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307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切边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落料型腔,在上模上还设有校正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校正型腔,在校正冲头底面设有冲孔冲头,校正型腔中对应开设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该连续模后,可以在一付工装上完成切边、冲孔、校正三道工序,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模,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
技术介绍
连杆是各类柴油机上必须的零件,而且是最重要的零件之一,连杆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工序多,周期长,要求严格。连杆零件的生产需要经过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精加工等工序。在锻造工序中,切边、冲孔、校正是分开进行的,工序多,周期长,还需要多付工装,而且冲孔有时还需要采取机加工的方法,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切边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落料型腔,在上模上还设有校正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校正型腔,在校正冲头底面设有冲孔冲头,校正型腔中对应开设冲孔。进一步,校正型腔低于落料型腔,在下模的落料型腔下方设置滑料板连接至校正型腔。这种结构有利于加工的连续性,切边完成的工件从落料型腔落在滑料板上,沿着滑料板滑入校正型腔,进行校正和冲孔工序。进一步,在校正型腔四周设置导柱,导柱上端伸入校正冲头上开设的导柱孔中。导柱可保证校正的精确度,避免校正冲头跑偏。进一步,所述下模上有校正模板和模座,模座上设置四根导柱,校正模板套接在导柱上,且在校正模板与模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校正模板上开设校正型腔。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校正橡胶或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该连续模后,可以在一付工装上完成切边、冲孔、校正三道工序,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上模后,下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上设有切边冲头3,下模2上对应开设落料型腔4,在上模I上还设有校正冲头5,下模2上对应开设校正型腔6,在校正冲头5底面设有冲孔冲头7,校正型腔6中对应开设冲孔8。校正型腔6低于落料型腔4,在下模2的落料型腔4下方设置滑料板9连接至校正型腔6。所述下模2上有校正模板21和模座22,模座22上设置四根导柱23,校正模板21套接在导柱23上,且在校正模板21与模座22之间设置校正橡胶或弹簧24,校正模板21上开设校正型腔6,导柱23位于校正型腔6的四周,导柱23上端伸入校正冲头5上开设的导柱孔中。在工作时,将铸件放置在落料型腔4上,切边冲头3下压入落料型腔4,铸件被切边得到连杆形的工件,工件落在滑料板9上,并沿滑料板9滑入校正型腔6,校正冲头5下压,冲孔冲头7先接触工件,在工件两端冲出圆孔,接着校正冲头5继续下压入校正型腔6,对工件进行校正。采用该连续模后,可以在一付工装上完成切边、冲孔、校正三道工序,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切边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落料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上模上还设有校正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校正型腔,在校正冲头底面设有冲孔冲头,校正型腔中对应开设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切边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落料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上模上还设有校正冲头,下模上对应开设校正型腔,在校正冲头底面设有冲孔冲头,校正型腔中对应开设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切边、冲孔、校正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校正型腔低于落料型腔,在下模的落料型腔下方设置滑料板连接至校正型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切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文华侯会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