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能量管理的碰撞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9184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25 20:42
一种装入机动车辆车身结构的碰撞支架,作为能量吸收和管理装置协助后方冲击碰撞和侧方冲击碰撞时管理能量,从而保护机动车辆后端部内的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能量管理的碰撞支架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作机动车辆的能量吸收装置及系统。具体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例如电动车辆后端的能量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汽油和柴油车辆中,后端冲击碰撞时的能量吸收及管理正在成为一种挑战与需要考虑的事项。近些年,这种挑战已转向电动车辆的设计及研发。例如,在下一代替代式推进式车辆中,一个关键目标就是,在保持传统的后端样式(也就是说,短的整体后端悬挂)的同时提供对封装在车辆后部、如电池系统中的感应系统的等效保护级别。很多电池供电的车辆尺寸小,因而在设计及制造中考虑车辆内部的空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车辆存在这样一种需求:其能实现指定的安全目标、提供高效的电池系统的封装,同时在小尺寸电动车辆中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作能量吸收及管理装置的碰撞支架。该碰撞支架具有后拱形结构,前拱形结构,一组具有多个触发器的纵向结构,该纵向结构将后拱形结构与前拱形结构相连接且在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及纵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一组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的后安装支架,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的前支架总成,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及前拱形结构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其中,碰撞支架配置成吸收和管理冲击能量并防止冲击影响第二空间的截面形状和体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沿前拱形结构布置的固定支架,其中,该固定支架方便将碰撞支架固定至车身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通过一组车身后梁架进一步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碰撞支架配置成与车身后梁架共同工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该组纵向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的截面为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的截面为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的截面为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的截面为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纵向结构的截面为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纵向结构的截面为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配置成在碰撞过程中受到载荷冲击时变形并弯曲。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该组纵向结构配置成,在碰撞过程中受到从后拱形结构传递冲击能量的冲击载荷时,轴向且与车身后梁架平行地溃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配置成,在受到从纵向结构传递冲击能量的碰撞时,将冲击能量消散至车身后梁架,其中,前拱形结构为电池提供保护,因此在碰撞过程中对电池零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作能量吸收及管理装置的碰撞支架,其包括后拱形结构,前拱形结构,一组具有多个触发器的纵向结构,该纵向结构将后拱形结构与前拱形结构相连接且在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及纵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一组以第一端部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管状支架,一组在管状支架的第二端部固定至管状支架的后安装支架,其与管状支架的第一端部相对,后安装支架适于固定至车体结构,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的前支架总成,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及前拱形结构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其中,碰撞支架配置成吸收和管理后方冲击能量并防止冲击影响第二空间的截面形状和体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碰撞支架,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沿前拱形结构布置的固定支架,其中,该固定支架方便将碰撞支架固定至车身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通过一组车身后梁架进一步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碰撞支架配置成与车身后梁架共同工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管状支架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该组纵向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的截面是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的截面是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的截面是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的截面是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管状支架的截面是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管状支架的截面是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纵向结构的截面是正方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纵向结构的截面是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后拱形结构配置成在碰撞过程中受到载荷冲击时变形并弯曲。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碰撞支架,其中,该组纵向结构配置成,在碰撞过程中受到从后拱形结构传递冲击能量的冲击载荷时,轴向且与车身后梁架平行地溃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碰撞支架,其中,前拱形结构配置成,在受到从纵向结构传递冲击能量的碰撞时,将冲击能量消散至车身后梁架,其中,前拱形结构为电池提供保护,因此在碰撞过程中对电池零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管理车辆后方冲击能量的碰撞支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后拱形结构固定在一组纵向结构的第一端部,将后安装支架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每个后安装支架固定至车辆车身结构的车身后梁架,将前拱形结构固定至该组纵向结构的第二端部,将支架总成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每个支架总成固定至车辆车身结构的车身后梁架,碰撞支架配置成与车身后梁架共同工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将一个或多个固定支架固定至前拱形结构,固定支架方便固定至车身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管理车辆后方冲击能量的碰撞支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将后拱形结构固定至一组纵向结构的第一端部,将一组管状支架的第一端部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将该组管状支架的第二端部固定至一组后安装支架,每个后安装支架固定至车辆车身结构的后梁架,将前拱形结构固定至该组纵向结构的第二端部,将支架总成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每个支架总成固定至车辆车身结构的车身后梁架,碰撞支架配置成与车身后梁架共同工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方法,进一步包含将一个或多个固定支架固定至前拱形结构,其中,固定支架方便固定至车身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在后方碰撞时通过碰撞支架消散冲击载荷的冲击能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保险杠接收到的冲击能量传送至碰撞支架,碰撞支架包括后拱形结构,前拱形结构,一组具有多个触发器的纵向结构,该纵向结构将后拱形结构与前拱形结构相连接并在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及纵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一组后安装支架,其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及前拱形结构支架总成,其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能量管理的碰撞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作能量吸收及管理装置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碰撞支架包含: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一组具有多个触发器的纵向结构,该纵向结构将后拱形结构与前拱形结构相连接且在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及纵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一组后安装支架,其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以及前支架总成,其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及前拱形结构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其中,碰撞支架配置成吸收和管理冲击能量并防止冲击影响第二空间的截面形状和体积。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22 US 13/427,4431.一种用作能量吸收及管理装置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碰撞支架包含: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一组具有多个触发器的纵向结构,该纵向结构将后拱形结构与前拱形结构相连接且在前拱形结构、后拱形结构及纵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一组以第一端部固定至后拱形结构的管状支架;一组在管状支架的第二端部固定至管状支架的后安装支架,其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的后梁架;以及前支架总成,其固定至前拱形结构的每个端部且适于固定至车身结构的后梁架,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及前拱形结构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具有确定的截面形状和体积;其中,碰撞支架配置成吸收和管理冲击能量并防止冲击影响第二空间的截面形状和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沿前拱形结构布置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适于方便将碰撞支架固定至车身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通过一组车身后梁架进一步部分地形成第二空间,碰撞支架配置成与车身后梁架共同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后拱形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前拱形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组纵向结构由高强度钢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后拱形结构的截面是正方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后拱形结构的截面是矩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前拱形结构的截面是正方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前拱形结构的截面是矩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纵向结构的截面是正方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纵向结构的截面是矩形。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后拱形结构配置成在碰撞过程中受到载荷冲击时变形并弯曲。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组纵向结构配置成,在碰撞过程中受到从后拱形结构传递冲击能量的冲击载荷时,轴向且与车身后梁架平行地溃缩。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辉佩曼·阿吉萨马修·布莱恩·马科夫斯基邵伟勲爱德华·麦克·威尔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