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57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简化用于将塑坯双轴向拉伸-模制成中空模制件如PET瓶的吹模设备的塑坯载运机构的结构并降低其造价。吹模设备具有载运塑坯(P)的直线载运线,载运线具有支承多个载坯件(82)的梁(81),载运机构(83)以及梁的提升机构(84)。梁上的载坯件(82)以恒定的送料间距反复前、后移动。塑坯夹紧/松释机构(85)与该运动同步驱动,因而各载坯件(82)从后位前移时塑坯被送至各载坯件(82)。由于只通过移动梁(81)就可沿载运线载运塑坯(P),梁(81)支承多个载坯件(82),因而载运机构结构简单、造价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模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等的吹模设备。更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吹模设备的载坯机构的改进。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在吹模设备中使用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用于将坯件辐射加热至适于吹模的温度。中空的模制件如PET瓶是通过下述方法模制的加热用热塑性树脂模制成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具有封闭底部的圆柱形塑坯挤压件,然后,在塑坯冷却至适于模制的温度后对其进行双轴向拉伸。为此使用一种吹模设备,其中沿着一条载运线以恒定的送料间距连续地输送塑坯时,对塑坯进行上述加工过程。JP—B1—17855中公开了这种吹模设备。该文献公开的设备具有四面封闭的一条塑坯载运线,在载运线上设置的滑车形载运单元以恒定的送料间距输送。载运单元设有载运件,塑坯插入其开口内以便固定,塑坯由载运单元载运,载运件插在载运单元中。每个载运单元在其装坯部分中装纳一个塑坯,穿过一个加热部分和一个拉伸—模制部分,将模制件送至一个取出部分,然后返回空的装坯部分。也是使用循环的载运线。因此可见,现有技术的吹模设备的载运系统包括一个具有许多以恒定间距设置的载坯件的所谓封闭的载运线,载坯件相继地以恒定的间距输送。每个载坯件载运一个塑坯通过沿载运线定位的一个加热部分和一个拉伸—模制部分,然后,在经过拉伸—模制部分并将模制件送至其取出部分后,空载地返回装坯部分。另外,载坯件在加热部分中可以转动,以便借助只从单一方向的热辐射来均匀地加热塑坯。但是,在使用这种所谓封闭的载运线的情况中,载坯件在取出模制件后必须空载地返回其初始位置。由于这会产生成比例的操作损失,因而效率不高。另外,由于在线上运行的载坯件需要附加地设置用于转动塑坯的转动系统,因而使系统复杂化。另外,为恒定地将塑坯紧固于在线上运行的载坯件上需要设有紧固件。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载坯件是运动的,吹模空气的供应等是相对于由载坯件固定的塑坯,在拉伸—模制部分进行的。因此,载坯件必须设置用于吹入空气的系统。因此这也容易增加载坯件系统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的吹模设备中塑坯的加热一般是按下述方法进行的将红外线加热器的辐射加热件或类似装置沿载运线定位,当被输送的塑坯绕其轴线转动时从侧面均匀地加热塑坯。由于从外部进行的辐射加热使塑坯的外表面比其内表面更快地被加热,因而其温度变化如附图说明图10中的曲线A1(外表面温度)和曲线A2(内表面温度)所示。从这两条曲线可以看出,加热使外表面升至更高的温度。但是,由于内表面的拉伸率更大,因而在接下来的拉伸—模制中必须使内表面的温度更高。因此,在加热后,要使塑坯经过冷却直至内、外表面的温差逆转,其后再进行拉伸—模制。由于在塑坯的辐射加热过程中,外表面更快地被加热,因而如果加热不当,在内表面达到充分加热状态前就有外表面因过度加热而使质量变劣的危险。塑坯的过度加热也会增加塑坯冷却至适于拉伸—模制的温度状态,即,内表面温度高于外表面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冷却时间的增加是不利的,因为这会降低模制线的效率。另外,在拉伸—模制PET瓶或类似物时,取决于被模制的产品的开状,在塑坯不同部分拉伸量是不同的。因此,模制件成形后可带局部的薄、厚部分。因此,在拉伸—模制过程中必须适当地调节塑坯的温度状态。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载运系统的吹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能够在辐射加热塑坯时避免塑坯外表面被过度加热的加热系统的吹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能在辐射加热后短时间内达到适于模制的温度状态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吹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当加热塑坯而使塑坯的拉伸—模制最佳化的吹模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吹模设备具有用于辐射加热一端有开口,另一端有封