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227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浓度高、苦味和涩味淡的风味良好的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经过酶钝化处理的生茶叶进行CTC处理,干燥至含水量为20质量%以下,然后在提取时的提取溶剂相对于茶叶的质量比为30倍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提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高、苦味和涩味淡的风味良好的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效果,报道有抑制胆甾醇升高作用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实现这种生理效果,成年人每天需饮用4~5杯茶,因此,为能更简便地大量摄取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人们对能以高浓度将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配合在饮料中的技术有所期待。使绿茶饮料中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方法有:从绿茶茶叶中大量提取儿茶素类的方法,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在溶解状态下将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添加到饮料中的方法。但是,在从绿茶茶叶中大量提取儿茶素类的方法中,如果仅满足高浓度提取,就存在来自绿茶茶叶的苦味和涩味变浓重的问题。专利技术人认为,来自绿茶茶叶的苦味和涩味主要起因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另外,还可知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游离型儿茶素的涩味淡、有苦味,而酯型儿茶素类既有苦味、又有涩味;酯型儿茶素类比游离型儿茶素苦味和涩味浓重(专利文献1、2)。作为提高绿茶成分的提取效率的方案已知有将茶叶粉碎以后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文献3~5)。但因采用该方法得到的绿茶提取液含有高浓度非聚合型儿茶素类,苦味和涩味浓重,因此如果考虑用作长期饮用的饮料,就不能满足要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566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1378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47-529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2-3947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3-108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经过酶钝化处理的生茶叶进行CTC处理,干燥至含水量在20质量%以下,然后在提取时的提取溶剂相对于茶叶的质量比为30倍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提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封闭型柱式提取机的提取方法的简要示意图。符号说明1:泵2:离子交换水加热用交换器3:封闭型提取柱4:茶叶5:茶叶保持板(上)6:茶叶保持板(下)7:提取液冷却用热交换器8:提取液回收罐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茶素含量高、而且苦味和涩味淡的风味良好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在对应该兼顾从绿茶中高效提取儿茶素类和改善苦涩味的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后,结果发现:如果经过酶钝化处理的生茶叶不采用普通的粉碎处理,而采用CTC处理,然后将干燥至一定水分量的绿茶茶叶用一定量的提取溶剂进行提取,就能得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高、苦味和涩味淡的风味良好的绿茶提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得到绿茶提取物的固态成分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浓度高达20~40质量%,且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没食子酸酯体比率)为40~60质量%,苦味和涩味淡的风味良好的绿茶提取物。该绿茶提取物可有效用于含有高浓度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本专利技术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是指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非表体儿茶素类和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表体儿茶素类的总称。本专利技术所用生茶叶可举出从Camellia属、例如C.sinensis和C.assaimica、薮北种或它们的杂交种中得到的茶叶。为防止发酵,可对这些生茶叶进行酶钝化处理。作为酶钝化处理可举出蒸热处理、热水浸渍、釜炒处理。其中,由于釜炒处理会因热过程导致风味变化,基于这一考虑,优选为蒸热处理和热水浸渍。蒸热处理或热水浸渍优选为90~120℃,10秒~3分钟;釜炒处理时优选为300~400℃,5~20分钟。经这样酶钝化处理的茶叶可举出煎茶、玉露、点茶等。(“日本茶指导讲座I”,NPO法人日本茶指导协会(Nihoncha InstructorAssociation)制作、主编,NPO法人日本茶指导协会发行,2004年;“日本茶全书”,测之上康元、测之上弘子著,社团法人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发行,1999年)。在本专利技术中,对经过酶钝化处理的生茶叶首先进行CTC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中,CTC处理是指用于红茶处理的处理方案。也可以称为一次进行粉碎(Crush)、撕裂(Tear)、和卷曲(Curl)的处理,使用CTC处理装置实施。CTC处理装置的构造是:使茶叶通过两根不锈钢制辊之间的缝隙,由于两根辊的转速不同,分别是每分钟700转和70转,就这样在两根辊之间对茶叶进行加工。利用辊的旋转将茶叶卷入,利用辊表面刻有的突起撕裂茶叶,利用斜面刻有的沟槽将茶叶卷曲,修整为颗粒状。这种CTC处理装置,可举出1930年W·Mark·Cartier研究出的CTC机。(“红茶世界”,荒木安正著,株式会社柴田书店发行,2001年;“绿茶辞典”,高野宽、谷本阳藏、富田勋、岩浅洁、中川致之、寺本益英、山田新市执笔,(社)日本茶业中央会主编,株式会社柴田书店发行,-->2002年;“日本茶指导讲座I”,NPO法人日本茶指导协会制作、主编,NPO法人日本茶指导协会发行,2004年)该CTC处理通常不用于处理绿茶。利用该CTC处理不仅能提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而且能减弱苦味和涩味。经过CTC处理的茶叶被干燥至含水量在20质量%以下。利用该干燥工序,提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干燥条件只要满足含水量达20质量%以下即可,随着原料茶叶的含水量不同而不同,例如,在以蒸热处理的茶叶为原料的情况下,优选为在50~200℃下干燥10分钟~1小时。干燥后的茶叶的优选含水量为2~20质量%,更优选为2~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8质量%。干燥机优选使用传送带式干燥机。在提取时的提取溶剂相对于茶叶的质量比(提取倍数)为30倍以下的条件,对所得的干燥茶叶进行提取。当提取溶剂的质量比高于30倍时,不仅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提高,而且苦味和涩味变浓重,因此不优选。优选质量比为5~30倍,更优选为5~25倍,特别优选为5~20倍。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取溶剂可举出水、乙醇水溶液等,优选为水。提取优选用温水或热水进行。从提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和改善风味的观点出发,从茶叶中提取时的温度优选为60~100℃、更优选为65℃~100℃。从茶叶中提取所用的时间优选为1~60分钟,更优选为1~3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10分钟。提取时间过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溶出不充分,如果时间过长,会发生非聚合型儿素类的热改性异构化反应。或者也可在提取时事先在水中添加抗坏血酸钠等有机酸或有机酸盐类。另外,还可并用煮沸脱气或通入氮气等不活泼气体,除去溶解氧、在所谓的非氧化气氛下进行提取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取方案既可采用柱式提取,也可采用捏合机(kneader)提取,更优选为柱式提取。该所得绿茶提取物的固态成分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浓度优选为24~40质量%、更优选为26~40质量%、特别优选为28~40质量%。另外,从减弱苦味和涩味的观点出发,所得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没食子酸酯体比率)优选为40~-->62质量%、更优选为45~60质量%、特别优选为45~55质量%。在本专利技术中,非没食子酸酯体是指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是指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经过酶钝化处理的生茶叶进行CTC处理,干燥至含水量为20质量%以下,然后在提取时的提取溶剂相对于茶叶的质量比为30倍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提取。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9-1 2005-2533001.一种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经过酶钝化处理的生茶叶进行CTC处理,干燥至含水量为20质量%以下,然后在提取时的提取溶剂相对于茶叶的质量比为30倍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提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西知子船田公一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