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2100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包括基材、PET胶膜及电极,所述基材表面均匀涂覆有PTC碳素油墨层,所述电极热压复合于所述基材两侧,所述电极呈锯齿状;所述PET胶膜有两层,所述两层PET胶膜压合于所述涂覆PTC碳素油墨层的基材的表面。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均匀发热,电热转化率高,且加热过程中安全等级较高;且长期使用电极也不会折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发热体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
技术介绍
在高分子中分散了碳等导电性粒子的系统中,当其中碳的填充浓度超过一定阈值(称为渗透阈值)时,就会显示出导电性可作为放热器使用。这个系统中的某一物质还显示出这样的性质,即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其电阻会急剧增加。具有这种性质的发热元件由于和钛酸钡陶瓷类似,所以通常称其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发热元件,或从其功能考虑,称其为自身调温发热元件。对于乙酸乙烯酯等基础聚合物,通过CVD、PVD或化学电镀的方法在石墨、炭黑、碳纤维等碳微粒子,金属粉、金属箔等金属微粒子,或钛酸钾、云母微片的表面形成碳或金属薄膜,使I种或2种以上赋予导电性的表面处理微粒子等导电性粒子的含量在3-70重量%的范围内,最终能够获得具有良好PTC特性的印刷用导电油墨。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地暖慢慢被高分子电热膜和碳纤维电热膜取代。但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是以导电油墨作为电阻发热体通电加热产生红外辐射的。油墨型的电热膜性能较为稳定,功率密度和电热膜表面温度较为符合我国有关建筑规程的要求,舒适性好。但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是将油墨按照条纹形状喷涂于基片上,由于油墨本身的特性,与基片的结合不够好,导电油墨性能存在着局限,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发热不匀、局部过热、漏电现象等问题;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中的电极是采用直条形的铜片,将直条形的铜片热压连接在电热膜的两端,故在使用中,铜片会发生折断现象而导致电热膜电路不通,不能很好的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 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能够快速均匀发热,电热转化率高,且加热过程中安全等级较高;且长期使用电极也不会折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包括基材、PET胶膜及电极,所述基材表面均匀涂覆有PTC碳素油墨层,所述电极热压复合于所述基材两侧,所述电极呈锯齿状;所述PET胶膜有两层,所述两层PET胶膜压合于所述涂覆PTC碳素油墨层的基材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电极串联连接有热敏感电阻。本技术中所述电极串联有热敏感电阻,具有自限温功能:当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表面具备过热条件后,被覆盖部分的阻抗增大,电流减小,温度被限定在安全范围内,彻底避免过热发生。优选的,所述基材由PET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电极呈矩形锯齿状。优选的,所述电极由铜制成。本技术中,所述电极是铜条,导电性能优异,热压复合到膜体中,抗折抗拉强度大。优选的,所述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的厚度为0.250mm-0.295mm。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碳纤维电热膜,本技术中的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将首先采用凹版将整个PET基材表面均匀印刷PTC碳素油墨,在PET基材的两侧设有锯齿状电极,然后在印刷PTC碳素油墨的PET基材上压合两层PET胶膜。由于本技术所述的PET基材上的PTC碳素油墨是正面印刷,故若只压合一层PET胶膜的话,可能会与PET基材无法粘牢,故在PET基材上压合两层PET胶膜,目的是压合牢固紧密,实现防水、绝缘、阻燃的作用。本技术中所述的两层PET胶膜,紧贴PTC碳素油墨的第一层PET胶膜的厚度一般较薄,约 0.03mm-0.06mm。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其他产品在PET基材上只压合一层PET胶膜,本技术的两层PET胶膜能有效防止漏电和受潮现象,增加两道制造工艺,产品更耐高温,散热更均匀,更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快速均匀发热,电热转化率高,且加热过程中安全等级较高;且长期使用电极也不会折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基材,2-PET胶膜,3-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包括基材1、PET胶膜2及电极3,所述基材I表面均匀涂覆有PTC碳素油墨层,所述电极3热压复合于所述基材I两侧,所述电极3呈锯齿状;所述PET胶膜2有两层,所述两层PET胶膜2压合于所述涂覆PTC碳素油墨层的基材I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3串联连接有热敏感电阻。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I由PET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3由铜制成。本实施例中,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厚度为0.250mm。实施例二、本技术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的厚度为0.275mm。实施例三、本技术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的厚度为0.295mm。实施例四、本技术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的厚度为0.265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 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PET胶膜及电极,所述基材表面均匀涂覆有PTC碳素油墨层,所述电极热压复合于所述基材两侧,所述电极呈锯齿状;所述PET胶膜有两层,所述两层PET胶膜压合于所述涂覆PTC碳素油墨层的基材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串联连接有热敏感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PET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呈矩形锯齿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由铜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的厚度为0.25 0mm-0.29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包括基材、PET胶膜及电极,所述基材表面均匀涂覆有PTC碳素油墨层,所述电极热压复合于所述基材两侧,所述电极呈锯齿状;所述PET胶膜有两层,所述两层PET胶膜压合于所述涂覆PTC碳素油墨层的基材的表面。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快速均匀发热,电热转化率高,且加热过程中安全等级较高;且长期使用电极也不会折断。文档编号H05B3/04GK203136200SQ20132004622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正权 申请人:苏州住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PET胶膜及电极,所述基材表面均匀涂覆有PTC碳素油墨层,所述电极热压复合于所述基材两侧,所述电极呈锯齿状;所述PET胶膜有两层,所述两层PET胶膜压合于所述涂覆PTC碳素油墨层的基材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住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