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轮罩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10075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一种车辆用轮罩部结构,其能够提高涂布密封剂时的作业效率。在非卷边部(39)中,以与卷边部(38)的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相一致的方式切除了轮罩外板(22)的端部。由此,卷边部(38)的密封剂涂布中心位置(P)与非卷边部(39)的密封剂涂布中心位置(Q)大致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轮罩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侧的轮罩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被设置于构成车身外板的后侧围板的下端的拱形部、和被配置于后侧围板的车内侧的拱形形状的轮罩外板的外端部,以相互重叠的状态通过粘合剂而被粘合在一起。而且,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在该后侧围板以及轮罩外板的端部之间涂布密封剂,从而防止水从外部的进入,由此防止生锈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1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利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的、轮罩的上部处的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与轮罩的前部处的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不同。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高涂布密封剂时的作业效率的车辆用轮罩部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轮罩部结构,该车辆用轮罩部结构具备:侧围外板,其被配置于车辆侧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轮罩外板,其被配置于所述侧围外板的车宽方向内侧,在形成于所述侧围外板上的车轮拱罩部的车辆前侧以及车辆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在该侧围外板中设置有卷边部和非卷边部,所述卷边部被实施了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未被实施所述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轮罩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定为,与所述卷边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侧围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相等。在上述的方式中,于车辆侧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侧围外板,且于该侧围外板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有轮罩外板。此处,在形成于侧围外板上的车轮拱罩部中,虽然在侧围外板与轮罩外板的末端接合部上涂布有密封剂,但在车轮拱罩部的车辆前侧以及车辆后侧中的至少一侧,从该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为止的距离设定为相等(大致固定)。当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为止的距离不同时,需要在作业中途改变密封剂涂布机的密封剂涂布中心位置的设定、或使用不同的密封剂涂布机来进行涂布。但是,由于在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在涂布密封剂时,无需在作业中途改变密封剂涂布中心位置的设定、或使用不同的密封剂涂布机来进行涂布,因此提高了作业性。此外,密封剂被涂布在不会直接从车辆外部观察到的部分,因此在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时,能够以该车轮拱罩部的位置为基准而进行密封。因此,降低了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的偏差,从而密封性稳定,由此提高了品质。此外,能够流畅地涂布密封剂,从而作业性良好。而且,与为了防止由于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的偏差而引起的密封断开从而增加密封剂的量的情况相比,降低了成本,并且由于不会发生因增加密封剂的量而引起的密封剂向车辆外侧的溢出,因此从外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也为优选。此处,作为用于使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的具体的方法,在所述侧围外板中设置有卷边部和非卷边部,所述卷边部被实施了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未被实施所述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轮罩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定为,与所述卷边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侧围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相等。根据上述结构,在侧围外板中设置有卷边部和非卷边部,所述卷边部被实施了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未被实施卷边加工。在卷边部中,侧围外板的端部以折回的状态夹持轮罩外板的端部。因此,在该卷边部中,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成为侧围外板的端部的位置。另一方面,在非卷边部中,由于侧围外板的端部与轮罩外板的端部以独立的状态被设置,因此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成为轮罩外板的端部的位置。此处,非卷边部中的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轮罩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定为,与卷边部中的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侧围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相等(大致固定)。即,在卷边部和非卷边部中,从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轮罩部结构,具备:侧围外板,其被配置于车辆侧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轮罩外板,其被配置于所述侧围外板的车宽方向内侧,在形成于所述侧围外板上的车轮拱罩部的车辆前侧以及车辆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在该侧围外板中设置有折弯凸缘部和弯曲部,所述折弯凸缘部朝向车辆内侧且斜上方折弯,所述弯曲部以朝向车辆内侧弯曲90度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弯曲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轮罩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定为,与所述折弯凸缘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轮罩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相等。专利技术效果如上述的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第二方式,具有能够提高涂布密封剂时的作业效率的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轮罩部结构的车辆后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侧视部。图2为沿图1中的2-2线的纵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3-3线的横剖视图。图4为沿图1中的4-4线的横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车辆后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7为用于对密封剂的涂布中心位置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轮罩部结构的改变例的、与图2对应的纵剖视图。图9为与图5对应的参考图,且为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10为与图6对应的参考图,且为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轮罩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车辆用轮罩部结构的构成)在图1中图示了,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轮罩部结构的车辆后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2至图4为,分别沿图1中所示的2-2线、3-3线、4-4线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在车辆10的车宽方向外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设置有金属制的侧围外板12。如图1所示,由于在该侧围外板12的轮罩部14中安装轮胎(省略图示),因此呈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以半圆状欠缺的形状。另外,用双点划线来表示的部件为保险杠罩15。此外,如图2至图4所示,在轮罩部14中,在侧围外板12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有金属制的轮罩外板22。该轮罩外板22的车辆下端部与侧围外板12相同地,呈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以半圆状欠缺的形状。而且,在轮罩外板22的车辆下部侧,以横跨轮罩外板2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而形成有间隙形成部30,所述间隙形成部30以大致平行于侧围外板12的方式而被配置。在该间隙形成部30与侧围外板12之间设置有间隙32,且在该间隙32内填充有粘合剂34。另外,在此所述的“填充”也包括在间隙32的一部分中填入有粘合剂34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在侧围外板12上涂布粘合剂34。而且,经由该粘合剂34而使轮罩外板22与侧围外板12粘合在一起。而且,为了防止水向间隙形成部30内的侵入,而在侧围外板12的端部或轮罩外板22的端部涂布密封剂40。此处,在车轮拱罩部36中设置有卷边部38和非卷边部39,如图2所示,所述卷边部38通过折回部12A而被实施了卷边加工,所述折回部12A是通过侧围外板12的端部被折回大约180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轮罩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轮罩部结构,具备:侧围外板,其被配置于车辆侧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轮罩外板,其被配置于所述侧围外板的车宽方向内侧,在形成于所述侧围外板上的车轮拱罩部的车辆前侧以及车辆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在该侧围外板中设置有卷边部和非卷边部,所述卷边部被实施了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未被实施所述卷边加工,所述非卷边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轮罩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定为,与所述卷边部中的从所述车轮拱罩部的边缘部至所述侧围外板的端部为止的距离相等。2.一种车辆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达也宫崎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