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预应力轨道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159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预应力轨道板模具,属于制作铁路无碴轨道轨道板的模具的技术领域,包括底模和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前后两端的侧模,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左右两端的端模,侧模和端模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底模、侧模和端模围成的形状与轨道板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其中,底模上且位于轨道板承轨部位两侧的相应位置处对称设有若干螺栓安装孔,端模中部设有半圆形凸起,两端模内侧相向对称设有上下两排纵向锚穴模,两侧模内侧相向对称设有横向锚穴模,底模上中部位置设有使得轨道板中部成框架结构的内模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满足无碴轨道的框架型预应力轨道板制作成型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铁路无碴轨道轨道板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型预应力轨道板的模具。
技术介绍
无碴轨道是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等取代散粒道碴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型式。它具有良好的轨道稳定性、平顺性、耐久性;其结构高度低、自重轻,可减小桥梁二期恒载和降低隧道净空;道床整洁美观,可消除列车运行时的道碴飞溅和粉化;轨道变形缓慢,不仅可显著减少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可减少施工“天窗”的需求,对通车后的运输组织极为有利。基于此,无碴轨道成为世界各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首选,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在近年来修建的高速铁路基本采用无碴轨道。我国目前仍然以有碴轨道为主型轨道,正在对无碴轨道技术进行研究,但是由于中国轨道电路传输制式,即电信号通过轨道传输,这就要求铺设于钢轨下的轨道板具有良好的绝缘功能。当然,无碴轨道对于铺设于轨下的轨道板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实践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无碴轨道框架型预应力轨道板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架预应力轨道板模具,包括底模和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前后两端的侧模,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左右两端的端模,侧模和端模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底模、侧模和端模围成的形状与轨道板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其中,底模上且位于轨道板承轨部位两侧的相应位置处对称设有若干螺栓安装孔,端模中部设有半圆形凸起,两端模内侧相向对称设有上下两排纵向锚穴模,其中,相向设置的纵向锚穴模中的一个为纵向锚穴模固定端,另一个为纵向锚穴模张拉端,并且,同一端模上的纵向锚穴模固定端和纵向锚穴模张拉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相间设置;两侧模内侧相向对称设有横向锚穴模,其中,相向设置的横向锚穴模中的一个为横向锚穴模固定端,另一个为横向锚穴模张拉端,并且,同一侧模上的横向锚穴模固定端和横向锚穴模张拉端相间设置;所述底模上中部位置设有使得轨道板中部成框架结构的内模总成,该内模总成由四块呈L型的内模相对应连接而成,内模分别与底模固连;L型内模的短边固连有铰接板,长边端面采用便于脱模的斜面连接板;其中,每两个内模的短边通过转动销穿过铰接板连接形成内模总成的框架短边,相邻内模的长边通过对应设置的斜面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形成内模总成的框架长边,两相对的框架长边上连接有脱模拉杆,内模内侧通过压紧装置与底模固连。 所述脱模拉杆包括位于两端的与内模连接的拉杆和位于中部的将拉杆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拉杆一端外圆周为外螺纹结构,连接杆中部呈管状结构,连接杆两端焊接带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的端头,端头的内螺纹与拉杆一端螺纹相适配。 所述内模内侧设有筋板。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内模下端的压板和位于压板和底模之间的垫块。 所述底模与侧模的连接处、底模与端模的连接处、以及端模与侧模的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 所述底模外侧设有若干螺旋拖端装置,其中,底模外侧左右两端的螺旋拖端装置的丝杆与端模连接,底模外侧前后两端的螺旋拖端装置的丝杆与侧模连接。所述螺旋拖端装置包括装有丝杆的拖架和装有斜铁的支撑拖架。螺旋拖端装置是用来脱模的,在轨道板浇筑成型后,通过该装置将端模与侧模退出底模。 所述侧模或端模外侧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双头螺柱和螺母,其中,双头螺柱一端连接压紧块,另一端连接侧模或端模。 所述侧模或端模上安装有吊环螺栓。便于侧模或端模的安装和搬运。 所述侧模上起吊螺母固定螺栓。在浇筑轨道板时,该螺栓上套装上起吊螺母,即可将起吊螺母安装于轨道板的侧面。 所述端模靠近半圆形凸起处安装有与底模连接的压紧螺栓。 所述底模由两个半模并排组成。便于材料利用和模板运输。 所述底模与侧模或端模的连接面间设有密封槽。以防止轨道板浇筑时混凝土的泄漏。 所述底模底面安装有支腿。支腿作用之一是便于调整,以满足底模上表面的找平,支腿作用之一是将底模支离底面一定距离,便于在底模下表面安装器件。 