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971304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包括压模部件、退料部件和冲头部件,所述压模部件嵌设在模套内,所述退料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所述冲头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通过减径挤压来成形,代替原先的铣削加工的工艺生产,且不需要切削加工就能制造出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的工件,从而减少加工余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冷锻成形
,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产品的方法是:采用棒料,经过多道冷挤压工序,生产到减径前,最后铣削加工耳部,其缺点是损耗材料,加工成本高,加工周期长,而且零件的耳部对称度不易控制,此种方法不利于大批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克服上述缺陷,解决损耗材料、加工成本高、周期长,且零件的耳部对称度不易控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包括压模部件、退料部件和冲头部件,所述压模部件嵌设在模套内,所述退料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所述冲头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模部件包括4个部件,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压力块和下压力块,所述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压力块和下压力块上均设有贯通的模腔,依次为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压模部件、退料部件和冲头部件,所述压模部件嵌设在模套内,所述退料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所述冲头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压模部件、退料部件和冲头部件,所述压模部件嵌设在模套内,所述退料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所述冲头部件插设在所述压模部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其特征是: 所述压模部件包括4个部件,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压力块和下压力块,所述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压力块和下压力块上均设有贯通的模腔,依次为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为同轴模腔, 所述退料部件包括退料器和顶杆,所述退料器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模腔内,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模腔接触工件,所述顶杆穿过第四模腔与退料器接触,所述顶杆控制所述退料器上下移动, 所述冲头部件包括冲头、芯棒和内冲头,所述芯棒设置在所述内冲头中,所述内冲头贴合所述工件内腔,当冲头下压时,所述冲头穿过所述第一模腔与所需加工的工件一端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退料部件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芯棒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叉的耳部减径成形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蓓蓓季微微冯美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