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631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其可以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马达外壳中;离合器外壳,所述离合器外壳连接至所述马达外壳,其中离合器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外壳中;以及冷却油流动单元,所述冷却油流动单元形成液压管路,并通过所述液压管路将冷却油提供至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离合器,所述液压管路流体连接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离合器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其可以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马达外壳中;离合器外壳,所述离合器外壳连接至所述马达外壳,其中离合器可以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外壳中;以及冷却油流动单元,所述冷却油流动单元形成液压管路,并通过所述液压管路将冷却油提供至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离合器,所述液压管路流体连接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离合器外壳。【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2年6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6691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其使用驱动马达的冷却机构来冷却车辆的离合器。
技术介绍
通常,无级变速器(CVT)用作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变速器。可在传动范围内改变发动机速度而不论车辆速度如何的金属带应用于无级变速器。然而,相比于其他自动变速器,使用金属带的无级变速器(CVT)使用相对较高的液压。因此,尽管具有卓越的功能,但无级变速器(CVT)在效率方面具有许多缺点。近来,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的使用日益增加。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手动变速器的卓越的效率以及自动变速器的便利性的优点。根据双离合器变速器,多个输入齿轮设置于两个输入轴上,与多个输入齿轮啮合的多个输出齿轮中的任意一个通过同步装置而选择性连接至两个输出轴中的任意一个。因此,进行换挡。然而,根据常规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冷却回路可能非常复杂,且润滑性能可能不足。因此,换挡感觉可能变差。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其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通过使用驱动马达的冷却机构来冷却双离合器装置而不使用额外的组件,从而提高润滑性能,因此改进换挡感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可以包括驱动马达、离合器外壳和冷却油流动单元,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马达外壳中;所述离合器外壳连接至所述马达外壳,其中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外壳中;所述冷却油流动单元形成液压管路,并通过所述液压管路将冷却油供应至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离合器,所述液压管路流体连接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离合器外壳。所述冷却油流动单元可以包括入口、出口、冷却通道和连接管路,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马达外壳的上部分处;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马达外壳的下部分处;所述冷却通道形成在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并流体连接至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 ;所述连接管路流体连接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离合器外壳的内部;其中冷却油通过所述入口供应至所述冷却通道中,并且其中冷却油通过所述出口而从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离合器外壳排出。所述连接管路形成为从所述马达外壳朝向所述离合器向内倾斜。所述双离合器装置可以包括帽构件,所述帽构件安装在所述入口或所述出口处。所述帽构件螺纹连接至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形成在所述入口或所述出口的内周处。所述连接管路可以包括上连接管路,所述上连接管路流体连接至入口、冷却通道和离合器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管路可以包括下连接管路,所述下连接管路流体连接至出口、冷却通道和离合器外壳的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可以包括马达外壳、驱动马达、离合器外壳、离合器和连接管路,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接收从其通过的冷却油,所述出口排出从其排出的冷却油;所述驱动马达安装于所述马达外壳中,其中所述马达外壳具有流体连接至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冷却通道;所述离合器外壳连接至所述马达外壳;所述离合器安装于所述离合器外壳中;所述连接管路形成在壁上,并且将所述冷却通道流体连接至所述离合器外壳的内部,所述壁形成在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离合器外壳之间,并将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离合器分开。所述双离合器装置还可以包括帽构件,所述帽构件螺纹连接至所述马达外壳的入口或出口。所述连接管路形成为从所述驱动马达至所述离合器向内倾斜。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马达外壳的上部分处,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马达外壳的下部分处。所述连接管路可以包括上连接管路,所述上连接管路流体连接至所述入口、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离合器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管路可以包括下连接管路,所述下连接管路流体连接至所述出口、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离合器外壳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为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示出了图2所示的帽构件的螺纹联接的横截面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对于解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必要的组件的描述将被略去,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同样的构成元件由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由于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易于解释而任意表示,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述附图。许多部分和区域的厚度可放大。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为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示出了图2所示的帽构件的螺纹联接的横截面图。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100适应于使用驱动马达110的冷却机构来冷却车辆的离合器120而不使用额外的组件。因此,离合器120的长度和尺寸可得以降低而无需改变常规变速器的布局,并且换挡感觉可以通过提高离合器120的润滑性能而得以改进。为了这些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100包括驱动马达110、离合器120和冷却油流动单元130,每个构件将详细描述。驱动马达110安装于马达外壳111中。离合器120包括连接至马达外壳111的离合器外壳121,并且离合器120安装于离合器外壳121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冷却油流动单元130形成液压管路,并通过所述液压管路将冷却油提供至驱动马达110和离合器120,所述液压管路通过马达外壳111连接驱动马达110与离合器120。冷却油流动单元130包括入口 131、出口 132、冷却通道133以及连接管路135和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装置,其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马达外壳中;离合器外壳,所述离合器外壳连接至所述马达外壳,其中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外壳中;以及冷却油流动单元,所述冷却油流动单元形成液压管路,并通过所述液压管路将冷却油供应至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离合器,所述液压管路流体连接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离合器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玟成裵城翌金敬夏李熙罗金连镐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