螺旋线升程。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螺杆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各个不对称模式混料件(51,52,53,54)具有轴向长度;各个上述模式混料件(51,52,53,54)具有轴向孔(56),其中设有多个键槽(40,44);各个模式混料件(51,52,53,54)上的翼片(62,64,66,68)具有首尾相接的许多围绕转动轴线(31,32)的扭转;而上述首尾相接的扭转数等于180°除以所述键槽数。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螺杆配混挤塑机,特征在于:第一批所述运输螺杆件(45,46)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并键合到前述轴(30)之上,位于各组(50)的不对称模式混料件(51,52)的上游;第二批所述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莱夫特里斯N瓦尔萨米斯爱德华多L卡内多乔斯M佩雷拉道格拉斯V波施奇
申请(专利权)人:法莱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