所述底模底面安装有震动器。以满足轨道板浇筑时的内部结构的均匀。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无碴轨道的框架型预应力轨道板制作成型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底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侧视图; 图7是图4的仰视图; 图4(a)是图4中底模的半模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侧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侧模的左视图; 图10是图8侧模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侧模的K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图8侧模的横向锚穴模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的B-B剖视图; 图8(c)是图8侧模的横向锚穴模张拉端结构示意图; 图8(d)是图8(c)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端模的左视图; 图14是图8端模的俯视图; 图15是图8端模的L处局部放大图; 图12(a)是图12端模的双排纵向锚穴模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图12(a)的C-C剖视图; 图12(c)是图12(a)的纵向锚穴模张拉端结构示意图; 图12(d)是图12(c)的R-R剖视图; 图12(e)是图12(c)的D向视图; 图12(f)是图12(c)的俯视图; 图12(g)是图12(a)的纵向锚穴模固定端结构示意图; 图12(h)是图12(g)的S-S剖视图; 图12(i)是图12(g)的T向视图; 图12(j)是图12(g)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中螺旋拖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螺旋拖端装置的右视图; 图18是图1中对压紧装置的的A-A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对侧模与底模之间的密封槽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中内模总成的E-E剖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中脱模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1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1中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5的F-F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为底模,1-1为半模,2为侧模,3为端模,3-1为半圆形凸起,4为螺栓安装孔,5为成孔器安装孔,6为螺栓,7为螺旋拖端装置,7-1为拖架,7-2为支撑拖架,7-3为斜铁,8为丝杆,9为压紧装置,10为压紧块,11为双头螺柱,12为螺母,13为吊环螺栓,14为起吊螺母固定螺栓,15为压紧螺栓,16为支腿,17为震动器,18为垫片,19为密封槽,20为连接螺栓,21为纵向锚穴模,21-1为纵向锚穴模固定端,21-2为纵向锚穴模张拉端,22为横向锚穴模,22-1为横向锚穴模固定端,22-2为横向锚穴模张拉端,41、42、23、24为内模,25为铰接板,26为斜面连接板,27为转动销,28为脱模拉杆,29为拉杆,30为连接杆,31为端头,32为筋板,33为压板,34为垫块,35为销轴,36为螺母,37为盖板,38为立板,39为底板,40为密封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优选实施例如下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框架预应力轨道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预应力轨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和可拆卸连接在底模(1)前后两端的侧模(2),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底模(1)左右两端的端模(3),侧模(2)和端模(3)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底模(1)、侧模(2)和端模(3)围成的形状与轨道板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其中,底模(1)上且位于轨道板承轨部位两侧的相应位置处对称设有若干螺栓安装孔(4),端模中部设有半圆形凸起(3-1),两端模(3)内侧相向对称设有上下两排纵向锚穴模(21),其中,相向设置的纵向锚穴模(21)中的一个为纵向锚穴模固定端(21-1),另一个为纵向锚穴模张拉端(21-2),并且,同一端模上的纵向锚穴模固定端(21-1)和纵向锚穴模张拉端(21-2)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相间设置;两侧模(2)内侧相向对称设有横向锚穴模(22),其中,相向设置的横向锚穴模(22)中的一个为横向锚穴模固定端(22-1),另一个为横向锚穴模张拉端(22-2),并且,同一侧模上的横向锚穴模固定端(22-1)和横向锚穴模张拉端(22-2)相间设置,所述底模(1)上中部位置设有使得轨道板中部成框架结构的内模总成(5),该内模总成(5)由四块呈L型的内模(41)(42)(23)(24)相对应连接而成,内模(41)(42)(23)(24)分别与底模(1)固连;L型内模的短边固连有铰接板(25),长边端面采用便于脱模的斜面连接板(26);其中,每两个内模的短边通过转动销(27)穿过铰接板(25)连接形成内模总成(5)的框架短边,相邻内模的长边通过对应设置的斜面连接板(26)可拆卸连接形成内模总成(5)的框架长边,两相对的框架长边上连接有脱模拉杆(28),内模(41)(42)(23)(24)内侧通过压紧装置与底模(1)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唯一肖肃宇龚斯昆白昭朱家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