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460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所述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电路板和连接部,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依序沿纵向排列,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两相邻柔性电路板的端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结构,特别地,涉及一种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
技术介绍
柔性电路板打靶工艺是柔性电路板制作过程中的一项常见工艺。现有的柔性电路板打靶工艺中,采用人工放板至打靶机的方式,完成该项工作,该方式容易出现对位误差并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柔性电路板打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对位误差并且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所述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电路板和连接部,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依序沿纵向排列,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两相邻柔性电路板的端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数量比所述连接部的数量多一个。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粘合物。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粘合物为胶带。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和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相邻端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相邻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主表面,且所述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主表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主表面,且所述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底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底面,且所述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底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采用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包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相邻端部,而所述第二连接部包覆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相邻端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均为矩形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在纵向方向连接,该结构可使待打靶柔性电路板无需人工放至打靶机内,自动完成打靶工作。该结构减小了对位误差的同时,节省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一种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I包括纵向排列的多个柔性电路板11、13、15和连接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的多个连接部12、14。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通过两个连接部依次相连的三个柔性电路板的作为例子进行描述,应当理解,在具体实现上柔性电路板结构I的柔性电路板和连接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任何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个柔性电路板11、13、15分别命名为第一柔性电路板11、第二柔性电路板13和第三柔性电路板15,所述两个连接部分别命名为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的两相邻端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2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5的两相邻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4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I的柔性电路板11、13、15通过所述连接部12、14分别进行依次连接,因此所述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I的柔性电路板11、13、15的数量比所述连接部12、14的数量多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可以为粘合物,比如胶带,本实施例采用绿胶带作为例子,即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5分别通过所述绿胶带粘合连接。在图1所示的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I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5均为矩形板,且每一个柔性电路板11、13、15分别包括主表面和与所述主表面相对的底面。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4可以均粘附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1、13、15的主表面,比如,所述第一连接部12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的主表面的边缘区域,并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的主表面的其中一个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14部分覆盖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5的主表面的边缘区域,并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的主表面的另一个边缘区域。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4也可以均粘附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1、13、15的底面;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12可以粘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的主表面,而所述第二连接部14可以粘附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5的底面;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可以均采用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的相邻端部,而所述第二连接部14包覆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3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5的相邻端部。本技术提供的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1,所述连接部12、14将所述柔性电路板11、13、15在纵向方向依次连接,可使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11、13、15无需人工放至打靶机内,自动完成打靶工作。所述待打靶的柔性电路板结构I减小了对位误差的同时,节省了人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所述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电路板和连接部,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依序沿纵向排列,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两相邻柔性电路板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所述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电路板和连接部,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依序沿纵向排列,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两相邻柔性电路板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数量比所述连接部的数量多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粘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物为胶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和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相邻端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相邻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待打靶柔性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粘附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