闭底部的圆筒形塑坯的塑坯加热装置,用于将被加热的塑坯双轴向拉伸—模制成预定形状的中空模制件的拉伸—模制装置,以及用于以预定的选择间距将塑坯间断地送过拉伸—模制装置的载坯装置,所述载坯装置包括一个在塑坯载运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件;多个在塑坯载运方向上等间距设置且能够插入塑坯的开口内的,由所述直线形件支承的载坯件;一个适于将直线形件移至向后一个送料间距的退回位置的载运机构,它将直线形件从初始位置降至使载坯件与塑坯脱离接触的低位,将其从低位在与载运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回,然后将其升起,然后从退回位置向前移至初始位置;以及一个夹紧/松释机构,它适于在由直线形件从初始位置向退回位置移动时夹紧塑坯,而在达到退回位置时松开塑坯并将塑坯送至载坯件。由于上述结构,被直线形件支承的载坯件的输送操作只包括在载运方向上将其前、后移动送料间距的距离。另外,由于塑坯夹紧/松释机构只要在固定的位置上夹紧/松释塑坯即可,因而载运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夹紧/松释机构可以具有一对在载运方向上设置的左、右夹紧板,以及塑坯夹紧部分,当夹紧板相互闭合时,这些塑坯夹紧部分在载运方向上形成的间隔等于载坯件的间隔,这些夹紧部分在夹紧板闭合时夹紧塑坯,而在夹紧板打开时松释塑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闭合这对夹紧板可以同时夹紧由载坯件载运的塑坯,而通过打开夹紧板可以使塑坯同时被送至载坯件。作为上述类型的那对夹紧板的替代,也可以使用下述结构,该结构具有在载运方向上设置的间隔等于载坯件间隔的多个滚柱组,以及用于相向或相互背离地移动各组滚柱以便夹紧或松释塑坯的滚柱运动机构。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一种加热装置,它具有沿载运装置的塑坯载运线设置的辐射热源,辐射热源设置在相应于每个塑坯停留位置的位置上。当使用上述结构的加热装置时,以恒定间距载运的塑坯在停留位置上被辐射加热。换言之,它们被间断地加热。因此,与连续辐射加热的情况相比较,塑坯外表面温度的增加被抑制,因而内外表面温差较小,从而可以避免塑坯外表面的过度加热。另外,为冷却至适于模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被缩短。作为加热装置,可以使用近红外加热器。在这种情况下,用作加热元件的电阻丝在塑坯停留位置具有螺旋部分,而在其间的位置只要直线延伸即可。最好设置塑坯转动装置,以便绕轴线转动由载坯件载运的塑坯,并使塑坯转动装置转动塑坯以便在相邻的停留位置之间改变而对加热源的塑坯外表面。由于这样可以使塑坯外周面的被辐射加热的部分逐渐改变,因而能够均匀地辐射加热塑坯的整个外周面。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个空气冷却装置,其用于在辐射加热之后,通过向塑坯吹送空气来冷却塑坯,空气冷却装置在每个塑坯的温度经过峰值后的一个时间点上冷却每个塑坯。以这种方式迅速降低塑坯外表面的温度就可以在加热后短时内形成一种内表面温度较高的温度状态,即,适于模制的温度状态。为此,最好在塑坯的轴向上向塑坯吹送空气来冷却塑坯,这样就可以均匀、有效地冷却塑坯。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为了在拉伸—模制装置中适当地进行拉伸—模制操作,紧靠拉伸—模制装置的前方在载运线上设有能够调节塑坯加热温度的调温装置。例如,设有一个均温装置,通过向整个塑坯只送含水分并调节至预定温度范围的空气,将塑坯调节至适于拉伸—模制温度的温度分布。借此可恰好在拉伸—模制前将塑坯精确地调节到拉伸—模制的最佳温度。另外,为了能够在塑坯的不同部分调节拉伸量等,最好设有赋予温度变化的装置,其用于在塑坯已调节至一均匀的温度之后,通过向塑坯局部地吹送含水分并调节至预定温度范围的空气来使塑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模设备,它具有:用于辐射加热在一端有开口,另一端有封闭底部的圆筒形塑坯的塑坯加热装置;用于将被加热的塑坯双轴向拉伸一模制成预定形状的中空模制件的拉伸一模制装置;以及用于以预定的送料间距将塑坯间断地送过上述加热装置的塑坯载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运装置包括一个在塑坯载运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件;多个在塑坯载运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用能够插入塑坯开口中的由直线形件支承的载坯件;一个适于将直线形件移至向后一个送料间距的一个退回位位置的载运机构,它将直线形件从其初始位置降至一个载坯件脱离塑坯的低位,将其在与载运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后移,然后抬起,然后将其从上述退回位置向前移至初始位置;以及一个适于在由直线形件支承的载坯件从初始位置移向上述退回位置时夹紧塑坯,而在其达到所述退回位置时将塑坯赋予载坯件的夹紧/松释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开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